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避諱,好多現在人已經不知道了。
我是在三十歲,為母親換身份證時,才知道母親的名字叫玉蓮,而打我記事起,左鄰右舍都叫母親為“貴芹”,我也以為母親的名字就是“貴芹”。我當時不是很理解原因,也沒當回事問,現在,我理解了,應該是避諱祖母的名字。
避諱是過去我國的一種習俗吧,舊社會最流行,一般不
能和君主以及祖上人的名字一樣,而且在寫到比如祖上人的姓名時,要多寫一筆或者少寫一筆,讀這個字時,也不能直讀,要讀錯音。
其實,我受傳統的東西比較多,也是七零後人的共性吧,雖然不知道避諱的道理,但也一般都很少說家長和祖父母的名字,不像現在的小孩子,直接叫父母呀,祖父母呀的名字很順口。我一直也是避諱這,比如祖母的名字叫“玉蘭”,我雖然愛寫文章,尤其是寫景,但寫景裡面幾乎沒有寫到玉蘭花,因為有意無意對祖母名字的避諱。
我是到三十歲時,才知道,母親的原名,之所以嫁過來後改名字,是因為和祖母名字裡面一個“玉”字重了,於是,為了避諱,母親嫁過來就多了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