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
5月26日
牛肉燉蘿蔔
文/王德明
牛肉燉蘿蔔,好吃。岳母做的更好吃。
小時候,我沒吃過牛肉,不知何味。在農村,牛馬是大牲畜,都是村裡重要的生產資料,怎麼可能用來吃呢。當時最流行的一首歌:“抬頭望見北斗星,心中想念毛澤東,迷路時想您有方向,黑夜裡想您照路程”。有毛主席指引方向,任何人也不會因為一口吃的而找不著北。赫魯曉夫到處鼓吹蘇聯的“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土豆燒牛肉”。毛主席一首:“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許放屁!試看天地翻覆”,大白了他們的倒行逆施。
“四人幫”垮臺那年,不知是巧合還是故意,村裡殺了一頭牛,各家各戶分了一點兒牛肉慶祝勝利,知道了牛肉是可以吃的,這讓我大漲了見識。
記憶,不是因為它的味道,而是它的喜慶。
那時候,生活困難,一年也見不到幾次葷腥,吃肉的機會很少,但並不喜歡它的味道。特別是看到村裡的屠夫殺牛的時候,把牛的四個蹄子用繩子捆起來,用槓子穿過蹄子,讓人把牛按在地上動彈不得。一個叫驢子的人,拿起尖刀刺進牛的脖子裡。血,從牛的脖子上竄出來。牛沒有掙扎,眼睛裡卻流出淚來,讓人看了有一種絕望的感覺。
因此,不喜歡吃牛肉。
那年的深秋,恢復了中斷了十餘年的高考,我來到城裡討生活。國家的命運改變了,一千二百萬青年人的命運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六十五萬青年人走入了大學的校門成為國家的棟樑;一千多萬下鄉知青返城,浩浩蕩蕩走入城市的各個角落;沒有考上大學的農村回鄉青年,也紛紛走入城市去打工。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基本路線,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迅速提高,物資極大豐富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能經常吃上牛肉,再也不要憑票供應,再也不要為了吃而犯愁。
結婚以後,我們跟著岳父母一起生活。岳母經常做牛肉燉蘿蔔,牛肉一定要挑選帶板筋的,切成骰子塊兒後加上蘿蔔,文火燉幾個小時,出鍋時撒上一些蒜末、香菜末,有嚼頭兒,想想都讓人津生不止。喝一口牛肉湯,香在嘴裡,暖在心頭。
參加工作以後,經常有一些迎來送往,因此下飯店不可避免。一開始,人們招待客人一般都在食堂,或者請到家裡去,招待客人是一種真情表達。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招待費科目,吃吃喝喝成了一種冠冕堂皇,公款吃喝越演越烈。牛肉不上檔次,人們便發明了肥牛,專吃上腦兒,專吃神戶肥牛。有了手續費科目以後,辦事情的手續就變得更加精緻起來,屁大點兒的事情都要履行手續,手續費的功能發揮到了極致。許多制度設計的本身,就是滋生腐敗的重要溫床,自八項規定出臺後,才把這種風氣徹底杜絕。岳母總是說,吃吃喝喝不是什麼好事情,能少去就儘量少去吧,習慣也就好了。
我在辦事處工作的時候,一個老同學受縣外貿局的指派來廣州押運出口牛到香港。那時候,香港還是一個令人神往的花花世界,我為老家的牛能賣到香港去而感到自豪,也巴望著有一天能過上香港人一樣的生活。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理論框架,到本世紀初95%以上的商品和資源實現了市場配置,市場經濟體系基本建立。二十幾年過去,我們昔日所羨慕的一些港臺明星,回大陸演出,回內地工作,這是基本路線的紅利,小平同志的偉大功績。
生活的改變,理念也在悄悄地變化著。過去沒有吃過牛肉,很想吃牛肉,現在是有條件吃牛肉了,又要減肥,又要防病,又要儘量少吃肉。今天,牛肉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仍然處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三十多年的相處中,岳母毫無保留的把愛給了我們這個家。女兒出生以後,一直是岳母幫著帶。每天下班後到家,飯菜都已經做好了,最好吃的莫過於岳母做的牛肉燉蘿蔔。
老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自我調到瀋陽後,岳母總是問我吃得怎麼樣,住在哪裡。愛人打電話時,如果她在身邊就問幾句。岳母耳聾,聽不清楚電話,她就高聲喊,引得大家駐足觀看,這是一幅天然的母親電話圖。
瀋陽,一家牛肉館,一個老朋友經常帶我去吃。一碗牛肉一碗大米飯,比什麼都好吃,母親的味道。
岳母會過日子,勤儉持家,尤其是燈看得緊。我開玩笑說,我們家常常生活在黑暗之中,就是她老人家跟在後面關燈的事。岳母的病來得突然,臨死前沒有遭一點罪,這也是她老人家前世修來的福。
岳母走了以後,我家的燈總是亮著,再也不見北斗星。
完
作者:王德明,黑龍江省人。熱愛生活,喜歡閱讀,勤于思考,偶有感悟於筆端,常有詩歌、散文、小說等作品在報刊雜誌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