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去基層檢查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來到某保障隊時,恰好看到在此當兵鍛鍊的文職人員小邱正在站崗,於是上前詢問:“小邱,當兵鍛鍊習慣嗎?站崗適應嗎?”
“報告,挺適應的。”雖然小邱給了我肯定的回答,但我感到他的情緒不是太高。
檢查工作完畢,我找到剛下崗哨的小邱,與他又深談了一次。見我推心置腹,小邱也表達了內心真實想法。原來,身為名牌大學畢業生,他來到部隊後一心想盡快脫穎而出。現在不僅要下連當兵鍛鍊,而且還要每天執行站崗任務,小邱有些不適應,覺得自己的專長無處發揮。
瞭解小邱的困惑後,我沒有批評他。從學校裡的“天之驕子”到基層文職人員,他們沒有經過血與火的軍旅生涯,有些不適應很正常。
在隨後的調研走訪中,我發現這種現象並非個例。個別文職人員性格鮮明,對部隊各項規章制度不太適應,對部隊優良傳統作風瞭解較少,下連當兵鍛鍊時認為內務衛生、站崗值勤、佇列訓練等與自己將來工作關係不大,因而熱情不高。
站崗放哨看似是小事,實則能夠幫助文職人員養成紮實頑強的作風、不怕吃苦的精神、威武剛毅的氣質。經過黨委研究,我們要求各單位加強教育引導,千萬不能抱有“臨時”思想,放鬆對當兵鍛鍊的文職人員的教育管理。只有把道理講清講透、把規定說清說實,將目標要求清晰明確傳達給文職人員,才能獲得文職人員的理解,為他們走好軍旅路打下紮實的思想素質根基。
結合當兵鍛鍊,我們在文職人員中開展“文職人員使命責任是什麼”“小崗位連著大目標”等主題討論,組織“我是一個兵”演講比賽,引導文職人員透過對照感悟,進一步加深對站崗值勤、佇列訓練等工作的理解與認同。同時督導各級帶兵人多與文職人員談心交心,做好宣講、說明、教育等配套工作。
透過開展針對性工作,各單位普遍反映,無論是落實一日生活制度還是參加訓練,文職人員精神面貌、工作勁頭越來越足。
過了一段時間,我又來到保障隊,看到小邱再一次出現在哨位上。此時的他軍姿筆挺,精氣神很足。
“小邱,又來站崗了?”“報告政委,現在演訓任務重,值勤力量少,這次是我主動申請來站崗的!”小邱聲音洪亮地答道,我明顯感覺到他身上的“兵味”濃了。後來我瞭解到,小邱還積極發揮特長,用兵言兵語為官兵講解黨史故事,很受基層官兵歡迎。
不管學士碩士,穿上軍裝都是戰士。文職人員走出校門、走進營門,面對角色轉變,必定有個適應的過程。我們要及時掌握情況,針對性加強教育引導,幫他們打牢思想根基,培塑優良作風,助力他們儘快成長為部隊建設的棟樑。
(賈增輝整理)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