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獨創的“書法”的定義——書法的物件是節奏
在我的收費課程《書法入門百問》第一輯的第一課,就深入闡述了書法的定義。我認為這是目前最貼切的定義,也是我個人的獨創,因為我沒有找到其他的類似表達或完整表達。
我對書法的定義是——
對漢字的內在含義、漢語言文意節奏的有意味的視覺呈現。
裡面有幾個要點:
1.漢字的內在含義
2.漢語言的文意及其節奏
3.有意味的
4.視覺呈現
這其中,第二點“漢語言的文意及其節奏”和第三點“有意味的”,都牽涉到節奏的問題。
書法的節奏就是來自於這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精神的節奏,今天略去,以後談,第二個方面,是形式感方面的節奏,下面深入闡述,以承接上一篇文章“使轉”。
使轉產生了節奏
節奏感,精確定義沒有,我的有效定義是——
在時間中展開的姿態,讓人產生反覆、對應等形式的衝突且和諧的感受。
書法確實有著更為清晰的時間性,因此,強調其節奏感,是極為必要的。
節奏感的來源,除了精神層面之外,就是技術層面,兩者之間結合的越好,就越是高階。
使轉,這種最最基本的運筆狀態,導致了節奏的出現,因為書寫漢字的運筆過程,就是筆畫的往復,就是原有方向不斷髮生改變。
簡單地看,是速度與方向的改變,產生了節奏。
深入一點看,是漢字的書寫筆順和運筆過程,限制著我們的思維和運動,從而產生了與之對應的心理狀態——控制、期待、挫折、滿足。
下面,我們就簡單一點看。
節奏是這樣展開的
讓我們進入室內速滑賽場。
過了彎道進入直道時,選手極速加速,快到彎道時減速,進入彎道後,速度明顯放慢,最大拐點出現的時候,速度最慢,甚至以手觸地,然後逐步加快。彎道超越是對選手的最大考驗,他需要避開撞擊、滑出賽道的風險,需要平衡因加快速度產生的離心力變化和冰刀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平衡點一旦打破,就是失敗。
類比到書法,完全一致。
我們可以把直道,比作“使”,彎道比作“轉”,最大拐點比作“折”或者“迴護”。
往往,直線運筆時,速度加快,直線轉入弧線時,運筆速度減慢,折線翻筆或者頓挫調鋒時,瞬時速度是零。
就在這種加速、減速,啟動、停頓之中,節奏感呈現了。
這種節奏感,越清晰明快,字就越精神,以行草居多;如果對比不夠明顯,字就相對靜態一些,以篆隸居多。
草行楷隸篆,節奏對比依次降低
一般而言,草書的節奏對比最強烈,篆書的節奏對比最弱。
連續迴轉後的極速筆勢變化,又長又直。
大幅度弧轉後,急停,轉直線。急停轉直線的一剎那,速度為零,調鋒蓄勢,又轉為極速直線運動,這種轉換時間極短,估計只是毫秒級別,沒有強烈的意識和長期的訓練是無法完成的。
▲1、2、3、5處,幾乎原地轉身,急停後疾走;4、6處,弧轉,速度比直行處略慢,7處,凌空抽射,接住弧線傳球,一腳勁射;8處,這根豎,才稱得上真正的懸針豎。這些懷素的字,太不容易了。大幅度多重回轉之後忽然出現筆直的筆畫,節奏感異常強烈,如果他的筆是今天足球場上的運動員,那一定是梅西。
再看米芾的字,節奏感也非常明快,到了“顛”的地步,所謂“沉著痛快”,至少也是對這種節奏感的描述。
我們寫篆隸、楷書,也有節奏感嗎?
當然有。
節奏感強烈的隋唐寫經
節奏柔和的曹全碑
小篆一條橫線,起收筆速度都會很慢甚至為零,因為要藏頭護尾,筆鋒執行方向是原地轉身,中途會加快。一條直線連弧線,在弧轉階段,往往會放慢,這時候,為了保證線條質量,繼續中鋒裹毫而行,會略略提筆,加強頂紙,從而放慢速度。
楷書當然也有節奏,只是複雜一些,但總是“使”快,“轉”慢,蓄勢調鋒時,幾乎原地打轉,找到感覺後,加快速度。這個複雜些,我們以後展開。
有了對“節奏”的認知,就能有意識地指導自己在書寫過程中,讓節奏感更明確。越是明確,字就越是乾淨;越是明確,筆法就越能夠體會和掌握;越是明確,你的書寫心理狀態就越清晰,寫的過程就會感到“爽”,也就是我們說的“心流”。
註解
❀心流
將個體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時會伴有高度的興奮與充實感。比如賭博,打遊戲,高手對弈,極限運動等等。
心流發生的活動有以下特徵:
1.有意願且高度專注
2.有清楚目標且立即有回饋
3.有主控感
4.憂慮感消失
5.力所能及且具有一定挑戰性,需要透過不斷地練習來增加克服障礙的能力
書法是最儒雅的心流,所以,熱愛書法的人,到了一定狀態,可以遇見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