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孩子會爬開始,他可以活動的範圍就會越來越大。他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常常爬來爬去探索自己的小世界。他可能會爬上家裡的樓梯、沙發、椅子、書桌甚至是窗臺,想到處看一看,或者爬過去拿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小物體,但是對於可能發生的危險通常是意識不到的。
所以,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受到傷害,爸爸媽媽不僅需要提前做好防護工作,還需要掌握基礎的護理和急救知識,這樣才能讓寶寶安全健康成長。
孩子跌落或摔傷,這樣做最安全
說到孩子從沙發或者床上掉下來,幾乎每個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聽到令人驚魂的“咚”聲,很多父母的大腦瞬間空白,第一反應是趕緊抱起安撫:“吹吹就不痛了”。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看看傷到哪裡了。
但大家知道嗎?這個做法並不妥當。比起明顯的皮肉擦傷,更大的隱患藏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比如腦震盪、骨折、顱內出血等,如果貿然抱起,可能會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那正確做法應該是什麼呢?
堅持先觀察再抱起的首要原則。雖然說,看到孩子摔著了,立刻抱起是每個當父母的本能。但安全起見,儘量做到確認孩子沒事後,再抱起安撫。我們可以觀察三個方面來確認寶寶的情況。
1、觀察意識狀態
孩子落地後,觀察他的意識狀態是最重要的。如果孩子“哇”一下放聲大哭,看到爸爸媽媽哭得更響亮,這是件好事,意味著腦部受傷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孩子失去意識、不哭不鬧或持續哭鬧不止時,那就要懷疑腦部受傷了,需要立即就醫。
2、觀察出血情況
孩子沒有前面說的這些情況的話,再進一步觀察他的出血情況。如果孩子出血不止,應該用乾淨的紗布或毛巾按壓傷口,立即送往附近醫院進行清創縫合。
3、觀察肢體活動情況
有的孩子掉落床時是手腳著地的,骨骼、關節可能會受傷,我們可以輕輕碰他的手腳,如果他活動自如,沒有腫塊,那說明沒什麼大礙;如果孩子疼得嗷嗷直哭,或者不肯移動某側手腳,可能是骨折了,可以把書卷起來做成簡易夾板,護住孩子受傷的部位,然後馬上去醫院就診。
經過前面3個方面的觀察後,如果確定孩子意識正常,沒有出現出血不止、骨折的情況,就可以抱起安撫了。
異物卡喉只有4分鐘黃金急救時間,1個動作必須學會
吃東西噎住的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尤其是小孩子更是普遍。由於氣道被異物堵塞後,被噎者無法進行呼吸,因此可能致人因缺氧而意外死亡。
當人體處於嚴重缺氧狀態時,無氧代謝的腦細胞只能維持4~5分鐘即開始死亡。在醫學上,一般認為常溫下心跳呼吸停止4~6分鐘,即存在大腦不可逆性損傷。
因此,作為孩子的守護者,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面對異物卡喉,必須掌握快速有效的急救方法。一旦意外發生,留住孩子生命的機會只有短短4分鐘!如果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即使救過來,人也廢了。所以,學會家庭急救非常重要!
“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法”是針對於氣管完全梗阻導致窒息的急救方法。作為家長,我也學過,但是對於那些影片和圖片,真的很難記住,真遇到意外的時候很難想起來。所以,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張容易記住的圖片,希望大家可以貼在家裡給家人看一下。對於家長們只需記住三個動作:“剪刀、石頭、布”。
1歲以上寶寶的急救方式:剪刀、石頭、布。
1歲以下寶寶的急救方式:拍背、壓胸。
在急救的時候家長需要注意2點。不要使勁拍寶寶後背,這樣很可能會把異物震到氣道更深處;不要把手伸進孩子嘴裡摳,尤其不能伸進咽喉部位,這樣很可能會把異物推到更深處。最後,即使異物排出了,也要儘快去醫院檢查,避免出現其他損傷。
做好預防更關鍵,孩子氣管嗆入異物,也叫做“氣管異物”,是非常常見的耳鼻喉科急症,發病率最高可佔耳鼻咽喉科疾病的18.3%,一旦發病,病情危急,致死率高。其中以1~5歲嬰幼兒居多,男孩多於女孩。
孩子的咀嚼機能不完善和咳嗽反射不健全,在吃東西或嘴巴里含有小物品時,發生哭笑、打鬧、跌倒、驚嚇的時候都容易將異物嗆進氣管。
根據資料顯示,有81.5%的家長在孩子嬉戲、哭鬧時依然給孩子餵食;66.0%的家長在孩子吃或玩危險物品時不在孩子身邊照看,59.5%的家長不瞭解詳細描述發病細節。
從資料可以看出,大多數家長不僅對“氣管異物”不瞭解,還常常將孩子置於危險的環境中。所以,為了預防孩子發生“異物卡喉”,一些容易噎到孩子的食物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另外,小齡孩子在吃東西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在身旁照看,並且不要陪孩子嬉戲打鬧,防微杜漸。
寶寶燙傷,正確護理才能不留疤
寶寶生性好動,也很好奇,相信大家在各種資訊上也看到過寶寶燙傷的訊息。燙傷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怕,就怕應對燙傷的做法不正確,正確的做法可以不留疤,錯誤的做法可能會對寶寶造成二次傷害,甚至面臨截肢的風險。
應對寶寶燙傷,我們要記住【燒燙傷急救】的五字訣:衝、脫、泡、蓋、送。
衝:立刻、迅速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或將受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以快速降低面板表面熱度;目的是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若是衣服薄,水能充分浸潤,可以先衝再脫)。
脫:小心脫去或用剪刀剪開衣物,避免殘留熱度進一步灼燙面板,減少燙傷深度和麵積。(若燙傷處出現水泡,應暫時保留黏住的衣物,避免弄破水泡。)
泡:繼續將燒燙傷部位浸泡在冷水中,至少30分鐘;若燒燙傷面積過大,應儘快送往醫院。
蓋:在傷處蓋上乾淨的床單、棉布等,防止感染;不要隨意塗外用藥或民間偏方,以免引發感染,影響醫護人員的判斷。
送: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治療。
需要注意的是,寶寶燙傷了以後,千萬不要信什麼牙膏、醬油的偏方,不僅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還容易造成感染。
還是那句話,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 爐灶上平底鍋的把手,轉向靠牆的位置。
- 電器、電線,熱飲、暖壺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 讓孩子的手指遠離吹風機和捲髮器。
- 抱著寶寶時,不要在寶寶上方喝熱水。
- 外出就餐時,不從孩子身邊上菜。
- 看好孩子,不在飯桌邊追跑打鬧。
- 給寶寶洗澡時,先放涼水再放熱水;調好溫度後再衝洗。
結語
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意外,家裡如果有小寶寶的,家長們更應該警惕。小孩子活潑好動,這是他們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
我們家長需要做的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細心呵護寶寶的安全,預防為主,防止寶寶受到傷害;另一方面,我們作為家長,需要掌握一些基礎的急救和護理常識,當寶寶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不至於手忙腳亂,把對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責任!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歡迎大家關注我@梓宸爸爸科學育兒,專注寶寶護理和兒童心理健康,每天給大家分享現代化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