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菜根譚》中說:“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事實證明:為人處世,有一分退讓,就受一分益;吃一次虧,就積一分福。
遇到一些非原則的小事情,把握“讓”和“寬”兩個字,會給我們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明朝年間,江蘇有一位姓尤的老翁,他開了一個當鋪,一年四季生意興隆。
年關將近,一鄰居空手來取典當的東西,夥計不給,兩人就大吵起來。
尤翁聽見吵聲問清緣由,先給那位鄰居陪上了笑臉,然後溫和地說:
我明白您的意思,你想把東西取回去過年,我們是鄰居,這點小事還用得著爭吵嗎?
他讓夥計找出那人典當的東西,從中撿出一件棉衣和一件長袍遞給那人,並告訴他棉衣過冬穿,長袍拜年穿。
那人不好意思,低著頭拿著兩件衣服就走。可是當天夜裡,他卻死在另外一個人的家裡。
原來這人欠了一屁股債,走投無路吃下毒藥,他知道尤翁有錢,欲去鋪子裡吵架來敲詐一筆,沒想到尤翁這麼和氣。
他從尤家出去後又去下一家故伎重演,可那一家不肯相讓,結果吵著吵著他就倒在那人家裡。
死者家屬與那家打了多年官司,直到得到一筆錢才罷休。那家人感到冤屈,後悔不懂忍讓上了人家的當,白白賠上這麼多冤枉錢。
事後有人誇獎尤翁有先見之明,而尤翁卻說:
凡是蠻橫無理來挑釁的人,他一定是有恃而來的。如果在小事上不稍加退讓,那麼災禍就會而至。
正如《菜根譚》中說的: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處,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齊國相國田嬰,門下有個食客叫齊貌辯。這人大大咧咧,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
許多人都勸田嬰不要留這樣的人在身邊,就連兒子孟嘗君私下裡也勸他把齊貌辯趕走。
田嬰不但沒有趕走齊貌辯,而且對他特別客氣,吃穿用度都是上等的,還讓長子親自侍候他。
後來齊威王駕崩,齊宣王繼位,他感覺田嬰權勢過重,就尋了個理由把他趕出京城。
眾多門客見田嬰失去權勢,紛紛離開他尋找新主人去了,只有齊貌辯跟著他回到封地薛。
齊貌辯看到主人遭到如此不公平待遇,心中憤憤不平,他就去拜見齊宣王,給主人討回公道。
齊宣王聽說田嬰的門客見他,非常生氣。他問齊貌辯:“你就是田嬰很信從、很喜歡的那個齊貌辯嗎?”
齊貌辯不慌不忙地說:“要說靖郭君(田嬰)喜歡我,我承認;要說他信從我,沒有這回事。”
齊宣王說:“這話怎麼講?”齊貌辯說:
當年大王還是太子的時候,我勸靖郭君廢掉太子重立,因為太子臉頰太長,兩眼無光,這種長相的人不講情意,不講道理,可是靖郭君說他不忍心這樣做。如果他聽從了我的話,就不會有今天的下場。
齊宣王聽罷非常感動,大嘆一聲說:“靖郭君原來對我如此忠誠,你願意替我把他請回來嗎?”結果田嬰又被請回了國都。
田嬰官復原位享盡榮華,這與他待人大度有關。他能包容齊貌辯的不完美,在自己落魄之時,才得到齊貌辯的冒死相助。
所以說,君子以讓人為上策,心胸開闊、不斤斤計較別人小毛病的人,往往會有好運氣。
記得在電視劇《理想之城》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剛入職的蘇筱把一美術館專案的物料清單拿給主管陳思明簽名。
陳思明答應蘇筱,等自己簽名後,直接幫她轉交給物資部吳經理,蘇筱滿心感激。
可是,蘇筱離開後,陳思明就把那份凝聚著蘇筱心血的物料清單扔入了碎紙機。
後來,蘇筱從碎紙機卡紙裡發現了物料清單的殘片,他非常氣憤,馬上想去找陳思明理論,但她還是忍住了。
因為蘇筱明白,憑著一時衝動去找陳思明理論,無論結果如何都毫無意義,反而讓經理汪煬和陳思明矛盾加深,於公司於自己都有害而無益。
她從公司大局著眼,也從自身利益考慮,果斷選擇了忍耐。最終憑藉自己超群的業務能力和人格魅力,晉升三級,贏得公司上上下下的尊重。
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留有餘地、懂得分寸,“得饒人處且饒人”,從根本上說來並不吃虧。
反之,凡事必爭,爭來爭去,除了傷了感情、傷了和氣,最後什麼也不會得到。
大家也許還記得那個“二桃殺三士”的古代故事吧:
齊景公欲把兩個金桃賞給三位壯士中功勞最大的兩位,前兩個都說了自己捨身救主的事情,各得到一個桃子 。
第三位壯士覺得自己戰功赫赫卻得不到桃子,這簡直是一種屈辱,就揮劍自刎了。
第一個得到金桃的感覺自己功勞不如自刎的這一個,心中慚愧也跟著自刎了。
另一個得到桃子的看兩個都走了,三個人是好兄弟,自己怎能獨自活在世上呢,於是也拔劍自刎。
為了爭一隻桃子,三位壯士都葬送了性命,實在不值得。道理易明,可一般人遇到事情很難冷靜地去考慮“爭”是否值得的問題。
前天早晨,在電梯裡看到一老漢擠到了一個小孩,奶奶馬上不高興了:“這麼大年輕了,怎麼就不注意點?”
老漢也不甘示弱一句話回懟過去:“在家裡不擠,出來幹什麼?再說電梯也不是你家的。”
結果兩位老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來了,直吵到老太太帶著孫子下電梯,臨走還不忘罵一聲不乾不淨的話。
事情似乎過去了,可是老太太感覺吃了虧,又讓兒子找到老漢家討公道,老漢本來一肚子火,與自己的老伴一說,兩人的糾紛就變成了兩家的戰爭。
兩個老人都想給自己爭個理兒,都想佔上風,斤斤計較,結果兩個人都賺了一肚子氣,誰也不是贏家。
本來就是小事一樁,如果老漢退一步先給小朋友說聲“對不起”,或者老太太不是那麼“佔理不讓人”,這場糾紛根本不會發生。
今天送小朋友上幼兒園,在幼兒園所在的小區裡,有個女人守著一卡車西紅柿叫賣。
西紅柿每斤兩塊五,比超市便宜很多。我和鄰居大姐各買了幾斤,付錢時那個女人說是10元5角,我馬上如數給了她,沒想到她卻說了一句“5毛線你也給了?”
離開那裡,鄰居大街就悄悄對我說:“我看稱了,你的西紅柿是四斤整,她怎麼給你要10塊5呢?你回去找她重新過稱。”
我一聽有些生氣,可剛才那個女人說的那句話提醒了我,她之所以多說5毛錢,是認為我和其他人一樣,付錢時把零頭抹掉。
看來,人家並不是故意多收5毛錢,是我沒有按套路出牌,再說西紅柿這麼便宜,多拿出5毛錢又有什麼呢?這樣一想也就釋然了。
也許大姐心裡在說我有些傻,是“阿Q精神”,其實,在生活中處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糾紛,還真需要點“阿Q精神”。
《菜根譚》上說:“處事讓一步為高,退步為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是啊,“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與人嘗。”這不僅僅是一種良好的品德,更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智慧。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