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案特點
黃某,男,6歲,2021-10-31初診。
主訴:夜間煩躁不安,眠差1周餘。
現病史:緣患兒1周餘前有感冒病史,經治療後,現偶有鼻塞,咳嗽不適,後出現夜間煩躁不安,難以入睡,易醒,甚有啼哭不安,多發生於凌晨11-2點左右,白天睡眠正常,胃納欠佳,口臭,大便初頭硬,後面偏爛。
四診:咽紅,舌暗紅,苔薄,脈滑。面色紅潤,鼻根部可見青筋,胸部平坦,腹軟無癥瘕痞塊,無青筋暴露,爪甲有光澤,
診斷:夜啼,肝鬱脾虛,心肝積熱證。
處方及用藥特點
北柴胡9g 黃芩3g 蟬蛻5g 茯苓6g
炒蒼耳子3g 法半夏5g 生薑2g 連翹5g
鉤藤5g(後下) 杏仁5g 石菖蒲 8g 厚朴10g
主要用藥分析:以小柴胡湯加減,疏肝健脾為大法,患兒有鼻塞、咳嗽不適,加於蒼耳子、杏仁、厚朴對症處理。方中用“蟬蛻”這味藥,蟬蛻歸肝、肺經,宣肺開竅,清肝經鬱熱,息風止痙,旨在治療夜啼之症。
2021-11-02複診,患兒夜間睡眠正常,仍偶有鼻塞,咳嗽,予對症調整用藥。
按語
小兒夜啼是指嬰幼兒入夜後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時啼哭,甚至通宵達旦,但白天一切如常的一種疾病,後世醫家對此多有論述,如“夜啼有二:曰脾寒,曰心熱”,又如“小兒夜啼有數證:有心熱、有神不安、有拗哭,此中寒熱不同,切宜詳辨”。在此病案中,患兒因感受外邪後,餘熱未清,就診時注意到患兒時有嘆氣,考慮為心肝積熱,肝鬱脾虛所致,故對症下藥,效如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