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0篇讀書筆記裡,我介紹了反手擊球的第一個步驟,也就是轉體的技術要點。反手轉體的重要性和技術動作與正手差不多,這些內容已在第七章正手的讀書筆記中作了詳細分析和介紹。
在講到轉體時,《絕對網球》的作者馬蒂·史密斯將轉體與握拍、站位三者放在一起作了解析。他認為,採用偏東方式的大陸式握拍時,手臂是彎曲的,擊球點離身體較近,推薦採用關閉式站位;而採用類似握斧頭的大陸式握拍時,手臂伸得較直,擊球點離身體較遠,這時較適宜採用開放式站位。
今天我們繼續《絕對網球》第八章第三節的內容,介紹介紹反手擊球的二個步驟,也就是拉拍。
簡單來說,反手的拉拍有兩種,史密斯將其稱為“banana backswing”和“loop backswing”,我分別用“下拉拍”和“上拉拍”來指代這兩種拉拍方式。
下拉拍的技術要點
下拉拍的意思是,在開始向後拉拍到向前揮拍擊球之前這個階段,球拍做鐘擺式運動,整個軌跡有點像香蕉,因此被稱為“banana backswing”。
下拉拍開始時,雙手要降低到腰部以下的位置,但拍頭不要下垂指向地面,而要讓球拍大致平行於地面。接下來就是手臂帶動球拍以差不多直線的方式向後擺動,在拉拍執行到離身體左後方最遠處時(史密斯將其稱為power position,我理解這個點是拍頭由後襬到向前揮拍的轉折點)略微上舉拍頭。這時候,球拍擊球的那一面應該朝向身體的外側。
向後拉拍的整個動作相當於鐘擺,當鐘擺從開始上升到最高點這個階段,我們髖部也要同步轉動,這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手腕要滯後於球拍,二是球拍的擺動模式類似於雨刷器刮水,做到這兩點能給拍頭增加更多的速度和上旋。
上圖是德約科維奇的反手拉拍過程,第一幅圖是拉拍的開始,注意他的手腕和球拍的位置;第二幅圖是球拍呈鐘擺式向後擺動,同時伴隨著髖部和肩部向左轉動;第三幅圖是球拍被拉到身體後方的最遠點和最高點,他的手腕滯後於球拍,球拍上舉,下巴接近右肩。
在握拍方面,使用下拉拍的球員通常採用大陸式握拍,反手擊球力量主要來自於蹬地的反作用力和球拍的鐘擺運動,並不是直接來自於手臂。
史密斯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我猜測他主要目的是讓我們將關注點放在包括腿、髖、腰、肩在內的整個身體,而不僅止於手臂。只有把身體視為一個整體,才能保證拉拍動作更協調完整。
在職業網壇,男子球員更多地使用下拉拍,這是一種較緊湊的拉拍方式,有利於保持肩膀的放鬆,並給球施加更多的上旋。女子球員則更多地採用下面將要介紹的上拉拍方式。
上拉拍的技術要點
我們在介紹正手拉拍時說過,很多球員採取上拉拍的方式,也就是先在身前舉起球拍,然後向後向下拉拍,在到達最低點之前,球拍的執行軌跡大致上是一個反過來的“C”型。
反手上拉拍的執行軌跡大致也是如此。
上拉拍開始時,雙手先是在身體側前方舉起球拍,然後向後向下呈環形執行,一直到達身後最遠點(power position)時,這個階段被稱之為拉拍,其後球拍即開始向前揮拍擊球。
採用上拉拍時,球拍離身體最遠點的距離要比下拉拍稍長一些,在擊球時手臂彎曲度稍大一些。在向前揮拍時,採用上拉拍將使球拍產生較多的向前執行和較少的向上執行,因而更容易打出平擊球。在下圖中,莎拉波娃就採用了上拉拍。
與下拉拍採用偏東方式的大陸式(史密斯稱為strong continental)握拍不同,上拉拍大多采用類似握斧頭的大陸式(史密斯稱為weak continental )握拍。
除了執行軌跡與下拉拍不同,上拉拍的力量更多來自手臂和臀部,而在整個身體的協作或蹬地的反作用力方面則略遜於下拉拍。相對男子球員大多采用下拉拍方式,反手上拉拍在女子球員中更為常見。
下拉拍和上拉拍的共同點
不管採用哪種拉拍方式,你都要確保在完成拉拍後球拍應該在腰部以上,拍頭應稍微上翹,拍面朝向身後的圍網,這意味著拍框應儘量垂直於地面,同時注意讓手臂保持放鬆。
除了手臂放鬆之外,你的肩膀也要保持放鬆的狀態。保持放鬆能讓你產生較長的拉拍軌跡,從而為後續的向前揮拍積蓄更多的力量。
那麼,向後拉拍的幅度多大才是合適的呢?史密斯推薦了一個參照標準,那就是你的下巴應靠近右肩,而做到這一點需要你充分地轉體和轉肩,同時你手臂也必須儘可能地向左側擺動。
當完成這個動作之後,就將開始向前揮拍,這也是我們下一篇讀書筆記要談到的內容。(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