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大元帥皆為我國的開國元勳,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為革命、黨和國家的發展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排名依次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和葉劍英。
作為革命老先輩,十大元帥大多都在土地革命時期就已結識毛澤東。然而,因為各自身上分配的任務不同、所在地區不同,十大元帥先後與毛澤東初次結識的時間線最長的拉開了將近九年之久。
其中,最早的羅榮桓在1927年就與毛澤東結識,而最晚的賀龍直到1936年才與毛澤東正式見面。這九年,囊括了從秋收起義到井岡山會師,從中央蘇區工作到紅軍長征等革命存亡最關鍵的時期。也正是在這七年,十位元帥在與毛澤東結識的過程中初步為往後在正確革命道路上奮鬥打下堅實的基礎和積累了深厚的資歷,以及建立了與主席的革命情誼。
一、毛澤東慧眼識才提拔羅榮桓
羅榮桓作為最先結識主席的元帥,不同於他人多以會師的形式初見,羅榮桓是以自己的突出表現讓毛澤東另眼相看的。
1927年9月,在參加完湘贛邊秋收起義之後,羅榮桓隨部隊來到文家市,第一次與毛澤東會面。雖然這是兩人初次見面的地方,但是當時的羅榮桓尚未在毛澤東心裡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直到1929年11月,在即將召開的古田會議前不久,時任紅四軍前委書記的毛澤東召開了準備會議,收集各個同志的意見建議。
羅榮桓當時是紅四軍第三縱隊第九支隊的代表,他常看見支隊中有一名軍官對士兵下手兇狠,嚴厲體罰,人送外號“鐵匠”。羅榮桓敏銳地看到,雖然部隊需要嚴格的紀律,但是過度懲罰和嚴厲會破壞戰士們計程車氣和上下團結。
因此,在準備會議上,羅榮桓以此情況為例提出了廢止肉刑、反對打罵戰士們的提議。毛澤東聽了之後深表贊同,並且開始對這個代表另眼相看:能發現軍中的問題、不正當的風氣,力求一點一滴地整頓改進,是個可造之材!
一個月後,在古田會議召開中場,毛澤東帶著秘書走路,正好羅榮桓從身邊路過。毛澤東遠遠地對秘書指著羅榮桓說道:“這個同志是個人才,但我們發現晚了。”後來,在改組紅四軍第二縱隊領導機構的時候,毛澤東就把羅榮桓提拔上來,擔任二縱的政治委員。
毛澤東慧眼識才看到了羅榮桓的能力,並且親自提拔,這讓羅榮桓十分感動,並且下定決心要好好幹。1930年,林彪擔任紅一軍團紅四軍軍長,雖然年紀輕輕,但個性很強,沒幾個幹部能和他磨合好、處得不僵的。當時,毛澤東認為羅榮桓可以與他搭檔,就又派了羅榮桓去做林的政委。果然,羅榮桓的工作既有原則性,又十分靈活,林對新搭檔也是十分滿意,兩人配合得很好。
為報答知遇之恩,羅榮桓對毛澤東可以說是堅決擁護。1932年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因受到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排擠被迫“靠邊站”,職務也被撤了。羅榮桓卻在會議上堅決支援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公平公正為他說話,結果也被牽連撤職,遭到排擠。當時毛澤東因被撤職已經失去了對紅軍的指揮權,但羅榮桓沒有做牆頭草,堅持真理,實在難能可貴,也因此被毛稱為是“一生共事的人”。
羅榮桓是最早結識毛澤東的元帥,也是最早離開他的元帥。1963年羅榮桓逝世後,毛澤東悲痛萬分,親自前往追悼會弔唁,還親自為他賦詩感嘆: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
二、朱毛心意相通會師井岡山
朱德名列十大元帥之首,是與毛澤東一起戰鬥時間最長的我黨領袖之一。毛澤東曾對朱德作出很高的評價“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可以說,朱毛的結識是兩位偉大的人的心意相通,從而誕生出了偉大的革命果實。
南昌起義失敗後,朱德帶領部隊轉戰贛南,在途中聽說了毛澤東率部上井岡山的訊息,在得到報紙證實後朱德就開始想盡辦法與毛取得聯絡。在起義失敗後朱德就開始逐步形成尋找根據地立足的思想,並且比起同時期的葉挺、賀龍,朱德認為毛澤東將武裝鬥爭融入廣大農民群眾、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更加高明。同時,毛澤東又善於搞農民運動,這使得朱德對他更加信任,一心想要與他靠攏。可以說,朱德有著極強的洞見力和思想深度,與毛澤東的想法不謀而合。
朱、毛的相見幾經波折。本來,朱德透過老友、國民革命軍第16軍軍長範石生的幫助,化名王楷,以16軍140團的番號隱蔽的同時得到了物資援助。為了與毛澤東取得聯絡,朱德派出毛澤東的親弟弟毛澤覃偽裝成16軍的副官前往井岡山尋找毛澤東。
同時,毛澤東也派出何長工尋找朱德。白色恐怖之下,何長工幾經輾轉武漢、香港,來到韶關之後偶然在澡堂洗澡時聽見當地駐紮著的王楷部就是朱德的軍隊,於是何長工成功與朱德取得了聯絡。
然而,既然何長工都能在澡堂聽見朱德化名之事了,可見朱德的隱蔽已幾近於暴露了。不久,蔣介石就知道了朱德就在範石生軍中,密令範趕緊將朱德處置掉。然而,範石生早已看不慣蔣介石的違背革命的行為,並沒有聽令,反而讓朱德趕緊走。朱德離開16軍後領導了湘南起義,同時向井岡山靠攏,而毛澤東也被湘南特委派遣下山。最終,朱毛在井岡山成功會師,完成我黨歷史性的壯舉。
朱毛相見後建立了紅軍,成立了紅四軍,是鞏固發展革命根據地的一大步。兩人心意相通,可謂是一見如故,在之後的反圍剿作戰中時常並肩作戰,商討對策,總結經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朱毛會師後,陳毅、林彪、彭德懷也相繼與毛澤東結識,一股力量正在慢慢壯大。
三、徐向前結識毛澤東又遺憾錯過
徐向前與毛澤東的結識可以說是十大元帥中最遺憾的一例。
1935年,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在川西會師。張國燾本來本本分分帶著隊伍與中央會師,在看到中央紅軍僅剩下2萬多人後卻動了別的心思。紅四方面軍的兵力是中央的四倍之多,而且比起當時衣衫襤褸、疲憊不堪的中央紅軍,紅四方面軍可謂是兵強馬壯、人多勢眾。就這樣,張國燾開始密謀另立中央,並漸漸對中央紅軍施壓。當時這個情況已經為很多人所察覺,但是徐向前作為開路先鋒一直奮鬥在前線,對正在發生著的複雜局勢的變化一無所知,因此也毫無防備。
7月中旬,中央紅軍抵達徐向前駐守著的蘆花前線,徐向前終於見到了中央領導班子,包括毛澤東。在之後的幾次會議上,徐向前的看法和路線使毛澤東十分贊同和欣賞,加上毛澤東早已聽聞徐向前的軍事才能,因此毛澤東其實是很想爭取到徐向前這一路隊伍的。
9月,張國燾執意要南下,違背了中央北上的決定,陳昌浩決定跟隨張國燾,到了徐向前攤牌的時候了。毛澤東在北上前夕探訪徐向前,問他對此事怎麼看。然而,徐向前當時一心想著不能分裂軍隊,因此作出的回答是“四方面軍如果分成兩半,恐怕不好指揮”。毛澤東聽了之後沉默了一會兒就走了,當晚率軍不告而別。
第二天一早徐向前聽到了中央紅軍已經離開的訊息,久久沒有回過神來;他沒想到自己的答覆造成的結果是兩軍分開。因為在昨晚的答覆中,他還提出了“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
但是在毛澤東眼中,他的回答是一個態度的表決。這時候徐向前是痛苦的,他既不想與中央分裂,也不支援張國燾,但是又不想讓紅四方面軍“分成兩半”,卻根本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不過,徐向前還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當陳昌浩過來問他:“中央紅軍走了,還對我們警戒,打還是不打?”,徐向前非常堅定地說道:“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並下了嚴令,無論如何不準開戰。同時,徐向前也堅決反對張國燾的錯誤路線,最終張國燾在多方壓力下被迫同意北上。
可以說,當時徐向前對我黨中央的堅決維護和支援避免了局面失控、事態進一步惡化,有效團結了我黨力量。因此,雖然有遺憾,但也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四、與賀龍神交已久的“二十八畫生”,英雄終相會
賀龍與毛澤東都是湖南人,也都投身於革命,按理說應該早已熟悉,但兩人是十大元帥中最後相見結識的,這和賀龍的前期軌跡有關。
賀龍最為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兩把菜刀鬧革命”,不僅打出了威名,也漸漸壯大了自己的隊伍。在討袁軍、護國軍中,賀龍都擔任要職,北伐戰爭中更是榮升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可以說是聲名遠揚。自然,湖南老鄉毛澤東早已聽說賀龍的大名。
而早先的毛澤東在長沙的湖南一師學院讀書,筆名“二十八畫生”,因奇思妙想的名號和學富五車的才華在學院中也很出名。賀龍在長沙期間也聽說此名,對毛澤東的才華嘖嘖稱奇。不過,當時還是軍閥的賀龍和有志青年毛澤東自然是沒什麼交集的。
然而,當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背叛革命路線後,賀龍就加入共產黨,繼續追求心中的真理。在領導紅軍長征期間,賀龍率領的紅二方面軍與中央紅軍在將臺堡會師,成功與毛澤東相見。當時是1936年,距賀龍第一次聽說毛澤東的“二十八畫生”已過去二十年之久,賀龍也從舊式軍閥轉變為無產階級革命鬥士,神交已久的二人終於正式結識。
除了以上提到的之外,毛澤東還在1931年、1932年於中央蘇區分別結識了聶榮臻、葉劍英和劉伯承。在長久的戰鬥和革命工作中,毛澤東與這些才能出眾的元帥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聶榮臻曾在1992年選擇將毛澤東辦公照掛在自己辦公室內,一直陪他走完了最後的人生時光。他曾說:“我們這一代人,對毛澤東同志有著深厚的感情。沒有他,我們還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
毛主席與元帥們的結識不僅是英雄間的惺惺相惜,更是我黨革命一點點發展起來的縮影,是我黨歷史中一點一滴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