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講畫理、畫情、畫趣,
一幅畫的內容是好的,
但總要有情趣才能打動人心。
——王雪濤
王雪濤,現代著名花鳥畫大師,對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出生於1903,清光緒29年。出生於亂世,經歷了動盪的舊社會,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與高速發展,逝世於1982年11月24日,享年80歲。
王雪濤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後拜齊白石為師,改為雪濤。自幼喜愛繪畫,16歲考入保定直隸高等師範附設手工圖畫科,畢業後到小學執教。22歲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後轉讀國畫系。北平藝專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設立的現代藝術院校,教育模式“時髦新潮”,課程選擇多,涉及面廣,師資強大,除當時在北平已赫赫有名的畫家外,校長林風眠還專門聘請了外籍教授給學生上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在這裡王雪濤學了速寫,也畫過山水人物,但他選擇不忘初心——喜歡的,畫的最好的依舊是花鳥。
除了自身努力,王雪濤“老師緣”也好到讓人羨慕!就讀北平藝專以來,教過他的老師無不對他喜愛有加,比如京派大家陳半丁、陳師曾、齊白石、王夢白等。其中,王雪濤交誼最深厚的當數齊白石和王夢白,可謂情同父子。後來,王雪濤拜在齊白石門下,齊白石將他的名字從王庭均改為王雪濤,以雪喻其人品。
在齊白石給王雪濤作品的眾多題辭中,我們就能看出齊白石對這個弟子有多自豪。比如“吾賢下筆如人意,羨汝成名鬢未絲”,不僅誇他畫的好,還羨慕他年輕;再比如“吾賢早能知覺小人之非,近墨而不黑,即是正大之聰明,其人品足可重”。誇他畫的好,人品更好,對這個徒弟非常滿意。
齊白石常說:我有苦禪、雪濤二弟子,吾願足矣。
(左)王雪濤 (中)胡佩衡 (右)齊白石
對王雪濤影響甚深的王夢白,嗜畫成癮,因性格豪爽,喜怒皆形於色,大家都不敢與他接近。王雪濤喜歡與他親近,原因在於他性情真,學識好。王夢白對王雪濤不吝傳教,傾囊相授,二人常對坐小酌,同罵貪官,暢談畫理,興致來了就鋪紙研墨,共同創作。
王夢白不太看得上齊白石,齊白石也透過臨王夢白的一張仕女圖表達了技巧上的碾壓。王雪濤能同時拜在兩家門下,可見情商不低,人品不俗。
王雪濤臨齊白石荔枝圖
學誰像誰,是王雪濤的過人之處,但他並不想做別人的影子,就在他迷惘之時,王夢白給他指明瞭道路,要想找到自己,要想創新,必先溯本追源,迴歸傳統。透過不斷臨摹古人畫作,慢慢自塑風格。
這次點撥,成為了王雪濤人生的轉折點。他開始到處蒐羅名家原作;自己買不起,就向畫店、藏家、師友借;借不到,就拿著小本子去畫店裡看著畫。當時的榮寶齋就常常能看到王雪濤拿著小本對著某幅作品專心畫畫的身影。
每臨一幅,王雪濤一段時間的創作就都與這幅有關,以便更深入的研習。臨到一定時期再換另一幅,以免固定於一家。他的臨摹不死板,透過“區域性借鑑”,或對臨,或背臨,或擬,或仿,不斷研習古人特點。
《墨池春滿》是王雪濤雪夜訪友酒醉後仿明代大畫家陳淳的性情之作,深得陳淳精髓
透過長時間的學習,王雪濤不僅對各家筆墨優勢熟爛於心,更對諸家之不足有獨到見解。他臨徐渭的筆墨,卻指出他的石榴造作;他研究任伯年,說其用色舒服,講究結構,卻行筆單調,缺乏變化;他學周之冕畫竹,卻指出其中鋒畫竹雖有力量,但缺乏氣氛。他說王一清的“雙鷹”畫的好,筆筆對臨,卻在最後將分散畫面的兩個鷹頭調整成更合適的角度。
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他辭去教職,專事繪畫創作,賣畫為生。無論順境逆境,三十年如一日,進行著繪畫創作。王氏獨特的花鳥風格終在這份專注和沉靜中成形,成為著名的小寫意花鳥大師。
王雪濤 繁花似錦
解放後,王雪濤任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5年參加籌備北京中國畫院工作,1957年任該院畫師、院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及北京市委委員。
王雪濤 小寫意花鳥作品
王雪濤的作品神形兼備,風格清麗,情趣盎然。在造型嚴謹的基礎上、揮灑自如,尤其善於運用色彩,在用色上既潛心學習傳統,又不再以淡雅為尚,一變為濃重熱烈,富於質感。無論花卉還是禽鳥,色彩運用既有真實感又富於裝飾性。所作的花鳥蟲魚,刻畫細緻入微,富於變化,趣味渾然,造型活潑,開創了靈妙清新,雅俗共賞的顯著風格。
唐人詩句有云:“一草一木棲神明。”這神明不是神,而是跳躍、婉轉的自然生命的律動。但中國花鳥畫在這個總特色之下,又各不盡同。一般工筆作品,作家作品多注意自然本身的情態,一般寫意作品,多借自然物寓寄主觀情思。王雪濤繼承了畫家畫的傳統,又吸收了文人畫的表現技巧,但不喻寄象徵——即便他在蒙受政治冤屈時期,也從不像古代文人藝術家那樣,借筆墨以“吐胸中塊磊”,而依然衷情於對自然物件、生命情態的精心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