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門去市場給我們養的三隻小豬拾些玉米殼回來,路上,我問了一個問題:
我說,吳京航,要是咱們的好朋友被一隻得了狂犬病的狗咬了,咱們明明知道如果不趕緊打狂犬疫苗就一定會沒命的,不過,朋友卻說,這是他命裡應該有的一個劫數,應該就這麼受著,或者去拜佛,求菩薩給他指個明路,我們應該怎麼辦?
他說,應該在醫生的旁邊搬放佛像,等朋友來拜佛的時候,給他把疫苗打上。
…………
真是可愛的孩子不是嗎,這麼小就知道魚與熊掌的關係。
那麼,怎麼讓孩子知道這個主流的認知,那就是隻要狂犬病毒進入人體,那麼發病就是遲早的事情,而一旦發病,致死率是百分分百這個認知呢。
人這種物種,有一個特性,那就是當還無法分辨一個事情的時候,他們會選擇相信自己信任的人講出來的,也就是講,對於一個對世界認知很少的孩子來講,讓他身邊有靠譜的人,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
好吧,回到我們專案式教學上來。
前情提要:
還在夏天的時候,這套裝置就到來了,和彎彎一起完成了怎麼使用它,由於彎彎已經初二了,同時她去過咱們國家幾乎所有的科學技術館,所以,理解起這樣的簡單省力裝置是比較容易的。
不過,我們也花了一兩小時來體驗它。
不用滑輪組的第一次嘗試,七個人,加上一個成人,都不容易把一個人拉起來,因為繩子和物體之間有很大的磨擦係數。
用上定滑輪的時候,可以減少繩子與支撐物支點間磨擦,這樣四個孩子加上一個成人,就可以開心的把一個人拉起來。
那麼這一次我們準備使用動滑輪。安全的使用實驗裝備是任何實驗的前提,讓孩子們一同參與固定。
固定好的吊具的樣子。
第一次,我們回顧上一次採用過的提升方式。
因為間隔一週時間,不回顧,孩子們的印象就不深。
這是固定好的樣子,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定滑輪只是改變了力的方向。(要是看不出來,其實也就算了,或者去找一本初中的物理書,大概翻一下滑輪組。)
由於換到了固化路面,所以,三個孩子,也是可以把一個孩子拉起來的,只是比較費勁。
這可比沒有用滑輪的時候,要節約一半的人力,所以人多,物體不沉的時候,用定滑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定滑輪不省力,卻可以省繩子,也節約時間。
當然了,這是指對同一事物。
對於體重輕一些的孩子來講,兩個孩子就可以完成這個工作。
要是成人的話,一個人就可以拉起一個孩子。
由於比較輕鬆,所以,讓每一個孩子都來體驗一下被拉起來的感覺。
對於定滑輪,不少人認為,它不省力,其實這是誤解。如果,不是外力在提升這個重物,而是重物自己在提升自己,那麼,他就可以只花一半的勁兒就能夠把自己提起來了。
我們在看到底需要多大的勁兒可以把重物提升起來,是要看,這個重物的重量被多少根繩子分掉。
很明顯,當自己提升自己的時候,有兩股繩子作用在重物上面。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小朋友無法透過定滑輪提升一個體重和自己差不多的孩子,卻可以,比較容易的把自己給提升起來的原因。
只要參加這樣的活動,在活動之中,有人引導,同時自己再認真觀察與體驗,那麼獲得一個生動的印像是很容易的。
用文字把它描述下來,就是一篇,其他孩子不曾有過的生動的作文。
用公式把它量化描述下來,就是一個理解深刻的物理題。
時間久了,就是一段開心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