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我,我不好好說話時(嘮叨、謾罵、指責、評判、控制),孩子不會聽。
我好好說話時(輕言細語、商議、建議、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孩子依然不會聽。
奈何?
是呀。
親戚回憶她兒子那幾年叛逆的時候,往往才剛剛說出一個字,兒子就暴躁地大喝一聲,讓她閉嘴,還讓她趕快消失,並多次提出在外單獨租房住。
我女兒仇親時,就像一隻炸毛的刺蝟,隨時隨地處於攻擊狀態,媽媽的任何回應,往往都會被她錯誤解讀,並報之以冷冰冰的反擊。這時,就算媽媽當孫子、當曾孫子,也無法保持和平友好的親子關係。
說真的,現在我和女兒一片詳和溫馨、相談甚歡的美好場景,也不過是我學會了止言,閉上嘴、閉緊嘴、惜字如金後的成果。
是啊,既然不管怎麼說,孩子都不願意聽,那除了閉上嘴,還能怎麼辦呢?
但是,止言是一種修行,喋喋不休幾十年停不下的嘴,如二十四小時監控的養育方式,如何能一下子改變?
有一個影片的媽媽,為了閉上嘴,直接用不乾膠封住嘴,戴上口罩。
因為喝水少對身體不好,所以連喝水也要不停提醒催促。
因為吃外賣不衛生不健康,所以很生氣嘮叨、怒斥,甚至詛咒。
因為沉迷遊戲,不問學業,擔憂孩子未來,苦口婆心勸說,“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因為病孩終日不出門,困在床上,因為聽說多運動對康復有益,所以喋喋不休加以勸說。
……
有用嗎?沒用。
孩子溫和的時候,“不聽不聽,王八唸經”,用他的特異功能遮蔽掉家長資訊,用沉默對抗。
孩子不溫和的時候,用勃然大怒、尖酸刻薄的語言發起反擊。或緊閉上房門。
相同結果只有一個,就是聽不進家長的任何建議,甚至背道而弛。
更奇葩的是,我女兒後來告訴我說:“某某事,本來我是準備去做的。但是因為媽媽在那嘮叨,嘿,我偏不幹了。”
“媽媽,要是你早閉嘴的話,很多事都不會發生。”女兒的話,讓我悚然心驚,痛悔難當。
千萬不要用“不懂事、傻、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不划算”等權衡利弊、功利心來評價病孩。他們人生重大事件抉擇的哲學只有一個,家長讓我不爽了,我要讓你們更不爽。
你們不是隻關注只重視我的學業,不愛我這個人本身嗎?好,我偏不好好學,偏不好好考。會做的題,我偏亂寫。逼急了乾脆不上學了,就在家裡不分晝夜打遊戲。我就不要前途了,我就不要美好人生了。
你們不是說愛我嗎?沒了我活不下去嗎?好,我就是你們的軟肋,我自行了斷,讓你們痛徹心扉,後悔莫及。這就是大多數青春期孩子認為快意恩仇的選擇。
要是像《都挺好》裡的蘇明玉那樣,雖從小飽受冷漠委屈、不公正對待,卻越挫越勇、發奮圖強、自力更生,雖不完美,雖滿身創傷,雖磕磕碰碰,雖跌跌撞撞,但總算活了下來,事業有成,不也都挺好嗎?
但這顯然是極少數孩子的選擇。
更多的孩子會選擇抑鬱、焦慮、叛逆、自殺等放棄學業、前途、人生、生命的方式,給家長以狠狠暴擊。青春期孩子的愚蠢是超過人類想像的。孩子為了報復家長,極其捨得下本錢。
家長和孩子的戰爭,家長一定是最後的輸家。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家長都要記得自己是健全的成年人,大腦已經發育完全成熟,具有很好的情緒控制功能,有能力更好的掌控全域性,要力挽狂瀾不要推波助瀾,要救火而不要四處放火。不要一時情緒上頭,衝動行事,口不擇言,釀成不良後果。
覆盤已經發生的很多事情,雖然當時口無遮攔,一時發洩一時爽,可冷靜下來,每次都會後悔不迭,裝孫子道歉求原諒,割地賠款的還不是自己。多不划算。
況且,家長花上昂貴的心理諮詢費,不就是為了給孩子療愈傷痛嗎?那邊舊傷未愈,這邊又添新傷,何苦呢?這樣盤算來盤算去,我越想越覺得自己是天下第一傻,就慢慢止言閉上嘴了。
擔心孩子無人引領,會犯錯,遭遇損失?覺得自己身為家長,視而不言,不提醒,良心難安?
錯了,生活才是最好的老師。
女兒不聽勸阻,胡吃海喝(外賣、飲料,少喝開水,少吃疏菜水果),一人吃兩人份,睡覺前還來份霄夜,也不鍛鍊身體,體重從90斤一路飆升到145斤。好了,生活老師回饋她一個胖成球的身體和高尿酸。“媽媽,怎麼辦?怎麼辦?我會死嗎?我還年輕,我還不想死!”驚惶惶的女兒兩眼含淚。
一起上網查了,後果相當嚴重,痛風、腎病。
根據網上指引,不需要媽媽的嘮叨和苦口婆心,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少吃外賣和飲料……女兒心甘情願選擇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好的關係才有好的教育、才有良性溝通。
學會止言閉嘴,才會有好的關係。
先活好自己的家長,才有可能止言閉嘴。
新我每天忙於自己的事,充實快樂,活得有勁、有趣、有奔頭,元氣滿滿、正能量滿滿。極少主動出現在女兒的視線裡。
女兒很喜歡這樣的新媽媽,常常主動找我聊天,分享好看的影片、小說、電影、電視劇。就連歌詞打動人心的英文歌,也會讓我一起靜靜聆聽。
輪到我高高在上了,“說,這次聊五毛的,還是一塊的?我很忙的。”如果我正在玩遊戲(女兒逼我學的),我會簡單粗暴地讓她滾,“老孃有生命危險!我是戰士,不是你媽媽……”女兒嘻皮笑臉走開了,一點兒也沒受傷。
對的,止言閉嘴,讓我的語言變得更有價值,“沉默是金”。也讓我的地位逐步從曾孫子迴歸到平等地位,也讓親子關係更加和諧起來。
能不說的,儘量不說。記住,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孩子親身經歷總結的人生經驗,勝過家長的耳提面命和千叮嚀萬囑咐。
必須要說的,只說一遍。或者讓孩子直接上網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