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聰明與否,會讓人避免承擔生活中的風險:無論是那些能激發其志向的小風險,還是那些為了成就卓越而做出的大膽、有遠見的舉動。就像德韋克告訴我們的那樣,失敗讓人獲得有用的資訊,也讓人有機會發現自己在竭盡全力時能做到什麼。
老話說:“自以為能或不能,都有道理。”如果說真有什麼比才智更重要,那當然要算態度了。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研究引發了諸多關注,因為她證明了就算只是信念,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習與成績,也就是說,你要相信智力水平不是固定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德韋克和她的同事的很多研究成果都得以重現和拓展。在一個早期的實驗中,她為紐約市七年級成績較低的學生開辦了一間工作室,向他們講授有關大腦的知識以及有效學習的技巧。半數人拿到了一份有關記憶的幻燈片,另外半數則知曉了努力學習會如何改變大腦:當你用功學新東西的時候,大腦會形成新連線,假以時日就會讓你變得更聰明。後一組人被告知,開發智力並不是讓智力自行發展,而是要透過努力和學習在大腦中形成新連線。在完成工作室的課程後,這些孩子重新回到課堂之中,但他們的教師並不知道其中一些人學到了刻苦學習可以改變大腦。在學年結束時,與秉持傳統觀點、認為智力水平在出生後就已定型的前一組“固定心態”的孩子相比,那些採納了被德韋克稱為“成長心態”、相信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控制的後一組學生,成了更主動的學習者,進步也更大。
如果目標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就會選擇難度不斷加大的挑戰
好奇心驅使德韋克展開了研究。她一直想知道為何有人在面臨挑戰時會變得無助並走向失敗,有人則能嘗試新策略,加倍努力,從而應對失敗。她發現,這兩種人之間存在著一個根本的區別,那就是他們看待失敗的原因不同。那些將失敗歸咎於本身無能的人——說“我就是不夠聰明”的人——會變得無助;而那些認為失敗是努力不夠或策略不對的人則會深入發掘,嘗試不同的做法。
德韋克發現,有的學生以成績為目標,而有的學生則以學習為目標。對於前一種人來說,他們努力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第二種人來說,他們努力則是為了學到新的知識或技能。追求成績的人會在無意識中限制自己的潛力。如果你在意的是證明或顯示自己的能力,你就會挑選那些自己有信心克服的挑戰。你想在他人面前表現得很聰明,因此你會一遍遍地重複自己擅長的東西。但如果你的目標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你就會選擇難度不斷加大的挑戰,而且會把挫折理解為有用的資訊,從而集中注意力,更具創造力,也更加努力。“如果你想反覆演示某件事,‘能力’就好像在你的體內靜止下來一樣;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那麼它就會活躍起來,變得具有可塑性。”德韋克說。以學習為目標激發的思路和行動,與以成績為目標激發的完全不一樣。
矛盾的是,對於某些明星運動員來說,關注成績反而會導致發揮失常。人們常稱讚他們是“天生的”運動員,而他們自己也認為成績是由天賦決定的。如果他們真是所謂“天生的”運動員,順著這個思路想下去,那他們又何必努力訓練呢?他們應該不用訓練才對,因為需要訓練正好證明了他們的天賦不夠優秀,根本達不到標準。關注成績而忽視學習與發展讓人不敢冒險,而過於關注自己的形象,就會害怕別人說自己必須竭盡全力才能取得不錯的成果。
強調努力是在給予孩子一種他們能控制的變數
德韋克的工作延伸到有關讚揚的領域,研究讚揚對人們應對挑戰的方式有什麼影響。其中的一個案例是,一組五年級的學生每人解一道謎題,有的學生在解開謎題後被讚揚很聰明,有的學生在解完後被稱讚很努力。然後,研究人員讓這些學生選擇另外的題目:要麼與上一次難度相同,要麼更難,但可以在讓他們付出更多努力後學到東西。多數被讚揚很聰明的學生選擇了簡單的題目,90%被稱讚很努力的學生選擇了困難的題目。
這個實驗可以調整成,學生從湯姆和比爾兩個人那裡領取題目。湯姆給學生的題目是努力就可以解答的,而比爾的題目是無解的。每個學生都要從湯姆和比爾那裡領取題目。在解題之後,有的學生被稱讚很聰明,有的則被誇獎很努力。在第二輪實驗裡,學生要從湯姆和比爾兩個人那裡領取更多的題目,這次的題目都是有解的。結果令人驚訝,那些被稱讚很聰明的學生幾乎沒人能解開比爾的題目,而這些題目與先前他們解過的、從湯姆那裡領取的題目完全一樣。那些認為聰明最重要的學生在第一輪沒有解開比爾的題目(第一輪比爾的題目本身無解),就會漸漸產生一種挫敗和無助的感覺。
當被誇獎智商高的時候,孩子就會得到這樣一種資訊,即被看成聰明人才是遊戲的關鍵。“強調努力是在給予孩子一種他們能控制的變數,對於孩子來說,這樣的變數很稀有。”德韋克說,“強調天生的智力則是將它置於孩子的控制之外,對於應對失敗來說沒有好處。”
他們從不被允許失敗,也沒有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過困難
保羅·圖赫在他的新書《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中,借鑑了德韋克與他人的研究成果,解釋了為何取得成功更多的是靠勇氣、好奇心與堅持,而不是智商。成功的關鍵因素是讓孩子從小面對困難,學著克服困難。圖赫寫道,社會最底層的孩子面臨的挑戰很多,極度缺乏資源,以至於他們沒有體驗成功的機會。但是反過來說,處於社會頂層的孩子一旦面臨困境,就有家長駕著直升機來幫忙,他們從不被允許失敗,也沒有靠自己的力量克服過困難。他們同樣沒有體會過塑造人格的過程,而這種過程對今後生活中的成功至關重要。
在意自己在別人眼中聰明與否,會讓人避免承擔生活中的風險:無論是那些能激發其志向的小風險,還是那些為了成就卓越而做出的大膽、有遠見的舉動。就像德韋克告訴我們的那樣,失敗讓人獲得有用的資訊,也讓人有機會發現自己在竭盡全力時能做到什麼。
德韋克、圖赫,以及他們的同事在這一領域的工作告訴我們,自律、勇氣及成長心態這些素質才讓人敢想敢做,具備創造力與毅力,從而獲得更多的學問和更大的成功,而智商在這方面起的作用要小得多。德韋克說:只有在受活性成分驅使時,學習與鑽研的技能才不至於荒廢。這裡所說的“活性成分”容易理解卻意義深刻,那就是提高能力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你自己掌控的。
——連載自即將出版的《學習力改變命運》(暫名),紅家長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