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佔你4秒鐘,眼睛盯住螢幕千萬別眨,看看這是啥?
這是什麼鳥?丟給它的肉能抓住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一則新聞:
近日,遼陽熱心市民胡祖榮女士在遼陽市太子河區望寶臺村路邊,見到一隻翅膀骨折的大鳥,把它送到動物診所,進行接骨縫合手術治療。
是什麼吸引了你?
當你第一眼看到它,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有的網友會說“布靈布靈的大眼睛”,也有的網友認為是“頭上的兩個犄角”。@工程師天張認為都沒錯。那麼問題來了:這是什麼鳥?它的學名叫雕鴞,估計你可能叫不出它的名字來,拼音文末揭曉。
接下來我們來深入瞭解一下這種猛禽。說它猛,那是真的猛,單看它捕食的慢鏡頭,如果真的是在你眼前,絕對得嚇一跳。見到拋向空中的食物,它能迅速展翅起飛,並用利爪牢牢地抓住。
它愛吃什麼呢?
它首先是頂級掠食者,肉食性動物,特別愛吃鼠類、兔子等脊椎動物,被譽為“捕鼠專家”。這還算不得什麼,它甚至能捕食大型的野兔和幼鹿,這還不算完,有時也不放過蒼鷺大小的鳥類,乃至鷂或普通的鵟等猛禽。實在沒有可口的食物時,它們也吃青蛙等兩棲動物、蛇等爬行動物、魚類和昆蟲。
它為什麼誰都敢“懟”?
它連猛禽都敢懟,可見本身也不是善茬,因為它是世界上體型較大的貓頭鷹之一,身體結實,看看它的身體尺寸就知道了。
體長:60~75釐米,這尺寸相當於半個成年人大小
體重:1.5~4.2公斤
翼展:160~180釐米,可見撲稜開翅膀,跟成年人張開雙臂差不多大小
從體型優勢上,懟一般的小動物那就絕對不在話下了,就是別的猛禽,見了它也得懼怕幾分。它還有兩個利器呢——嘴和爪子。
它的嘴(專業上叫喙[huì])堅強而鉤曲,腳強健而有力,腿上有羽毛覆蓋,第四趾能向後反轉,利於攀緣,爪大且銳利,就像屠夫的鉤子。在有些動物園大家應該見過它,它體型巨大,很樂意站在人戴著手套的手臂上,你覺得很威武時,它會給你一個眼神,好像在警告你“嘿,我才是老大,你這隻手我一口下去很輕鬆就能咬斷!”
它平時住在哪?
在整個亞洲、歐洲大陸、非洲大陸北部總能見到它的身影。
但是它又是獨居動物,常年獨來獨往,不愛扎堆,很少有與同伴共聚的時光,常在山地的森林、平原、荒野、森林邊緣的灌木叢、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種環境。
它是夜行俠
它是晝伏夜出的動物,白天躲在密林中休息,聽覺十分敏銳。
眼睛虹膜呈黃色,也有的呈紅色,晚上出來活動,進行捕食。這一點跟貓咪是不是有點像,難怪它們的名字裡都帶個“貓”字呢。
當它從黑暗中,眼睛冒著紅光向你走來時,就問你怕不怕?
它愛在哪繁育下一代?
它的繁殖期在每年的4~7月。繁殖期間夜間會鳴叫,鳴聲低沉,聲似“恨狐”,不知道狐狸見到它怕不怕。
初春,雄鳥的繁殖慾望極強,5公里外就能聽到求偶的叫聲。配偶會頻繁高鳴,互相呼應,可能是為了維護彼此之間的關係。
它通常把窩搭在樹洞裡,或者懸崖峭壁下凹處。也有的比較懶直接把蛋產在地上,然後由雌鳥用爪子刨個小坑就當窩了。
雌鳥通常會產下2~5個蛋,尺寸大約是(56~73) 毫米×(44.2~53) 毫米,重 75~80 克,跟一枚雞蛋大小差不多,通常每隔 3 天產一次,從第一個蛋開始,持續 31-36 天。雌鳥獨立孵化下一代。但是孵化期間,她在巢中由她的伴侶餵食。幼鳥往往在一個月後破殼而出,從破殼開始算起,半個月後就能在窩裡活動,三週後能獨立進食,而且隨著個子長大飯量也變大。五週後可以在窩邊附近活動,慢慢褪去淺棕色的絨毛,開始長出成鳥棕褐色的羽毛。
十週後開始跟著母親學習捕食本領。據信,它在野外可以活到 20 歲左右。它在飛行時,將快速而有力的飛行,與淺翼的節拍和長而快速的滑翔結合起來。
它的奇特之處
還記得它頭上的兩個犄角嗎?那可不是犄角,而是耳羽,特別發達,顯著突出於頭頂兩側,長達55~97毫米,外側多黑色,內側棕色。這樣它的耳朵就能夠保持機敏,能夠聚精會神地辨別著風中哪怕是細微的異樣聲音,哪怕是老鼠躡手躡腳地走過,都逃不過。
還有一點,可能你想不到,那就是它的脖子,簡直像安了軸承一樣,可以270度左右旋轉。在鳥類甚至所有動物中,是脖子最靈活的種類之一。如果再考慮上它的眼睛本身的視角,它幾乎擁有了360度的寬廣視角。這有什麼好處呢?這樣它可以待在一個地方不用挪動身體,就能觀察到周圍所有的情況,尤其是在夜晚捕食時,可以不動聲響,不會驚動獵物。造物主給它的設計是絕了。跟它相比,我們人類就差很多了,人類的頸椎骨左右旋轉的最大幅度也就120度。
說了這麼多,謎底還沒揭曉呢?
它是雕鴞[diāo xiāo],英文名Eurasian Eagle-owl,拉丁名叫Bubo bubo,通俗翻譯就是歐亞貓頭鷹。它從6000萬年前至今仍在頑強存活,最關鍵的——它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所以遼陽的胡祖榮女士在看到受傷的雕鴞後,第一時間把它送去救治,是正確的行為,值得大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