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疾病是兒童時期的常見病、多發病,亦是導致不可逆性終末期腎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兒腎病以原發性為多見,主要病變為腎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臨床常表現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全身明顯凹陷性水腫及腎功能異常等一系列症狀。
由於疾病型別較多,可達十餘種,診斷細化分類難。如果把這類疾病統稱為腎炎,採用千篇一律的治方法,就不會收到良好的療效。而診斷精確定位唯一的方法是腎活檢。但是由於兒童臟器小,不配合,穿刺難度大,操作存在一定風險,許多醫院並未開展此專案。
有的醫生在B超導向下用抽吸式方法,進行腎穿活檢,經過流行病學分析,明確兒童腎小球疾病的病理型別、年齡、性別、分佈特點與臨床表現的內在聯絡,為精確診斷腎小球疾病分型提供了理論依據。
有專家認為小兒患有腎病不能採用醫藥治療,是因為孩子比較小,用藥會導致孩子以後留下後遺症。有專家認為小兒腎病綜合徵以單純型為多,對激素敏感,複發率高,其原因系與肺氣不足,衛表失固,易感六淫外邪有關。用中藥治療,一是利水消腫;二是補脾腎。在基本方中加黃茂、防風可以益氣固表,有利於患兒病體正氣的恢復。
男童餵養不當發生急性腎衰,經救治恢復正常
病例:患者xxx,男,7個月。從小在媽媽和奶奶的照顧下長大,雖然經常因為孩子養育問題有不同意見,但都能互相體諒,家庭生活一直平靜。
在媽媽的堅持下,孩子6個月開始新增輔食。因為著急上班,媽媽將製作輔食的任務全交給了奶奶。開始幾天,媽媽經常在電話裡對奶奶叮囑,輔食口味清淡,不能新增鹽,奶奶也遵從媽媽的建議,沒有在三餐裡新增調料。
一天,因為孩子不願意吃飯,奶奶擅自在粥里加上了鹽和味精,孩子很快喝了一大碗。一連幾天,趁著孩子的媽媽不在家,奶奶每天都給孩子吃加了鹽和味精的蔬菜粥。
幾天後,孩子夜裡突然發起高燒,嘔吐不止,一邊哭鬧一邊拍打自己肚子,家人趕緊將孩子送到醫院就醫,醫生檢查後,發現患兒的肌酐很高,診斷為急性腎衰竭,經詢問家人,瞭解到奶奶在輔食中添加了過量鹽,認為是攝入過量鹽分導致的腎病。經醫生全力救治,患兒腎功能恢復正常。
醫生表示,有很多家長,喜歡在孩子的輔食中加鹽,認為孩子跟大人一樣都需要鹽分。實際上,給寶寶加鹽必須要講究科學方法,一旦新增不當,會引起嚴重後果。主要有2個危害:
1、攝入高鹽會傷害寶寶腎臟。由於一歲內的寶寶身體各器官尚在發育,過早、過量攝入鹽分會造成寶寶腎臟負擔過高,出現水腫、心跳加速、高血壓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
2、吃鹽過多引發上呼吸道感染。攝入鹽分過多會導致寶寶唾液分泌減少,細菌會趁機活動增強,附著在呼吸道上引發呼吸道感染。
哪些食物會損傷兒童的腎臟?
1、零食。很多孩子喜歡吃辣條、薯片、棒棒糖、蝦條……輪樣換著吃,幾乎替代了正餐。事實上,零食中的含鹽量十分高,食鹽攝入量過多,會使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上升,使患腎病的風險升高,而且很多“三無”零食含有各種新增劑,長期攝入會增加腎臟負擔,誘發慢性腎臟病。
2、燒烤。燒烤的誘惑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很難抵禦。燒烤食物都偏燥熱,加上辛辣的調味料,使人“上火”,還會損傷胃腸道,增加腎臟負擔。
3、飲料。碳酸飲料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檸檬酸等酸性物質、白糖、食用香精。商家為了保證碳酸飲料的口感,大量的糖分(果糖)。糖分攝入過多,就會導致肥胖。肥胖是高血壓、Ⅱ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可引起慢性腎衰竭,甚至尿毒症。
小兒腎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專家表示,小兒腎病綜合徵臨床辨證分為肺脾兩虛、脾虛、脾腎兩虛三型,其病機主要在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特別是脾胃虛弱,以致水液代謝紊亂,臟腑氣血虛損,正氣不能抵禦病邪。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和輸布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小兒運化功能尚未健全,常易被飲食所傷,出現一些脾胃症狀。中藥方用“五味異功散”加減。組方藥:太子參、獲等、白米、陳皮、雞內金等。
小兒腎病綜合徵以單純型為多,對激素敏感,有療效但複發率高,其原因與肺氣不足、衛表失固、易感六淫外邪等有關。應在基本方“玉屏風散”加減,加黃茂、防風以益氣固表。年長病兒(10~14歲),臨床表現多為脾腎兩虛,治療宜健脾滋腎,應在基本方“六味地黃湯”和“二至丸”加減,可加生地、山藥、女貞子、旱蓮草等。
腎病患兒常有虛中夾實的表現,應據辨證選用清解之劑,但不宜久用發散攻邪之法。否則,正氣重傷,延誤治療。在服用激素時,患兒出現面頰潮紅、食慾亢進、體胖好動等陰虛陽亢之症,不應視為實熱,應給予苦寒清熱藥物治療的基礎上,佐以滋陰涼血之品。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徵,取長補短,減輕激素的副作用,增強患兒機體的免疫力,是減少反覆和復發的關鍵,也有利於患兒正氣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