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大別山區的農村人逢年過節的時候,有需要就會自己做豆腐,特別是過年前,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這個豆腐我們叫做“過年豆腐”。
在我印象裡,我們山區農村人每次做豆腐的時候,能夠同時做出來這6種豆製品,可以說,做豆腐的時候,一點原料也不會浪費,全都能被我們山裡人制成各種各樣的美味食材,這6種做豆腐的時候才會做出來的食材就是:豆腐,豆腐皮,千張,豆腐棍,豆乾和“壞豆腐渣”。
豆腐
做豆腐,當然第一個豆製品就是豆腐了,做豆腐過去是山裡人必備的技能,因為過去農村人都沒有錢,但是家家戶戶種黃豆,買不起豆腐吃,就只能自己做了,蔬菜不夠吃的時候,家裡要辦事的時候,過年的時候都會自己做豆腐。
做豆腐說簡單也不簡單,提前一晚把黃豆泡好,接下來就是用石磨子把黃豆磨碎了,過濾出豆漿來,把豆漿煮熟,再放點石膏,最後壓成一整塊豆腐。
豆腐皮
在煮豆漿的時候,你會發現,鍋裡的豆漿表面會有一層油脂一樣的東西,這個時候拿一根竹條伸到鍋裡,然後往上抬起來,就會得到一張黃色的類似塑膠薄膜一樣的物體,這個就是我們山裡人所說的豆腐皮。
下面幾幅圖就是農村人挑豆腐皮的過程。
豆腐棍
有的人家挑豆腐皮的方式不一樣,用竹條挑豆腐皮的時候,是從鍋邊開始,讓那層柔軟的豆腐皮粘連到竹條上,然後沿著一個方向轉動竹條,把豆腐皮纏繞到竹條上,最後就形成了一根更粗的棍棒一樣的物品,我們把這個叫做豆腐棍。實際上豆腐棍和豆腐皮是同一種物質,只不過它們的形態有所不同。
千張
當我們把石膏放進煮好的豆漿裡以後,等到出現大量的豆花可以壓豆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特質的磨具製作千張了。
手工製作千張的過程非常繁瑣,因為要一層一層地往模具裡新增豆花,還要整理好,接著鋪下一層,直到達到預定的數量為止。
如今在我們山區農村,幾乎看不到這種傳統方式製作千張的了,但是這種傳統方式製作出來的千張要比機器壓製的千張好吃太多了,裡面的水分控制的恰到好處,吃起來不會特別的幹。
豆乾
豆花除了做豆腐,做千張以外,還可以用來製作“乾子”(白乾,我們山區也叫做豆乾),製作乾子和千張一樣,過程也是非常繁瑣,要用紗布把豆腐腦包起來,一張紗布只能製作一個豆乾,最後把包好的豆腐腦壓出水分以後,就能得到豆乾了。
“壞豆腐渣”
山裡人對於自己種的糧食總是特別的珍惜,即便是做豆腐剩下來的豆腐渣也絕不會浪費,有經驗的農村大媽總是會趁熱把豆腐渣倒進鍋裡,慢慢地煸炒,把豆腐渣炒熟,然後趁熱捏成團,最後放進抽屜裡讓它發酵,等到捏成團的豆腐渣表面長出白色的黴菌以後,就可以拿出來曬乾,切成薄片做菜了。
壞豆腐渣
作為山裡人,每逢在老家的時候,看到有人家做豆腐,總會跑去蹭一碗豆漿喝,順便再看看他們是如何製作這些美味的豆製品的,希望透過自己的記錄,把這些手工製作豆製品的方法儲存下來,將來有一天,要是自己興趣來了,自己也可以動手做一次。
小夥伴們,農村人做豆腐的時候做出來的這6種豆製品你都吃過嗎?你最喜歡吃的豆製品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