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03 日的《熱心腸日報》,我們解讀了 9 篇文獻,關注:腸腦軸,抑鬱猴,乙酸,小膠質細胞,心臟健康飲食模式,康普茶,膳食脂肪,FMT,免疫治療,急性營養不良。
謝鵬+周新雨:抑鬱猴的大腸黏膜和腸腔菌群發生了什麼變化?
Molecular Psychiatry——[15.992]
① 雄食蟹猴隨機分入慢性不可預知溫和應激(CUMS)組或對照組,行為測試表明CUMS使猴子抑鬱樣行為增多;② 分析4個大腸區域的黏膜和腔內菌群,鑑定出兩組猴的菌群組成差異,在門和科水平上,主要體現在厚壁菌門和擬桿菌門,以及普雷沃氏菌科和毛螺菌科,差異性ASV多與抑鬱表型相關;③ 27個黏膜菌群功能和1個腔內菌群功能,在兩組猴之間有顯著差異,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謝;④ 腸腔代謝物分析證實,相關通路的9個代謝物在CUMS猴中降低。
【主編評語】
此前對重度抑鬱症(MDD)的腸-腦軸研究大多集中在糞便菌群,而缺乏對腸黏膜菌群和腸腔菌群的分析;而且,相關研究多數採用的是小鼠模型,而小鼠的菌群與人類有較大差異。重慶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謝鵬、周新雨與團隊,在Molecular Psychiatry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填補了這些空白。該研究透過慢性不可預知溫和應激(CUMS)方法構建了MDD食蟹猴模型,用16S測序和代謝組學方法,揭示了猴子的抑鬱表型與不同腸段的黏膜和腸腔菌群組成和功能的關係,為進一步揭示腸道菌群在MDD發病機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視角。(@mildbreeze)
【原文資訊】
Biogeography of the large intestinal mucosal and luminal microbiome in cynomolgus macaques with depressive-like behavior
2021-11-01, doi: 10.1038/s41380-021-01366-w
Cell子刊:乙酸是調控小膠質細胞的關鍵菌群代謝物
Cell Metabolism——[27.287]
① 無菌小鼠中,小膠質細胞代謝基因的表達和表觀遺傳修飾發生改變(H3K4me3和H3K9ac增多);② 這些變化與小膠質細胞的不成熟表型及功能缺陷相關(代謝通路改變、線粒體數量和質量增多、呼吸鏈複合物II功能受損等);③ 菌群衍生的乙酸可被小膠質細胞攝入,補充乙酸可恢復無菌小鼠的小膠質細胞缺陷(如基因表達、細胞形態、代謝特徵、線粒體);④ 在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乙酸抑制小膠質細胞對β澱粉樣蛋白(Aβ)的吞噬,使Aβ斑塊增多。
【主編評語】
小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中的組織巨噬細胞,是大腦的關鍵固有免疫細胞,其特徵和功能受腸道菌群的影響。此前研究顯示,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SCFA)可調節小膠質細胞的成熟和功能,但其具體機制尚未完全解析。Cell Metabolism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乙酸是調控小膠質細胞的關鍵SCFA,可影響小膠質細胞在健康和神經疾病狀態下的代謝和功能。(@mildbreeze)
【原文資訊】
Microbiota-derived acetate enables the metabolic fitness of the brain innate immune system during health and disease
2021-11-02, doi: 10.1016/j.cmet.2021.10.010
如何吃出心血管健康?美國心臟協會總結十大要點
Circulation——[29.69]
① 飲食模式比單獨的食物或營養素更重要,應從兒時開始健康飲食;② 提出心臟健康飲食的10大要點:吃動平衡以保持健康體重,多吃各種蔬菜水果,多吃全谷少吃細糧,吃優質蛋白(植物蛋白為主,輔以魚/海產、低/脫脂乳品和瘦肉,避免加工肉),用液體植物油,吃新鮮食物而非深加工食品,少糖(含飲料),少鹽,戒酒限酒,堅持上述方針;③ 該飲食模式還可降低慢病風險,幫助改善環境;④ 但遵循健康飲食模式也面臨許多挑戰;⑤ 精準營養是未來趨勢。
【主編評語】
飲食是保持和改善健康的重要一環,較差的飲食質量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Circulation最新發布了美國心臟協會關於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飲食指導的科學宣告,強調了飲食模式和生命早期營養的重要性,基於現有證據總結了心臟健康飲食模式的十大要點,討論了這一飲食模式的優勢以及長期遵循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等話題,值得關注。(@mildbreeze)
【原文資訊】
2021 Dietary Guidance to Improve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1-11-02,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1031
康普茶對肥胖相關合並症及腸道菌群的影響(綜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11.176]
① 為評估康普茶攝入與肥胖相關合並症及腸道微生物群的關係,本系統綜述納入15項體內實驗研究;② 結果表明,攝入康普茶可減輕氧化應激和炎症,改善肝臟解毒過程和腸道微生態失調,經常飲用康普茶有助於預防和治療肥胖及其相關的合併症如血脂異常;③ 這些效應歸因於高含量的酚類化合物和有機酸之間的協同作用,以及飲料中有益微生物的存在;④ 然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是臨床試驗,來證實這些結果對人體的影響。
【主編評語】
康普茶是由茶、糖、菌種和水4種主要元素混合發酵而成的飲料,近期發表於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的一篇系統綜述,根據目前的體內實驗結果評估了康普茶攝入對肥胖相關合並症及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友情提醒,本文只是動物體內實驗還需更多臨床試驗證據,此外康普茶的ph較低,可能對牙齒有不良影響。(@陳彬林)
【原文資訊】
Effect of kombucha intake o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obesity-related comorbidities: A systematic review
2021-10-26, doi: 10.1080/10408398.2021.1995321
膳食棕櫚酸和油酸如何調節骨骼肌的胰島素敏感性?
Diabetologia——[10.122]
① 納入16 名健康人接受紅花油 (SAF)或棕櫚油 (PAL) 隨機交叉研究;② 較SAF只有 PAL 顯著增加血漿棕櫚酸濃度;③ SAF 和 PAL 顯著增加肌細胞二醯基甘油和活化的蛋白激酶 C (PKC) 異構體 θ,但只有 PAL 激活了 PKCɛ且使神經醯胺增加及活化的 PKCζ 易位;④ 在鉗夾期間,SAF 和 PAL 均降低胰島素刺激的葡萄糖灌注率(Rd),但PAL 後的非氧化Rd較低;⑤ SAF 和 PAL 消耗後顯著增加IRS-1 的肌肉絲氨酸磷酸化(pSer),但PAL 顯著降低 Akt 的pSer。
【主編評語】
高能量營養通常會誘導胰島素抵抗,但飲食成分可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葡萄糖代謝。Diabetologia發表的研究,探討了單不飽和脂肪餐和飽和脂肪餐,對基礎和胰島素刺激的心肌細胞葡萄糖代謝和胰島素訊號的影響。結果表明,脂質誘導的心肌細胞胰島素抵抗,在棕櫚酸鹽中可能比油酸鹽更明顯,並與PKC亞型啟用和抑制胰島素訊號有關。(@nana)
【原文資訊】
Dietary palmitate and oleate differently modulate insulin sensitivity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2021-10-26, doi: 10.1007/s00125-021-05596-z
Cell子刊:糞菌移植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潛力(觀點)
Trends in Microbiology——[17.079]
① 腫瘤免疫治療為許多難治性腫瘤帶了曙光,然而僅對少數病人有效;② 腸道菌群可以調節宿主免疫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PI)療效;③ 近期兩篇Science刊登的RCT研究表明:FMT與ICPI聯用可以攻克某些難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抵抗;④ FMT在腎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泌尿系統上皮腫瘤和前列腺癌免疫治療的應用潛力也在積極探索中;⑤ 需要更大規模的RCT進一步研究供體FMT和受體的相容性,作用機制,療效預測生物標誌物,安全性和有效性。
【主編評語】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PI)是幾種癌症的有效治療方法。然而,這種免疫療法對大多數患者沒有作用。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成會影響ICPI反應。Trends in Microbiology近期發表的觀點文章,對最近的兩項FMT增強ICPI癌症療法進行了簡要評論,提出糞菌移植可增加患者中ICPI反應性,為腫瘤治療中微生物的調節作用提供了有力證據。(@nana)
【原文資訊】
The potential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oncology
2021-10-25, doi: 10.1016/j.tim.2021.10.003
Nature子刊:精確定量描述糞菌移植後菌株的長期植入情況
Nature Microbiology——[17.745]
① 對FMT供體和受體進行糞便培養獲得逾1000個菌株,用相同樣本的宏基因組資料,開發Strainer演算法用於宏基因組菌株檢測和追蹤;② 分析FMT臨床佇列,發現71%的供體菌群菌株可在受體中穩定植入長達5年;③ 80%的受體原有菌株被FMT清除,FMT後受體中存在的菌株與環境獲得的菌株共同存續;④ 定量分析供體菌株在受體中的植入情況,可解釋初次和重複FMT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結果;⑤ 鑑定出多個可有效植入和存續的菌株,可作為代替FMT的活體生物藥。
【主編評語】
糞菌移植(FMT)已成功應用於治療複發性艱難梭菌感染,但缺乏一種精確的方法來測量哪些細菌菌株能穩定地植入到受者體內,並評估它們與臨床結果的關係。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開發了Strainer演算法,可以對FMT後的腸道細菌菌株進行定量分析,描述菌株在受體中長期穩定的植入情況,從而解釋患者的預後。(@mildbreeze)
【原文資訊】
Precise qua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strains after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delineates long-term engraftment and explains outcomes
2021-09-27, doi: 10.1038/s41564-021-00966-0
如何規範化報告動物模型FMT方法?
Gut Microbes——[10.245]
① 納入241篇小鼠糞菌移植(FMT)研究進行系統評價,分析目前的臨床前FMT研究的潛在問題,並給出方案建議;② 大量研究在方法學報告上存在問題,包括沒有報告流程中的厭氧情況、糞便儲存條件、均質化、濃度、給藥體積和途徑等關鍵資訊,且大部分研究缺乏質量控制,研究方法的可重複性差,急需權威指南;③ 提出GRAFT建議,旨在規範動物模型的FMT報告方法,包括糞便採集,處理,儲存,受體準備,干預方案和效果驗證等方面。
【主編評語】
糞菌移植(FMT)是驗證腸道菌群組成與疾病或病理狀態之間因果聯絡的有力工具,但臨床前研究的FMT實驗細節報告尚無統一標準。Gut Microbes近期發表的這項研究,透過對已發表的小鼠FMT研究文獻進行系統綜述,對在報告FMT動物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歸納,並針對現有問題提出了動物糞便移植報告指南(GRAFT),值得專業人士參考。(@mildbreeze)
【原文資訊】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on animal fecal transplantation (GRAFT) studies: recommendations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urine transplantation protocols
2021-09-29, doi: 10.1080/19490976.2021.1979878
關注西非兒童急性營養不良中的腸道微生物組劇變
EBioMedicine——[8.143]
① 透過特定樣本關聯網路的集合,研究甘比亞農村兒童患非水腫中、重度急性營養不良(MAM、SAM)的情況及其腸道微生物組;② 與健康兒童相比,SAM患兒菌群丰度和細菌載量顯著減少、腸桿菌科富集。而MAM患兒細菌載量豐富,菌群變化劇烈;③ 此外SAM患兒腸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力增強,能量調節激素通路改變(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瘦素及其受體等);④ 同時預測功能分析揭示SAM患兒苯丙氨酸代謝和苯甲酸鹽降解途徑富集,與體重身高指數相關。
【主編評語】
越來越多的研究關注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兒童急性營養不良與腸道微生物組的關係,並提出腸道病菌過度生長及激素紊亂可能是病理之一。鑑於非水腫急性營養不良(消瘦)在西非兒童中更為普遍但研究較少,EbioMedicine最新發表的文章對此投入了特別關注和研究。(@好雨)
【原文資訊】
Interactions between fecal gut microbiome, enteric pathogens, and energy regulating hormones among acutely malnourished rural Gambian children
2021-10-22, doi: 10.1016/j.ebiom.2021.103644
感謝本期日報的創作者:mildbreeze,陳彬林,orchid,有營養的阿寧,好雨
點選閱讀過去10天的日報:
11-02 | 益生菌能“治”新冠嗎?首個RCT結果來了
11-01 | 10月,最值得看的30篇腸道健康文獻!
10-31 | 超加工食品“壞”在哪?Cell子刊凝練最新機制發現
10-30 | 今日Cell:腸道感染如何觸發“腸神經保衛戰”
10-29 | “代謝組學”如何革命菌群研究?60分綜述系統總結
10-28 | 多文聚焦“腸腦軸”:更多機制被充分闡述
10-27 | 王軍+周宏偉等ADV SCI發文,突破病原檢測瓶頸!
10-26 | 黃秀娟團隊再發力,胃腸頂刊揭新冠患者腸菌功能變化
10-25 | 聚焦“促癌壞蛋”具核梭桿菌:2中國團隊再有新突破
10-24 | Lancet/BMJ多文聚焦營養:利住院/避骨折/防早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