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買房的時候,會對購買二手房存在一定的疑惑和困擾,疑惑的地方是二手房良莠不齊,不知該從何選起,困擾的點在於二手房交易流程的複雜以及各種費用,使得成本陡增。
綜合來看,買新房就成了最為簡單的選擇,因為人的本能如此,遇到困難首先是迴避,而不是突破,但是選擇新房真的完全正確嗎?
我先下一個結論:
1、次新房大部分情況下優於新房
2、次新房可操作空間優於新房
3、次新房更能看出品質的好壞
4、次新房兌現性更好,所見即所得
首先我們需要給次新房一個定義:
所謂次新房,根據城市不同,給到的定義會有區別,一般來說,除北上廣深之外,10年以內房齡、具有優質物業管理水平的樓盤,可以定義為次新房。
如何選擇次新房
1、品相是第一要素
高顏值的人生可以開掛,那高顏值的樓盤依然可以開掛,這兩組照片一對比,高下立判:
兩組圖片,分別是在時間的沖刷下散發出雋永的光彩,不僅外立面符合現代化的審美,並且非常耐看,同時,而另一個則展現出破敗不堪的感覺,外面年久失修的同時,能看到空調外機的外露以及不同顏色封窗所帶來的“萬國旗”的既視感。
同時由此延伸的就是內部的園林景觀、內部道路規劃、配套設施等等,園林景觀不僅起著視覺上提升美感的作用,更是為小區內低樓層業主的私密性起到了最大的保障。
2、物業管理極其重要
樓盤前5年的維繫靠著樓盤本身,而往後的維繫則靠著物業管理的水準,因此一個樓盤是否優質,勢必需要去考量物業管理水平,可以分別從公共服務(保安保潔、房屋修繕等)、代辦服務(代收代付、便民服務等)、特約服務(室內維修、配套管家等)三項來考量。
從細節來看,小區的安防水準(是否有定時巡邏、是否對陌生拜訪有登記)、服務反饋速度(保修反饋、物業管理app等)、公共區域環境(綠植養護、池水清潔、道路整潔度、裝置維繫狀況),都是展現物業水準很重要的直觀感覺。
3、資源兌現情況
一個社群的層次高低與否與周邊1KM內的配套息息相關,猶如吸引力法則般,優質資源一般會和優質社群有著深度捆綁。
所謂資源兌現,最直接的是商業配套是否兌現,小區周邊的商業配套的層次,直接決定這個小區的價值,簡單來說,小區周邊1KM內,有盒馬鮮生、星巴克,能夠最直觀的證明社群的被認同度。
其次則是學校資源,很多學區房社群基本都是二手房社群,一手房除了部分開發商自建學區之外,基本對於學區也基本不會有承諾,因此在優質學校資源的選擇上,尤其需要關注二手房的劃片區情況和實際兌現情況。
4、品牌開發商。
品牌開發商的次新盤,是品牌開發商品牌IP很重要的表現形式,位列第一梯隊的品牌開發商,例如保利、融創、龍湖、萬科、金茂、世貿等,基本上交付的樓盤都是能夠有一定保障和後續配套管理的,而諸多地方小開發商,因為欠缺樓盤的開發經驗,僅此對於整體規劃以及後續配套會有諸多的欠缺,因此品牌開發商的樓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於選擇的保障。
在當下的市場,在已經被十餘年的中國房地產洗禮的人們,都能確定一件事情,就是房產的價值,但是買在哪,如何選,如何買,這是一門非常奧妙的學問,選擇對了,你對贏了80%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