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朋友圈發了一個啟蒙周覆盤,有個曾在英語機構上班的小夥伴回覆:啟蒙十週,就能開口已經非常棒啦,要知道,正常的沉默期都要一年,小寶屬於語言敏感的寶寶了,幸運。
回覆
我是實踐派,也沒研究過什麼語言沉默期。
所以特意去百度了一下,原來:語言沉默期(Silent period)是由著名的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提出的。
克拉申最早發現兒童在習得母語的時候,需要先經歷一個大約為期一年的聽的沉默期,然後才能開口說出第一個詞。這一規律同樣適用於第二語言的習得。
但我的實踐和身邊小夥伴的實踐證明:所謂的語言沉默期是一年不準確。
有的孩子五六個月就開始開口說話,而我在啟蒙小寶英語一個月時,兩歲的小寶就已經會主動輸出英文了,難道我生了一個天才寶寶,對語言敏感的幸運寶寶?
學習
我不這麼認為,因為一起啟蒙的其他孩子也開口很早。
而且小寶到一歲時還只會喊媽媽,我確定不是什麼對語言敏感的幸運寶寶,和姐姐相比就差距很大。
我思考了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這個理論一年大機率是來源於教育機構的資料,英語教學機構一週最多兩節課,課後複習也不多,有時打卡也是敷衍,所以會有這樣的結論。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準確。
有些孩子五六個月就會開口說話,對孩子來說,中文英文都是一種語言而已,聽得多了,自然可以輸出。
而對於父母陪伴啟蒙的孩子,每天都在輸入,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每天都用的東西怎麼可能需要一年那麼久呢?
實踐證明理論不一定正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並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當然,方法也很重要。
而父母日常陪伴的重要性是任何老師和機構無法比擬的,效果也是。
我的兩個孩子無不證明了這一點。
你說我幸運,生了兩個語言都敏感的寶寶,還有人說我家兩娃好省心,難道都是因為幸運?
我不認可幸運這種說法,我做了什麼,我的用心陪伴,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你會找到答案。
要相信,沒有生而乖巧懂事的孩子,你所看到的是結果,你沒有看到的是孩子父母背後的付出。
而這種付出,很多已不是付出,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身作則,定規則,講道理,用心陪伴,方法和路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因為任何興趣都可以被培養,而方法很重要,如果孩子不感興趣,只是方法不對而已,不僅僅是興趣,同樣適用於很多方面。
孩子不感興趣,你是選擇放棄,還是嘗試其他方法?
你的態度決定你的行為,你的行為影響孩子的行為。
不要迷信語言沉默期,你家孩子不說,只是因為你還沒有做到位,重複不夠多而已。
另外,應小夥伴的要求,下週準備開啟一起陪伴孩子專注力的訓練營,手把手教你如何在遊戲中培養專注力,方法學到了,受益一輩子,有興趣的可聯絡我。
其他文章:
這5年為了改變女兒,我竟然做了那麼多有意義的事,而育兒的這些小事也徹底改變了我
我是微微@微小確幸,關注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職場二寶媽,踐行5年玩中學教育理念的老師,百度園丁計劃老師。
歡迎關注、點贊,發給需要的人,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