2019年10月31日,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招待會上,前排坐滿了中外記者,當記者們紛紛就北京香山論壇、第七屆世界軍運會、七十週年閱兵、中美關係及新型裝備等向新聞發言人發問時,就在其中,有一位老人,沒有提問、沒有記錄,他名叫張明洪。
整場會議張明洪都炯炯有神地注視著前方,他個頭不高、其貌不揚,但在招待會結束後,卻受到了大家的接待。
張明洪並不是什麼達官顯貴、名門學者,而是一位退伍二十八年,做了二十八年裝卸工的老兵。
三輪車蹬出的幸福生活
1971年,張明洪出生在四川雅安市,這個距離省會120公里的城市,山好水好,溼潤的空氣滋養了張明洪。他從小性格樂觀,外向開朗。
在那個年代,當兵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情,瘦瘦小小的張明洪為了進入嚮往的軍隊,花了不少工夫。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憑藉著一股執拗勁,1989年3月,張明洪加入了第28集團軍83師248團,成為一名步兵。
部隊裡的生活在他的記憶中都是美好,雖然身體上有苦累,但在精神上他感受到了無比的快樂。兩年半的軍隊生活一過,他申請留隊,但部隊領導告訴他只有黨員能夠留下。
聽到這個訊息,張明洪十分難過。就在這樣的失望中,1991年2月,張明洪兩年多的軍旅生涯結束了。
帶著500元的退伍費張明洪回到了雅安家鄉。他用退伍的費用為家裡購置了一些生活物資、買了兩頭豬仔,便所剩無幾。一個退伍軍人總不能天天在家遊手好閒,張明洪這樣想著。不久後,他便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建築工人。
面對辛苦的工作、迷惘的未來,張明洪越發地想念在部隊裡的生活,他是真的喜歡當兵,喜歡部隊裡簡單又充實的生活,那裡還有他的戰友,他們一起訓練,一起學習,一起唱歌。兩年多的軍旅生活也成了往後治癒和激勵他一生的寶貴回憶。
沒文憑沒特長外貌又很普通的張明洪,即使作為退伍軍人在那個年代也並沒有什麼好的工作機會。他身體瘦小,做苦力也幹不過那些大高個兒。
但是,雅安這個地方,遊客很多。在當地,三輪車是個非常常見的出行工具,“這個我可以做”,這個決定一下,張明洪便立馬借錢去成都花費600元買了一架三輪車,伴著一路的藍天白雲和全新的生活,騎回了雅安。
於是張明洪便成為了一名“板兒哥”,這個三輪車他一蹬便是將近三十年。
三十年前的三輪車還都是人力的,一天騎上個幾十上百公里都是十分常見的。這是個辛苦活,張明洪時常會工作到深夜。一開始,每天也就幾十塊錢,疲憊總是席捲全身,回家都能倒頭就睡。
但在部隊裡經歷過洗禮的張明洪不怕苦不叫累,看到有什麼賺錢的機會哪怕再苦再累都願意去嘗試。在半夜裡去幫商家卸貨便成了他的兼職。有時候在白天蹬車拉人還是靠運氣的,但是裝卸貨物,只要你肯吃苦,就能賺錢,於是他非常珍惜。
“一百三四十噸的貨物,三四個人,一天一夜,幹完一天都起不來……”張明洪回憶道。每當夜深人靜,帶著辛勞一天的身體回家休息時,他總會懷念在部隊的日子。
在部隊裡也會拉運物資,一樣的辛苦為什麼現在會覺得累呢?因此,往後在搬運貨物的時候,張明洪總是精力飽滿,一絲不苟。甚至像以前在軍隊那樣,將貨物擺放得整整齊齊。
在這樣不服輸,做什麼都要做好的工作狀態下,張明洪不僅收穫了很多老主顧,還收穫了精神上的快樂。
他的快樂和努力不僅讓他的衣食無憂,也讓他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他結識了一個漂亮的姑娘,而後有了個乖巧的兒子。
有了家庭,他也希望自己能有個漂亮的房子。古人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張明洪也是個傳統的中國人,他的骨子裡透露著中國人的堅毅、勤奮和溫良。
對於經歷過戰爭的軍人來說,更能體會到家的重要。張明洪就是在這樣的兵營里長大的,鐵血戰士總是會把柔情留給家人。他也希望家人能過得更好。
2000年,有了些積蓄的張明洪在國道旁邊買下了塊地皮,這筆支出幾乎花費了所有。而後,他又陸陸續續在地皮上建起了自己的樓房,為了攢錢,什麼累活重活都做,但已不再像幾年前那樣苦了,因為現在是為了家庭。
就這樣,他從一個人變成了三個人,從人力三輪騎到了電力三輪,從木棚搬進了六層樓房。
張明洪用他的汗水構築了堅實的生活之牆,他也成為了家人的銅牆鐵壁。當軍人,要有鋼鐵般的軍魂,而回歸平凡的生活,張明洪也有堅毅的品格。
張明洪的人生哲學
張明洪雖然沒讀過多少書,但他總能在交談中時常說出讓對方如夢驚醒的金句。經過了歲月的沉澱,他有了自己的處事哲學。而這些東西,都來自他的生活。
張明洪以前總覺得對不起孩子,因為每次去接兒子放學回家的時候,別人都是開著小轎車來的,而自己踩著三輪車總是有會有落差。張明洪能看出兒子眼裡的尷尬,同時,他自己也非常能夠理解。
因為在騎三輪的頭幾年,他也特別怕看到戰友和同學,想要坐他的三輪時還會裝聽不見溜走。別人的看不起和風涼話,折磨著他的自尊心。
但時間一久,樂觀的性格便開導了他自己。其實大多數人都是心懷善意的,而自己靠勞動掙錢“每一分來得乾淨,用得踏實,晚上睡得著覺。”想到還有很多戰友處境比他更難,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痛,只是有些埋藏心底,他則選擇了勇敢面對。
於是,大家總能在雅安街道上看到一個呼喊載客,笑容真誠的板兒車哥。新兵日誌裡有太多的豪言壯志,但大多都是平凡地離去。真正的勇士是敢於直面自己的人生,笑對生活,生活也會報以玫瑰。
在前幾年讀書時,孩子的專業對於這個家庭來說十分燒錢,但張明洪覺得“幹什麼都離不開媒體行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思想。”於是,越發地支援兒子的選擇。
在兒子考慮要不要前往西藏工作時,張明洪跟他說“邊防將士們所處的條件哪裡不比哪裡辛苦,大家年齡還比你小。”
現在,他的兒子已大學畢業,在西藏電視臺工作,還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可以說,是他的言傳身教培養出了令他驕傲的兒子,而這些,除了他天生的性情豁達樂觀,還離不開軍隊的教育。軍人的精神伴隨了他的一生。
張明洪的人生哲學,便是依託於那兩年半的部隊生活,而後又在那平凡而深刻的生活經歷中反哺了自己。部隊不僅培養了他的體格也豐富了他的精神,更是讓他體會到了吃苦耐勞、正直擔當的重要性,令其受益終生。
張明洪將在部隊學到的東西貫徹了自己的整個人生,就像他擺放在客廳中心的三頂軍帽,時刻提醒著自己保持軍人的品格。
永不丟失的軍魂
他從沒有忘記過部隊,但他也還期待著有一天能夠再回到部隊。因此,張明洪報名加入了預備役,只要有通知就會立刻前去訓練,面對國家,這就是軍人召必回的承諾。
後來,他還以退伍老兵的身份參加了一系列的公益活動。在這些活動中,他找到了當年在部隊的感覺,好似如魚得水。在與其他老兵的接觸裡,他結識了不少朋友,也為他迎來了出現在記錄退伍老兵的紀錄片裡的契機。
2019年,透過同是退伍老兵的周煒主持製作紀錄片《本色》,張明洪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而也是因為這個記錄片,他和周煒成為了朋友。
半年後,這個平凡而又堅毅的“板車哥”來到北京,同周煒和前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等一齊錄製了《春妮的週末時光》,在節目裡,幾個退伍老兵相聚一堂,聊著著軍營的回憶以及退伍後的選擇。大家都對這個平凡的三輪車師傅所散發出的生活智慧感嘆不已。
就在第二天,張明洪又受邀旁聽了國防部例行記者會,看到中外記者長槍短炮的發問,張明洪無不欽佩發言人的從容應對。在這裡,他見識到了新時代的部隊軍人。這所有種種,都是在1991年那個惆悵的退伍日裡,張明洪無法想象的。
他在北京的天安門前,張明洪再一次敬起了標準的軍禮。隨著國歌的響起,他熱淚盈眶,這是內心的軍魂使然,也是一個最平凡的中國人的真情。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戰場上誓不逃避是軍人的承諾。而回歸生活,勇於面對殘酷的現實,是張明洪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擔當。
張明洪不是個例,他是千千萬萬個退伍軍人的縮影。大家為兵時,是人民的保護傘。退伍後,又都是家庭的頂樑柱。
軍人的不怕苦累,堅韌不拔,讓他收穫了現在幸福的生活。年華已去,所有豪情壯志都在生活的瑣碎裡消磨,打磨出的的是一個普通的丈夫、一個平凡的父親。
而就是這樣一個個平凡人的埋頭苦幹,構建了社會的祥和興盛。在危難中,軍人支撐了中國人的脊樑,而生生不息的是中國人永恆的溫良。這是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滿是生活智慧的力量。
張明洪用平凡的退伍生活打動和激勵了大家,這正如他說過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思想。”這才是偶像的力量,張明洪就是生活中的英雄,平凡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