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蘋果大幅削減iPad產量,以調配更多零部件用於iPhone13。過去兩個月,iPad的產量比原計劃下降了50%,原用於老款iPhone的零部件也被調配給iPhone13生產線。
號稱“十三香”的iPhone13,難道就真的那麼香嗎?
從iPhone6開始,蘋果手機越做越大,先是出了plus,後來出了pro,現在pro後面還要再加個max。記得推出iPhone6plus的時候,廣告文案叫“Bigger than Bigger”,大陸將其譯成“比大更大”,臺灣將其譯成“豈止於大”。問題是,難道手機越大就越好嗎?
或許大了,功能是更強了;但大了,未必就好看了。
由於現在智慧手機普及了,有事沒事人人都死盯著自己的手機不放。比如在地鐵上、公交車上,或者短短的幾分鐘電梯裡,人們總要掏出手機盯著螢幕,像是要被吸進去了一樣,神情木然,社會學家管這叫“昏睡性呆看”。
昏睡性呆看的樣子已經夠難看的了,如果你是一個秀氣的女孩,走進電梯,掏出一部奇大無比的手機對著面門,在旁人看來,就像拿著一塊磚頭,要表演鐵頭功呢,毫無美感可言。
現在有些手機做得比莽漢的手還大,根本不可能單手操作,得一隻手端著,另一隻手在上面劃劃戳戳,很不優雅。我想象中使用手機最優雅的畫面,是單手持機、單手操作。這就要求手機不能太大,iPhone6就是最佳尺寸。
很多人聽我這樣講肯定不服,肯定會說我就是喜歡大的,大的才美。沒關係,求同存異嘛。其實,大也好,小也好,這都不是問題,問題是你得做的美觀。為什麼要強調美?因為,美是競爭力,是戰鬥力,是共情力。
一、美是競爭力。
美感在生活中很重要,一個東西不美,你其實不會想要。不同的人能體會生活中不同的美,比如有人能體會風景之美,有人能體會藝術在視覺和聽覺上的美感,體會飲食的美感,也有人能體會科學和哲學的美感。而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能體會驚鴻一瞥、一見鍾情的美感,這種美感甚至終身難忘。
有美感的東西,肯定比醜的東西好賣。如果你開店,當然要賣美的東西,而這就要求你有很高的審美標準,去不斷地追求新穎和美感。
放眼望去,你目力所及的範圍之內,實際上所有的東西都是被設計過的,毫不誇張地說,人們不會為了物品買單,只會為設計買單。
就拿iPhone來說,每一代新手機出來你都想換個新的吧,即使你的iPhone6還好好的,但7出來時,你還是迫不及待地想換新的。你是為它新加的功能買單嗎?
肯定不是,蘋果手機所有的功能,平時我們用到的連1/20都不到,其實就是為了好看、為了新穎、為了漂亮。更確切點說,一個商品能提升的價值空間就是設計感和美感。
倫敦商學院的研究就表明,每增加1%的設計投入,公司的銷量和利潤就會平均增加4%。比如汽車行業,寶馬的設計總監就說,我們生產的根本不是汽車,而是一件藝術品。
福特公司也宣稱,現在福特汽車馬力早已讓位給了風格,使用者就是在為設計買單。就連美國政府部門也在追求設計,2004年的時候,美國國務院宣佈取消了使用多年的12號等寬字型,換了一種14號新羅馬字型。為啥呢?因為新字型看起來更顯得工整美觀。
所以審美是一種重要能力,所謂審美就是靠直覺提取最佳化資訊的能力,人的這種能力是機器取代不了的,在未來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一定不是更便宜、更好用的,一定是更美的,只有對美有所感悟,才能脫離價格戰在更高的領域裡奔跑。
二、美是戰鬥力。
曼聯隊前主教練亞歷克斯·弗格森在2014年出過一本自傳,題目就叫《我的自傳》,書中有一章專門講了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隊,標題叫“巴塞羅那——小而美”。
弗爵爺說,“巴塞羅那擁有的卻是一群厲害的小個子,他們以5英尺6英尺的身高、獅子般的勇氣,牢牢地把球控制在腳下,絕不讓自己受一點兒欺負。梅西、哈維、伊涅斯塔取得的成就讓我感到驚奇。
2011年歐冠決賽,在溫布利打敗我們的這支巴塞羅那,比兩年前在羅馬打敗我們的時候更強。2011年的這支隊伍處在能力的頂峰,場上表現無比成熟。
當巴塞羅那如此長時間地壟斷球權之後,我們的隊員會慢慢提不起勁來。他們開始淪為觀眾,眼睜睜看著皮球在場上穿梭。
後來我和他們的荷蘭籍前任主教練路易斯·範加爾討論過,這支巴塞羅那是怎樣煉成的。約翰·克魯伊夫奠定了球隊的基礎理念。”
10多年前的巴薩,確實是地表最強。這就是小而美的力量!反觀現在的巴薩,當梅西離去後,球隊已不復當年的靈動優雅,與“小而美”漸行漸遠,實力一落千丈,簡直一塌糊塗。
“小而美”的反面,就是“大而全”。求大求全,是人的本性,歸根結底這是一種貪慾。比如“雙11”買一大堆沒用的東西在家屯著,只是為了貪那一點小便宜。而商家就是利用你的這種貪慾來搞促銷、讓你剁手的。
因此,像雙十一、618這種促銷活動,其實沒必要在上面花心思,很可能並不是你買得越多省得越多,而更有可能是你買得越多,浪費越多。浪費越多,也就意味著你的負債越高。
就拿我來說,以前,每逢“雙十一”“雙十二”,我總是要屯一大堆書,但屯多了又來不及看,也不捨得扔,因為都是真金白銀買回來的資產啊,至少是知識資產,結果搞得書房擁擠不堪,人都快坐不進去了。
後來我搞懂一個道理,如果書買回來了卻不看,只是為了擺在書架上撐門面,那書就不是資產而是債務,因為它們佔據了家裡很大一塊空間,在房價很貴的時代,空間是非常昂貴的;反之,如果書買回來了,認真學習、獲取知識,那書才能成為資產。
於是,我現在再也不買實體書了,每年就花200塊錢,買電子書的閱讀權。這麼一來,我心裡也落了個清爽乾淨,舒坦。
再比如iPhone,上面說了,它的功能平時我們用到的連1/20都不到,那剩下的19/20不就是負債嗎?像我的手機就兩個用途,一個是工作,一個是學習,它是我的生產力工具。至於拍照什麼的幾乎用不著,那麼我買手機當然不用買三五個攝像頭那種最高配的了。因為買了用不上,就是負債。
想通了這個道理,我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發生了改變,慢慢懂得斷舍離的好處了。
三、美是共情力。
所謂共情,就是跟別人產生共鳴。比如藝術家就是用作品來和我們共鳴,我們很悲傷,李宗盛就寫了一首悲傷的曲子,我們聽完了之後就覺得,這個歌太懂我了、李宗盛太懂我了。
再比如,好的演員就是共情能力超強的人,他們能夠迅速地體會劇本當中角色的情緒,然後把自己帶進去,這個就是演技。
有句話前兩年很流行,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實際上就是能與你產生共情的一種美感。這種美感不僅能讓你舒暢,而且能幫我們打破認知邊界!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日常挑戰的世界,這些挑戰和解決方案也把人的認知固化了,越善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人越如此。但詩和遠方會幫你開啟不一樣的世界。
美的東西接觸多了,你會發現,哦,原來人生還可以這樣活,原來世界還有這麼多有意思的東西。
當然啦,詩和遠方很重要,糧食和蔬菜也很重要。他們並沒有什麼美好和平庸之分,陽春白雪是美,下里巴人也是美,因為——
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