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各家A股上市車企紛紛釋出了第三季度財報。在疫情、缺芯、新能源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之下,各家車企Q3的財報也是喜憂互現。特別是自主品牌的發展情況更加備受關注。今天我們就不妨先來看看在A股上市的自主品牌三強:長安、長城、比亞迪的三季度財報如何解讀。
長安汽車:營收微跌,利潤暴漲
長安汽車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營收224.15億,同比略微下降2.8%,扣非淨利潤10億,同比增長92.67%。前三季度營收792.0億元,同比上升41.83%;扣非淨利潤17.4億元,同比上升182.93%。整體來看,長安汽車三季度營收微跌,利潤暴漲,表現相當搶眼。
以福特、馬自達、江鈴組成的合資板塊仍處在調整的低潮期,長安自主品牌抓住了這一波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紅利,成為長安汽車利潤快速增長的動力來源。
季報顯示,在扣非淨利潤上,長安的合資版塊僅貢獻了3.5個億,而自主品牌方面則實現了6.5億元利潤,佔比超過六成。
銷量資料也反映出了自主超過合資的明顯趨勢。今年1-9月,長安汽車累計銷售新車173.2萬輛,同比增長26.4%;其中合資品牌方面,長安福特交付5.83萬輛,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9.31萬輛。而自主品牌新車銷量是135萬輛,增幅達30.6%,而且幾乎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上都能成為爆款。CS75系列1-9月累計銷售22.5萬輛,月銷量穩定在2萬+的水平,逸動系列累計銷量是13.8萬輛,UNI系列9.1萬輛,CS55和35系列總共也賣出了15萬輛。
自主品牌在市場上的強勁表現為長安汽車帶來了穩定的營收和利潤,同時也反映了長安汽車近幾年在市場把控能力上的日趨老練。但與競爭對手在細分品類上的不斷推陳出新相比,長安汽車更多是以現有幾個成熟車型系列的升級換代為主,以營銷推動市場。而在智慧電動車方面,長安的腳步也是相對求穩為主,高階品牌“阿維塔”要等到年底亮相,明年某個時候才能交付,市場表現尚未可知。所以,長安汽車未來能否繼續保持優異表現,甚至再創新高,就要看長安汽車是否可以在傳統燃油車新品類和高階智慧電動車領域做出突破了。
長城汽車:營收增長,利潤下滑
長城汽車三季度財報顯示,長城汽車營業總收入288.69億元,同比增長10.13%,淨利潤為14.16億元,同比下滑1.72%。扣非淨利潤為8.1億元,同比下降24.55%。今年1-9月,實現營業總收入907.97億元,同比增長46.11%,淨利潤49.45億元,同比增長91.13%,扣非淨利潤為36.53億元,同比增長94.58%。
從銷量上看,今年1-9月,長城汽車實現新車銷售88.4萬輛,同比增長29.9%。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長城的新品類表現搶眼,坦克300訂單火爆,尤拉品牌前三季度累計銷售新車84731輛,同比增長254%。另外在海外銷售方面,9月海外銷售11,437臺,前三季度累計實現海外銷量9.8萬輛,同比增長136.3%,整體銷量佔比達11.1%。這些長城汽車前三季度累計的總營收和淨利潤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但如果單看長城三季度的表現,淨利潤則出現了下滑。這與“缺芯”導致的銷量下滑以及投資、研發等經營成本上升不無關係。產銷快報顯示, 8、9月長城汽車銷量均有所下滑, 9月長城汽車銷售10萬輛,同比下降15.1%。哈弗、WEY品牌均下滑超過30%。訂單火爆的坦克品牌也因為缺芯而一度停止接受訂單,壓制了銷量的進一步增長。而長城汽車的研發投入在不斷增加,前三季度累計研發成本28.56億,同比增加51%。第三季度長城在海外的佈局動作依舊激進,正式進入埃及、汶萊以及歐洲市場。此消彼長之下,就造成了扣非後的淨利潤下滑。
長城汽車在技術研發和投資佈局上的重金投入,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效果。而在這段時間裡,長城需要儘快解決缺芯的問題,繼續保持產品上的強勢輸出,才能保持財務的健康執行。事實上,資本也非常看好長城汽車,當前長城汽車的A股市值來到6000億元一線,距離6月份的2500億,已經完成翻倍。
比亞迪:利潤偏低,頑疾待解
日前,比亞迪公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資料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為543.07億元,同比增長21.98%;歸屬與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2.7億元,同比下降27.5%,扣非之後淨利潤5.18億元,同比下滑67.17%。前三季度累計營收達1451.92億元,同比增長38.25%,而歸屬與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4.43億元,同比下降28.43%,扣非之後淨利潤8.86億元,同比下滑64.45%。
相比其他的汽車企業,比亞迪的業務構成更加多元化,除了汽車,還有電池、手機組裝、光伏、儲能、口罩等等,而公司不披露分業務的情況,因此很難準確說清楚利潤下滑的原因。比亞迪也只是在公告裡明確,利潤下滑主要和成本增長有關。但有兩點是可以知道的,今年汽車行業上游原材料,包括電池成本都在不斷上漲,前不久還傳出比亞迪電池提價不低於20%的訊息。其次是比亞迪的研發投入仍然在不斷增加,前三季度比亞迪研發費用達到52.34億元,同比增長6.99%。
比亞迪業務一直奉行的是垂直整合戰略,產業鏈覆蓋長且寬,而且核心業務堅持自研,所以對資金的需求也會更多。這也導致比亞迪歷來淨利潤都是在個位數徘徊。但比亞迪在汽車銷量上的表現依然強勁。9月份比亞迪強勢登頂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冠軍,2021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汽車全系銷量達45.27萬輛,同比增長68.3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3.76萬輛,同比增長204.29%。
隨著新能源車市場佔比越來越大,比亞迪在新能源產品和產業鏈上的優勢將會逐漸顯然,前景依然樂觀,這一點從股價和市值上就能體現出來。但除了在銷量上保持強勢之外,想要提升產品的毛利潤進而提高公司整體的淨利潤,就是勢必要推出高階品牌,在高階市場站穩腳跟並拉動產品線價位的整體提升。前不久,比亞迪方面透露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釋出高階子品牌,並在2023年上市新車,時間對比亞迪來說依然很重要。
寫在最後:
不誇張的說,現在這個時代是自主品牌最好的發展時代。國內擁有完整且成熟的上下游產業鏈,Z世代的年輕消費者沒有那麼多對品牌的刻板印象,一部分國外品牌尚未從上一輪燃油車競爭失利的陰影中走出,另一部分在智慧電動化的趨勢前依然還沒找到市場的感覺,這也使得A股自主三強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交出一份相對滿意的財報。
但三家車企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要尋求高階品牌上的突破。因為在高階市場站穩腳跟,更有利於未來品牌的溢價,進而拉昇公司整體的淨利潤。利潤提升,又會讓公司更具有投資價值,從而推動股價和市值繼續走高,為公司的繼續發展募集更多資金。所以,當銷量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時,品牌的質變就要開始了。(文/優視汽車 老炮)
注:配圖來自網路,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