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
引子
杜甫有一首《題壁上韋偃畫馬歌》:
韋侯別我有所適,知我憐君畫無敵。
戲拈禿筆掃驊(huá)騮(liú),歘(chuā)見麒麟出東壁。
一匹齕(hé)草一匹嘶,坐看千里當霜蹄。
時危安得真致此?與人同生亦同死!
最近,好友韋偃和我告別,說他要到別的地方去。
他知道我很喜歡他的畫,就決定在草堂的牆壁上給我畫一幅。
他隨手拿了只筆,只幾筆就畫出一匹紅色的駿馬。
欻的一下,很快啊,感覺那匹馬就要從牆壁裡衝出來了。
後來,牆壁上出現兩匹馬,一匹吃草,一匹低嘶,看這兩匹馬的神態,感覺跑一千里不成問題。
如果哪天形勢真的危急,相信它們一定能和主人同生共死。
讀過這首詩,很想看一下韋偃筆下的馬。
當然,杜甫草堂裡那幅肯定是看不到了,但我們可以看一下臺北故宮收藏的《雙騎圖》。
貳
∶
牧放圖
《牧放圖》區域性
除了臺北故宮,北京故宮也有一幅韋偃的作品,那就是《牧放圖》。
不過,北京故宮的《牧放圖》不是原件是摹本,臨摹的人也是畫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公麟。
證據就在畫上,那就是畫首的一段題字:臣李公麟奉敕摹韋偃牧放圖
這幾個小篆寫的一般,有人據此懷疑,說這不是李公麟的作品,但也有人辯解說,這是時代的原因,宋代的篆書水平總體不高。
不管怎樣,這件《牧放圖》非常有趣。
最大的特點是場面夠大,圖上的馬有一千二百餘匹,圖上的人也有一百四十多個。
而且,細看的話,這些馬長得都不一樣,有些還會擺造型。
比如,這裡有匹馬,就直勾勾地盯著看畫的你。
叄
∴
朱元璋
仔細察看《牧放圖》,還發現一件有趣的事,那就是後面的題跋。
傳世名畫多有題跋,但你很少看到書法如此差的題跋。
這題跋是誰寫的呢?讓我們來讀一下:
朕起布衣十有九年,方今統一天下……
如果有點歷史知識,看到這,應該能知道這人是誰了,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白手起家,文化水平有限,書法水平自然一般。
細看的話,“擒賊”的“擒”說不出的怪,“展開”的“展”更是一個錯別字。
另外,拋開書法看內容,朱元璋壓根沒聊美術的事。
原來,朱元璋看到這許多馬,想到的是打仗要有馬、更要有人。
於是,他在題跋上說了一通“居安慮危”的道理。
肆
∷
乾隆
《牧放圖》上除了有朱元璋的字,還有乾隆的字。
和朱元璋這個稀客不同,乾隆常年造訪各種書畫。
乾隆看《牧放圖》,發現朱元璋在上面有題字,他就感慨了下:
向於卷中見明高帝墨跡,英氣颯颯,迸露豪楮,恍睹其儀表……
就是這麼神奇,乾隆竟然還誇朱元璋這字寫得好。
“英氣颯颯”,虧你想得出這詞,還說就像看到了朱元璋那英俊的面容……
乾隆為什麼會誇朱元璋呢?繼續往下:
辛未春省,方南至江寧,奠孝陵,謁遺像,周覽宮闕舊址,俛仰慨然,重展是卷,因並識之。
是的,乾隆還去了南京孝陵拜祭朱元璋,所以清朝皇帝為什麼要祭奠明朝開國之君?
按今天一般人的想法,總覺得清和明是死敵,清是取代明才佔有天下的。
但清的文宣部門不是這麼說的,在他們的敘事裡,是李自成逼死的崇禎皇帝,清軍入關是為明報仇。
之所以如此敘事,很明顯是為了緩和民族矛盾,安撫那些懷念前朝的人。
所以,乾隆誇朱元璋的書法,可能也有類似的考慮。
和朱元璋一樣,乾隆的身份首先是皇帝、是政治家,他們看藝術作品,很多時候更關注政治價值,而不是藝術價值……
文字 | 英氣颯颯鹹魚癸
排版 | 俛仰慨然張張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