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石,缺乏安全感,各種心理疾病應由而生,痛苦的體驗隨時出現,尤其在壓力或者創傷事件下,出現難以承受的心靈傷害。一個外在適應良好的人,可能內在也存在著不安的根源,帶來一些情緒上的困擾,繼而影響一個人的幸福水平。
也許,你還不知道幸福是什麼,但隱隱約約能感覺到,忙忙碌碌於既定目標的自己,其實談不上幸福,即使說不出個所以然。成人尚且茫然,更何況孩子?
幸福力到底與什麼有關?其實,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對於幸福力的感受和需求是不同的。本週六下午,臨床心理醫生周伯榮將攜《重建幸福力——你需要知道的安全感密碼》來到廣州滴水坊,與讀者一起聊聊孩子,聊聊幸福力,聊聊安全感。
周伯榮,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醫學科教授,主任,從事精神醫學和心理治療工作近30年,心理治療師。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臨床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婦女精神衛生專委會副主委。
曾在安徽腦科醫院從事精神心理工作,在Pittsburgh大學醫學中心(UPMC)長老會醫院學習。
在《重建幸福力》一書中,心理督導周伯榮醫生分析來訪者的紅、黃、藍情感不安全感人格,總結出了一套實用的療愈法。不經“成功叛逆”,無以成就自我。不同家庭型別,青春期的叛逆行為多數會發生,但是發生的形式不同,部分出現延遲發生,甚至延遲到老年期發生。
藉助該書,讀者可深入瞭解自己的不安之源,透過“成功叛逆”成就自我,進而告別傷痛、重新出發。
精彩書摘
為什麼在物質較為豐富的當今社會,培養的孩子心理障礙發生率較高?
在東西方國家,長輩們在物質匱乏時代成長,雖然同樣經歷著父母的指責性教育,但是,出現“玻璃心”心理素質,或者失去生存意義的心理障礙較少發生。
這是由於當下的孩子生存的物質體驗被較早滿足所致,生存的“自由度”和“創造性”的精神需求較高,但是常常受到社會、家庭各方面的壓制,以及自身挫折訓練較少有關。具體原因分析:在物質匱乏時代,多數家庭的教育是自由發展式教育,俗稱“放鴨子”教育。在學業上無特殊要求或者說要求不嚴厲,孩子們職業選擇的自由度較高,考不上大學是多數人的狀態,孩子家長和學校不存在明顯學習攀比的現象。家庭教育主要集中在為人的品行,接人待物禮儀,勞動的勤快或者吃苦耐勞的精神方面。同時,平時物質匱乏帶來的飢寒體驗,感受到父母的勞動的辛苦,渴望獲得物質滿足的慾望強烈,即使遇到較嚴重的語言指責或者身體體罰,通常可以做到隱忍或者寬恕自己的父母。加上只要在某些方面努力,只要可以基本養活自己,就會產生社會認可和社會成就感。
物質匱乏時代的人,擁有選擇學習方式的相對自由度和創造力,儘管工作和生活艱辛,但擁有較高的意志力和戰勝困難的決心,“逆商”較高。因此,按照目標化工作、生活的意願強烈,多數人形成執著於名權利追求、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同時,在人生經歷中,感受到文憑的重要性,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輸在學習的起跑線上。
幾乎所有城鎮家庭,孩子們出生就被豐富的物質包圍,吃穿住行樣樣都能夠滿足,孩子的馬斯洛第一層次需求較早得到滿足,自然較早出現尋求安全感、自我情感歸屬感、被尊重感、自我創造性的實現感。這些孩子的需求與物質匱乏時代成長的父母感受是不一致的。孩子們因為物質的滿足,較早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生存體驗,自然走向體驗生活、學習的模式。家長和學校卻還是在按照目標化教育或者管教的模式,兩者產生極大的衝突和矛盾。目標化和攀比性導致孩子在學習上的幸福體驗,很快被磨滅。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價值觀,使得孩子的個性和天性的發展較早被限制,失去了自由和創造性。家庭夫妻情感矛盾化和高離婚率,在孩子內心產生較為強烈的不安全感,為了尋找安全感和新的情感歸屬,自然出現學生早戀或者同性戀的社會現象。這些與父母的人生經歷和價值觀產生極大的衝突,叛逆和被壓制叛逆成為孩子每天生活的體驗,這與他們原本希望追求的自在、舒適的生活體驗截然相反。因為有物質的滿足為基礎,孩子們遇到困難,常常利用物質享樂或者遊戲享樂或者虛擬世界緩衝痛苦,逃避現實的各種困難,尤其是情感的糾結。部分孩子即使能夠到達父母的各種目標化,獲得社會認可,但是,因為這些實現的目標不是他自身自然的追求,獲得不了被尊重感,獲得不了持久的成就感,獲得不了自我實現感。
我曾經接待過多名“知名高校的大學生”焦慮抑鬱來訪者,作為學生中的翹楚和學霸,同樣感受不到生存的意義,感覺在為了“父母的人生目標”而活著,始終沒有獲得自我認可和精神方面的幸福體驗。北京大學精神科徐凱文醫師曾經在2016年演講《時代空心病與焦慮經濟學》主題中,提到在北京大學一年級的心理健康調查,統計顯示30.4%學生厭學,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這種理念多數人是從初中就開始產生。
在物質匱乏時代成長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目標化”,強加在現代物質極大豐富的孩子身上,把自己高“逆商”的成功,強行展示在孩子面前,就出現了家庭教育的危害性,加上社會應試教育氛圍的推波助瀾,造成現代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的壓迫、壓榨、窒息、困惑、無意義感突出,體驗到精神層面的“自由”“創造”“尊重”“逆境中成長”感受極少。孩子們想成功叛逆,但是最終因為不能重新認可自己父母或者不能被父母認可或者始終體驗不到自我認可,而導致較多的叛逆失敗。
(摘自《重建幸福力——你需要知道的安全感密碼》,作者:周伯榮)
講座資訊:
培養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應該做什麼?
主講人:周伯榮
主持人:林宋瑜
主辦單位:廣州滴水坊 花城出版社
活動地點:廣州滴水坊(廣州珠江新城廣州大劇院首層西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