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世界軍事史上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場“全球規模級別的戰爭”,從亞洲到歐洲、再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這場戰爭,傷亡人數更是達到2億人之多,然而最後的結局自然也與代表正義的同盟國勝利而告終。戰爭雖然結束了,但在此期間所引發的大大小小的戰役至今也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而那些參戰部隊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都各有千秋,有的死戰不退,也有的開戰即投降,那麼今天咱們就一起來了解下當年在二戰時期被公認的“五大精銳部隊”都分別是哪幾個國家的軍隊(順序不代表戰鬥力)。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正式成立的時間為1941年,在二戰中,海軍陸戰隊的作戰能力都普遍超過陸軍,而第1師更是這支部隊中資歷最老、規模最大且作戰能力最強的一支兩棲步兵師。1942年7月31日,該師從斐濟島出發,一路駛向瓜達爾卡納爾島,並作為主力參加了空前殘酷而又激烈的“瓜島爭奪戰”,在這次戰役中,第一師的官兵們在海軍的火力支援下與日軍數萬精銳部隊作戰長達六個多月,雖然最後日軍的主力還是成功撤了出來,但美軍還是重創了日軍,迫使其“付出”了近兩萬具屍體的代價。1943年12月,經過休整的陸戰第1師又先後參加了奪取日軍在格洛斯特岬地區機場的戰役,以及貝里琉島戰役、沖繩島戰役,並因作戰勇猛,該師獲得了三次總統嘉獎,從此留名二戰史冊。
蘇聯第62集團軍:正式成立的時間為1942年,其前身是蘇軍的第七預備役,蘇德戰爭期間,該集團軍在崔可夫將軍的統領下於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大放異彩,主要負責在市區內的防禦作戰,簡單來說就是專門打“巷戰”,而著名的蘇聯英雄瓦西里·扎伊採夫便是出自該集團軍,並因為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狙殺了上百名德軍從而揚名天下。在挫敗了德軍的進攻後,第62集團軍又參加了圍殲德國第六集團軍的戰鬥,不僅將其全殲,還成功俘虜了德軍元帥保盧斯,最終扭轉戰局,締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戰役結束後,該集團軍因戰功卓著被改編為“近衛第八集團軍”,並在隨後的日子裡又接連參與瞭解放蘇聯本土的歷次會戰,直至攻入柏林,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柏林城防司令魏德林簽署投降令的地點便是“近衛第八集團軍”的指揮所,而由崔可夫所率領的這支部隊也成了二戰時期最富傳奇色彩的蘇軍王牌主力。
大德意志裝甲師:正式成立的時間為1939年,其前身僅是一支名不見經傳的小分隊,後來逐步發展到團、再到師,並最終擴編為軍。一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只能擁有一支不超過10萬人的陸軍力量,而負責保衛柏林的部隊便是大德意志裝甲師的前身,作為“御林軍”,希特勒上臺後便將這支部隊命名為了“大德意志團”,不僅讓其繼續保衛柏林,還為官兵們配備上了最好的裝備,使其成為當時所有德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二戰爆發後,“大德意志團”參加了他們的首戰——法國戰役,雖然名義上只是一個團級作戰單位,但其實力和規模卻早已超過了一個團的建制,在入侵法國後,該團一路所向無敵,不僅成為首批進入巴黎的部隊之一,還順道在巴黎聖母院做了一次彌撒。蘇德戰爭爆發後,“大德意志團”被擴充為師級作戰單位,隨後便充當起了“救火隊”的重任,經常被兵分幾路到各個戰場上支援友軍作戰,而他們的裝備也十分“強悍”,是所有德軍中唯一一支配備有兩個虎式坦克營的師級單位,在二戰史上,這支部隊參加了在西歐,南歐以及東線幾乎所有重大戰役,直至1945年在損失了幾乎所有的重型裝備後才被盟軍徹底消滅。
日本第18師團:正式成立的時間為1937年,其前身雖然也是用這個番號,但卻在1925年被裁撤,直至全面侵華的戰爭打響,該師團才得到重建的機會,可以這樣說,第18師團就是為了侵華而生的。1937年11月,正值淞滬會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日軍第18師團便在柳川平助的指揮下悄悄繞到杭州登陸,直接在背後捅了數十萬國軍一刀,促使其防線全面崩潰,只得被迫放棄上海。上海淪陷後,第18師團又接連參加了進攻南京、廣州的戰役,而在著名的崑崙關戰役中,第18師團雖然只是負責增援,但一上場就先後擊潰了國軍25個師(雖然有一部分原因是第五軍被撤出沒參戰,但不得不說這個師團的戰鬥力真的很猛)。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18師團參加了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戰鬥,並在完成任務後又轉戰緬甸,重創中英聯軍。二戰後期,全副美式裝備的中國駐印軍開始反攻緬甸,第18師團也終於迎來了其一生中最大的“宿敵”,不僅遭到毀滅性的打擊,甚至連師團的關防大印都來不及銷燬,直接被駐印軍繳獲,而這支本來“用於侵華”的豺狼之師最終卻在緬甸被中國軍隊打得落花流水,落得個全殲的下場。
中國第74軍:正式成立的時間為1937年,雖然和日軍第18師團的組建時間是一樣的,但原因卻正好相反,因為這支部隊恰恰是用於抵抗侵略者才成立的。在抗戰史上,第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尤其是在德安(萬家嶺大捷)、上高(被何應欽稱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常德(被譽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三次戰役中的表現最為突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而聞名天下,被譽為抗日鐵軍。抗戰後期,在對日寇的最後一次大會戰中,第74軍的老長官王耀武擔任前線總指揮,不僅挫敗了日軍企圖攻佔芷江空軍基地的戰略企圖,還取得了殲敵3萬餘人,自身僅傷亡2萬餘人的輝煌戰績,要知道在以往的大型會戰中,我軍經常要用多過敵人數倍的兵力才能勉強取勝,而雪峰山大捷的結果卻恰恰打破了這種“不平衡”,綜合各方面因素來分析,武器裝備佔一部分,王耀武的指揮也佔一部分,但第74軍全體官兵的驍勇作戰才是最為重要的。日本投降後,第74軍被空運至南京受降,並親眼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時刻。
全文完
原創不易,照搬必維權,如果我的文章打動了您,還煩請您幫忙點個贊或者關注,本人在此先行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