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動駕駛晶片的賽道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即將在2022年出現。
提到自動駕駛晶片,從最早提供整包解決方案的博世,到感知體系封閉、只開放決策與執行的Mobileye,到提供完整開發環境的英偉達,再到如今國內陸續出現的獨角獸,可以說除了自研自動駕駛晶片的特斯拉,多數車企都只是需要在這幾個供應商去選擇。
但是,似乎有一家晶片巨頭被忽略了。它就是高通。
在智慧手機領域,高通晶片的市場份額達到24%,位居全球第二。而在智慧座艙領域,全球25家頂級車企中有20家選了高通驍龍數字座艙平臺。近年來,不管車機是用了驍龍820A還是驍龍8155,都會成為車企新車重要的宣傳賣點之一。
不過,在自動駕駛領域,高通卻一直沒有得到與智慧座艙對等的聲量。因為相比英特爾(Mobileye)和英偉達,高通入場自動駕駛,晚了好幾年。
顯然,對於非手機業務已經佔到半導體業務的40%、汽車相關業務營收同比接近翻番的高通而言,補齊自動駕駛晶片這塊大蛋糕的短板,與英特爾、英偉達在新賽道角逐,幾乎是註定的事情。
而這個故事,可能就會從2022年正式開始。
高通入局自動駕駛,優勢在哪裡?
高通對汽車業務的佈局,其實從大約20年前就已經開始了。2002年,安吉星車聯網正式推出,背後的核心通訊技術供應商,正是高通。此後,從2G一直到5G時代,高通在通訊領域的領先,讓其在汽車的無線解決方案領域一直表現強勢。到2021年,全球已有超過1.5億輛汽車採用了高通的汽車無線解決方案。
在高通釋出的2021年第三財季財報中,以汽車、射頻前端、IoT為主的非手機業務,佔其半導體晶片業務營收的40%,增速則是手機業務的1.6倍,其中汽車業務營收達到2.53億美元,同比增長83%,快於整體業務65%的增幅。
當手機等消費電子已經難以在靠人口紅利實現增長時,高通這類手握通訊與資訊科技的企業勢必會拓展新賽道。而汽車企業也正在迫切尋求與高通這類企業的合作,新的增量市場就這樣被建立了起來。
高通入局自動駕駛,核心優勢有兩個:成本、生態。
對於高通這樣的通用晶片企業而言,在軟硬體生態、開發者生態上,有著晶片局外人無可比擬的底蘊。而高通在通訊與資訊科技領域的積累,更是可以將自動駕駛、車聯網、智慧座艙、雲形成高度整合,結合未來汽車中央計算架構的逐漸完善,從而徹底打通汽車智慧網聯的通路。
同時,晶片的全自研以及自動駕駛晶片的製程工藝逐漸向消費電子看齊,一家通用晶片企業在成本控制上,天生也比新湧入晶片領域、追求垂直整合的車企更有優勢。
今年1月,高通宣佈以14億美元收購NUVIA,後者是一家定製CPU核心架構的技術設計公司,這可以看作是高通開始減少對ARM授權架構依賴的訊號,從而能夠在非手機的其它生態中,增強自身的底層競爭力。
看起來,高通為向自動駕駛領域的進軍,已經做了諸多準備。
高通自動駕駛晶片,實力如何?
2021年1月的CES上,高通正式釋出了驍龍Ride自動駕駛平臺,又在2021年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驍龍Ride平臺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定製性。
具體來看,高通透過負責計算的系統級晶片(SoC)與負責深度學習的加速器(ASIC)之間不同數量的整合,搭建起面向不同需求的自動駕駛平臺方案。
舉個例子,如果只是需要達到L1和L2的主動安全等級,那麼可提供30TOPS算力的單晶片SoC即可滿足需求。如果想要達到L2到L3的輔助駕駛要求,可以選擇2個或者更多的SoC,對於算力的期望也會來到60-120TOPS。而如果面向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有應用處理+深度學習的需求,那麼可以選擇若干SoC和若干ASIC進行組合,比如2個SoC+2個ASIC的算力可以超過700TOPS。
這與英偉達Orin的思路異曲同工。比如蔚來ET7上所用的4片Orin晶片,其中2片負責日常的自動駕駛計算,1片負責群體智慧與個性訓練,剩下1片作為冗餘備份。而如果不需要這麼高的算力需求,完全可以只用1片或者2片Orin。
而在釋出2年後,驍龍Ride平臺在國內的首款落地車型,將是WEY摩卡搭載HWP高速公路領航駕駛系統的高階版本。這套系統的感知與決策部分,由3個攝像頭、3個鐳射雷達模組、8個毫米波雷達、2個控制器以及高精地圖組成,對於晶片算力的要求很高。
因此,高通給WEY摩卡提供的解決方案,是由驍龍8540(SoC)+9000(ASIC)組成算力達到360TOPS的單板,最高支援4板並聯,總算力可以升級到1440TOPS。相比採用單晶片算力254TOPS、最高4片算力疊加後1016TOPS的英偉達Orin,高通Ride方案在紙面算力上有明顯優勢。
而在演算法層面,高通與英偉達類似,都是提供了一個開放的、擴充套件的軟體生態系統,可以讓整車廠進行深度的定製開發。比如在與長城汽車的合作中,在驍龍晶片之上的域控制器、中介軟體系統、自動駕駛軟體,均為長城自研。這與蔚來、小鵬、理想等與英偉達的合作路徑,基本一致。
相比Mobileye與英偉達已經在自動駕駛晶片上經歷過若干代際的升級,遲來的高通選擇了算力一步到位。當然,這也是當前競爭環境之下,高通能夠做出的最好選擇。而且,在每年數以億記的手機晶片出貨量下,基於相同架構、相同工藝的自動駕駛晶片,高通在自動駕駛晶片的供貨成本上也會更有競爭力。
不過,如果是面向需要提供更高程度整合方案的整車廠,高通也有自己的打算。
今年8月,高通宣佈了一份總價約46億美元的收購,收購物件是瑞典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Veoneer維寧爾,後者的前身是瑞典奧托立夫的電子事業部。這份收購中,高通看重的就是維寧爾的自動駕駛軟體Arriver,從而加速軟體與高通驍龍Ride硬體的整合,增強對車企供應自動駕駛方案時的靈活性。
所以,高通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野心其實很大。對那些自主能力較強的整車廠,高通要與英偉達搶市場;對那些自身軟體演算法能力偏弱的整車廠,高通同樣要與Mobileye爭份額。而且,因為在智慧座艙領域,高通已經與車企建立了深厚的供應鏈聯絡,這也將會成為其自動駕駛平臺打入市場、擴充套件份額的關鍵。
寫在最後
自動駕駛的競爭才剛開始,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也是一個不成熟的萌芽市場,供應鏈該有哪些環節、每個環節切蛋糕的人都有誰,都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所以,每一個在相關領域具備能力的企業,都不可能視而不見。高通也是其中之一。
車企與晶片企業正在自動駕駛領域形成交集,這個交集的爆發點可能就在2022年。包括英偉達Orin、高通驍龍Ride等一批超高算力自動駕駛晶片的量產裝車,究竟會給整個汽車科技生態帶來怎樣的變化?是徹底顛覆用車體驗,還是空有紙面算力但言過其實?明年上半年應該可以看到一些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