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
對於國家,如果統治者貪得不厭,追求私利,就會導致戰爭的出現。對於個人,如果一個人被利益衝昏頭腦,就會跌入深淵。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他警醒世人,凡事要懂得知足,很多禍端引起就是因為人的貪婪而導致的。所謂知足常樂,但生活中卻有很多人,一開始都抱有一種初心去做一件事情,隨著自己的私慾越來越強,就開始迷失自我,忘記初心,最終給自己帶來後患。
現代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生產力空前發達,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新生事物誕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看到畸形的發展給生態環境帶來的破壞。為了擴大土地面積,迅速積累財富,世界各地亂砍亂伐的現象仍然存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環境更加惡劣。如果我們人類再不反思改過,總有一天我們也將失去自己的家園。
包容
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老子云:“上善若水”,意思就是說一個擁有高品質的德者,應該要像水一樣。一方面,它能利萬物,可是卻從來不與萬物爭名,總是默默無聞地奉獻。不爭不是懦弱,而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是你格局大小的體現。如果生活中,凡事都爭個你我上下,最終都會落下個兩敗俱傷。
戰國時期的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和澠池會盟的突出表現,受到皇帝的提拔。此時的廉頗卻有意見,他覺得自己無論是從謀略還是技藝上都遠超藺相如,甚至揚言要讓藺相如難堪。當藺相如得知此事後,並沒有當面和廉頗一番理論,相反他儘量迴避廉頗。他說正是因為趙國有藺相如和廉頗二人,秦國才不敢來犯。如果我因為個人私怨,把國家的利益都不顧,那我才是罪臣。當廉頗知道藺相如的一番良苦用心後,十分羞愧,於是揹著荊條上門請罪。從此二人合力守衛趙國。
純樸
人一開始是樸素的,就像一張白紙,但隨著時間的增長,外物的誘惑和內心的慾望,慢慢的人離純樸越來越遠,當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覺得心灰意冷。幸福的指數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要有精神上的幸福。如果精神上不幸福,當再大的官,有再多的金錢、權力也都是不開心的。“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這句話就教導世人要保持一顆純樸的心,減少私心雜念,去掉各種慾望,倡導一種安貧樂道的生活方式。
東晉時的陶淵明因為不滿官場的黑暗,他毅然決定解甲歸田,回到家鄉過著農耕生活。陶淵明因為不擅長種田,往往是辛苦勞作一年也沒個好收成。房子是簡陋的草屋,衣服也是打著補丁的,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靠左鄰右舍接濟才能勉強度日。但這並沒有讓陶淵明向權貴低頭,相反,他非常享受這種自由樸實的農村生活,為自己的心緒迴歸安寧而欣幸。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篇《五柳先生傳》來表達自己的志向。陶淵明開創了中國田園詩派,為後世留下了一幅幅世外桃源美景。
眼界
再大的狂風不會吹一早晨,再大的暴雨也不會一整天都在下,正如常人所言——來得快,去得也快。越是來得快的東西,越容易消失,所以我們做人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不要急功近利,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心急吃不了熱包子。
古時候有位農夫,他每天早出晚歸細心地照顧他的農田,盼望著他的禾苗能快點長大。他每天都會帶著一把尺子去量他的禾苗,看看是不是長高了。可是即使每天給禾苗施肥、除草,他發現禾苗基本還是那樣高,他非常著急。回到家左思右想,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第二天,他跑到自己家的田地裡,把禾苗一根根的從地裡往上拔了好多。他美滋滋地看著自己家的禾苗比別人家的高,非常開心。但是,到了第二天,當他來到田地裡,發現自己家的禾苗全都死去了。自己後悔莫及。
《道德經》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對待他人的缺點時,要多去包容;對待自己的慾望時,要懂得知足常樂;對待自己的人生時,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要知道,你的認知,將決定著你的格局,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