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9日,在家人的關心陪伴下,鄧小平的夫人卓琳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她1937年,年僅二十歲時,便參加了革命工作。
她逝世的訊息迅速傳到了中共中央,黨內領導人都對這則訊息表示了沉重的心情。卓琳離我們而去的訊息,很快也受到了各大媒體的關注,紙媒、線上,都迅速地發表了這一令人傷心的訊息。
第二天,7月30日,卓琳的屍體已經轉移回了北京景山後街米糧庫衚衕的鄧家院中,天才矇矇亮,就不斷有人前來表達自己對卓琳的哀悼之情。
來到鄧小平與卓琳的家中後,所有人的悲傷情緒更是到達了頂峰。等到早晨太陽完全出來時,在鄧家院門口的花圈已經放滿了整個衚衕。
讓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一起來認識這位鄧小平夫人卓琳,這位不僅僅是鄧小平夫人的不同凡響的女性。正題開始之前,新來的朋友別忘了點點關注,既能回顧往期文章,又不錯過之後的精彩內容。
雲南才女,延安鬥士
卓琳出生在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雲南省宣威縣,1916年生於浦家山村,父親是浦鍾傑。她的家世非常了不起,父親年輕有為,在卓琳出生時,已經是名震西南著名的民族實業家,因為生產火腿,是雲南當地有名的火腿大王。
浦家的生活條件在當時已經是非常出挑的了,家族產業加上父親的刻苦經營,卓琳的生活吃穿不愁。但是她的父親浦鍾傑並沒有和其他商人一樣,眼睛裡只有錢財、利益,他深受家庭的影響,卓琳的爺爺也是一位嫉惡如仇的豪氣之人。
在卓琳小時候,浦鍾傑就會教導她,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他痛恨舊社會的各種黑暗勢力,就像土匪、地霸、軍閥等,他都不會與其同流合汙。他家財萬貫,但是最喜歡的卻是樂善好施,最厭惡的是剝削壓榨其他勞動人民。
革命的浪潮逐漸來到了雲南當地,浦鍾傑瞭解到革命的根本後,歷經大風大浪的他,深刻地認識到這樣的革命路徑是反抗當時舊勢力的唯一途徑,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出路。他非常支援革命的發展,也多次將自己的家產無償捐獻給貧窮之人。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的影響下,卓琳也逐漸成長為了一個俠肝義膽、為人直爽、思想先進的革命鬥士。她受到父親、家人的影響,離開了生養的雲南,跟隨革命的隊伍來到了延安。
當她將自己決定要前往延安的訊息告訴自己的父親時,她本來以為一直支援革命的父親會豪爽地答應自己的夢想,但是出乎卓琳意料地是,她的父親這次卻拒絕了她。
浦鍾傑看著胸懷熱血的女兒,眼中充滿不捨地說道:“閨女兒,爹養你這麼久,實在是不捨得你走。不是爹不讓你去革命,這革命可不像是口頭說的一樣輕鬆,是要流血犧牲的。你知道哪些革命鬥士都付出了什麼呢?他們好些都是用命的,那是鮮血!是一輩子的事!我說什麼都不會讓你去的!”
聽到父親堅決的言語,卓琳心中也明白自己父親的態度,這位老父親只是見過了太多的流血、犧牲,他不想將自己的女兒送到生死未卜的地方、事業當中。
但是年輕的卓琳還是想要前往延安,瞭解更高層次的思想,她希望自己不僅僅是一個富商之女,而是能成為國家棟梁,人民可以寄予眾望的一個新英雄。她對自己的老父親說道:“爹,我知道你是擔心我才說這麼多,這麼嚴重的話。但是延安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你從小就跟我講那些英雄的事情,他們的浴血奮戰、不怕犧牲,不是你一直要讓我學習的嗎?爹,你放心,我今後會好好照顧自己的。如果就算我有一天,也和他們一樣犧牲了,我希望你不要為我傷心難過,這是我為祖國更好的未來所做的一切!”
浦鍾傑聽著卓琳聲淚俱下、言辭真誠懇切的話,眼中一直打轉的眼淚終於還是落了下來,父女二人緊緊地相擁在了一起。浦鍾傑面對女兒的理想也只好同意她的想法,但是要求就是要好好照顧自己,有時間多回來。
得到家中允許的卓琳,懷著學習更先進的思想,做更多的事情的想法,奔赴了延安。當時的卓琳什麼都不知道,在卓琳稚嫩年輕的心中,雖然也不知道如何為國家、為人民做更多的事情,但她知道,在延安,會有她想要得到的答案。
更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在延安,她還會遇到會和自己相守一生的愛人——鄧小平。
一生的靈魂伴侶
卓琳在1937年就參加了革命事業,在工作上一直是兢兢業業、保持謹慎。在平時生活上,她也是一位樂善好施,開朗樂觀的同志。雖然自己的家境不錯,但她從來沒有讓家裡人給自己寄過錢,一直依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家中幾次來信,詢問卓琳生活的情況,可曾吃飽穿暖。
卓琳面對家人的關心,每次都是寫信回覆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稱自己在這裡一切都好,同志們之間相互關愛,像一個大家庭一樣,讓家裡人不用擔心自己。平時在信中,卓琳還會分享自己的作息,和平時發生的趣事。
1938年4月,經過近一年的工作,鑑於卓琳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平時一絲不苟,勇擔任務的精神品格,卓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黨員。
而正是在一年後,她將遇到自己相濡以沫一生的愛人,也是自己真正的靈魂伴侶。
1939年的秋天,卓琳還是一個在學習班的女學生,充滿著青春的活力和能力精彩。當時她還與曾希聖關係要好,一天曾希聖聯絡到卓琳,想請她來到自己家中吃飯。卓琳得知後,爽快地答應了,到了晚上,卓琳準時地來到曾希聖的家裡吃晚飯。
這頓晚飯吃得非常愉快,曾希聖在快吃完飯時,和卓琳說道:“卓琳,你也老大不小了,雖然說也還是年紀輕輕的,但是總要先物色一個吧。”
聽完曾希聖的話,卓琳雖然沒有談過戀愛,但是還是聽出來了曾希聖話裡的意思,這是要跟卓琳介紹一個男朋友,卓琳也是一個直率的人,她藏不住話,連忙問道曾希聖:“我知道你的意思,不就是要跟我介紹男朋友嗎?哎呀,可我這才幾歲啊,我剛工作沒有兩年,我還有很多年可以付出給國家、付出給黨,還是等我工作幾年吧,到時候再說吧,我還想多奉獻奉獻。”
曾希聖聽完卓琳的話,還是沒有放棄,繼續對卓琳說:“你先彆著急拒絕,這次我要介紹給你的,可以一個好同志,雖然他比你大了十二歲,但是工作經驗豐富,思想覺悟高,是八路軍一二九師政委。他呀,還是從前方長征回來的老幹部呢。長征的條件、情況,你也是知道的,是非常艱難的,他都能咬牙堅持下來,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革命戰士呢。你就不再瞭解瞭解?”
原來,鄧小平和卓琳在這一年的秋天,有過一次短暫的見面,兩人見面並未交談過多,卓琳當時也沒有記清楚鄧小平的名字。但是鄧小平卻被這位風風火火的少女吸引住了,又聽部隊中的同志們介紹說,這位女同志名字叫做卓琳,是一位工作積極上進的好青年,曾經和同志們一起吃飯,還調侃著說道“抗戰不勝利,我就不結婚”的雄言狀語。
鄧小平的心中已經對這位一面之緣的少女傾心了,他便委託了曾希聖打聽一下卓琳的心思,這才有了剛才的一幕。
再說回曾希聖向卓琳的第一次說媒,卓琳聽到曾希聖對鄧小平的介紹,心裡暗自想到:這位相親同志到底是誰啊,我也不是嫌棄年紀大,比我年長几歲,也是好的,生活閱歷一定是要比我豐富許多的,我能學到不少東西。但是他雖然是個政委,也是一個工農幹部啊,這下怎麼辦,我們倆相處起來,他一定聽不懂我說的話啊。我還年輕,還是先工作幾年再談吧。
卓琳就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了曾希聖,曾希聖有些惋惜的說道:“那可真是可惜了鄧小平同志的一廂情意了,好了好了,你都和我說了這麼多了,我幫你把意思轉達給鄧小平同志,你放心。”
鄧小平得知卓琳的心意後,還是沒有放棄,他再次委託了曾希聖,再幫自己說媒一次。但是卓琳這一次還是堅決地拒絕了,明確表示了自己的態度。
曾希聖找到鄧小平,轉達了卓琳的堅決拒絕的看法,鄧小平還是沒有就此放棄,他對曾希聖說:“既然她態度這麼堅決,還是要麻煩你最後一次,你看看能不能告訴卓琳,我想和她見面親自談談,就算結不成伴侶,我也想結交這一位優秀的女同志。”
曾希聖將鄧小平的原話轉述給了卓琳,這次卓琳同意了和鄧小平見面溝通的請求,兩人便相約在了曾希聖的家中見面談話,到了約定的時間,兩人早早地就到了曾希聖家中。
在曾希聖的家中,兩人見面還是很順利的。卓琳首先認出來了這位同志,原來這就是一直提到的鄧小平,鄧小平自然不必多說,也是非常欣喜地與卓琳交談。這一次的會話中,鄧小平向這位卓琳同志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希望卓琳能夠多瞭解自己。卓琳也簡單地說明了一下自己的家鄉和態度。
雖然是第一次交談如此長時間,但二人並沒有拘束,效果很好。
後來兩人在曾希聖的家中又見面了一次,這次鄧小平經過上次的談話,有了對卓琳的瞭解,這次他談了談自己的夢想和心中的希望。
聽完鄧小平的侃侃而談後,卓琳對眼前這位樸實憨厚的同志有了新的認識,他打破了自己對工農幹部的刻板印象,這位同志,言辭不凡,對於時事都有獨到的看法和見解,胸中是有知識底蘊存在的,是非常有思想、有看法的一位同志。卓琳心中對鄧小平的好感油然而生,加上鄧小平懇切的語言,卓琳心中動搖了。
在談話結束後,二人的心意已經十分明顯,卓琳答應了鄧小平的求婚。
這對相差12歲的革命伴侶,還是在對彼此的欣賞中,決定牽手,一起走過餘生的風風雨雨。
相濡以沫陪伴數十載
兩人經過簡單的婚禮後,便算是正式結婚了。婚後,卓琳跟隨鄧小平回到了太行山,不久後,組織上將卓琳由八路軍總部婦女訓練班,調到了鄧小平所在的一二九師師部。這對革命鴛鴦終於重逢,卓琳也終於有機會和自己的丈夫一起生活、戰鬥了。
二人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幸福,雖然性格不同,但是沒有發生衝突,反而是相互包容、互相扶持生活。
卓琳性格直率開朗,遇到事情沉不住氣,特別是面對一些貪官汙吏的行為,她都會義憤填膺。但是鄧小平卻和她截然不同,他是一位話不多說,但是頭腦清醒的人,遇事沉著冷靜。在生活的磨合下,卓琳逐漸體會到鄧小平這樣的性格的優點,自己衝動的性格也收斂了許多。
此後,二人不管是在沙場上打仗殺敵,還是在後方處理事務,都是形影不離的。兩人說話也是彷彿有許多話題,他們談革命,談時事,在別人眼中,是一對幸福的夫妻。
在鄧小平剛剛來到解放後的上海時,大城市的生活讓兩人都有些不適應,鄧小平的工作很多,很忙,這時的卓琳剛剛懷上孩子,鄧小平還是會在工作之餘,細細關心卓琳的生活。有時候工作的非常累,回來都不想說話,鄧小平還是會和卓琳說上兩句,再去睡覺,他不想將工作的壓力帶給卓琳和自己的生活。平時卓琳吃飯時,鄧小平也都會陪她一起吃,她吃什麼,鄧小平就吃什麼,但是更多時候,都是鄧小平看著卓琳吃飯,因為他的工作太累,什麼都不想吃。
兩人的生活穩定後,鄧小平提出想要去看一下自己的前妻張錫瑗的墓。
張錫瑗是和鄧小平共同參加革命事業的同志,感情非常好,但是令人惋惜的是,張錫瑗英年早逝,鄧小平只好忍痛將她葬在了上海的一個公墓當中。
鄧小平提出這樣的請求後,卓琳爽快地答應了,並答應和他一起前往祭奠這位英年早逝的同志。鄧小平和卓琳經過一些瞭解情況的老同志的介紹,才找到張錫瑗的墓地。兩人一起早早地來到這裡,送上了最新鮮的花,還有一些剛做好的點心。
後來兩人的感情還是非常要好,搬到北京後,鄧小平的工作更忙了,一天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卓琳知道鄧小平為難,便主動和鄧小平說,“你就放心工作吧,家裡的老人、孩子,都有我好好照顧著呢,你不用擔心。”
在照顧孩子的生活方面,卓琳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每個孩子都喜歡不同的東西,她又喜歡讓孩子朝各自喜歡的方面發展,卓琳就買了各種各樣的課外書,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一些新奇的知識,孩子們都會聚在一起討論學習,久而久之,所有孩子學得東西豐富也詳細。
鄧小平也為有這樣一位聰慧持家的妻子而高興,當他回家吃飯時,家中都是一片愉快的景象,鄧小平因為工作的疲憊也都一掃而空。
但是在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還是離開了心愛的卓琳和孩子。
鄧小平逝世後,卓琳非常的傷心,幾次落淚,但是她明白,鄧小平雖然走了,但是自己還要照顧孩子,她還是堅持著生前的狀態,時刻教導著孩孫。
後來在香港、澳門迴歸時,黨中央還批准了卓琳代表鄧小平前去觀禮,看著終於回到祖國懷抱的土地。
在2009年7月29日,這位端莊、賢惠的夫人,也離我們而去,去和鄧小平相見了。她逝世的訊息引起了全國上下的悲痛,也許在新時代的年輕人眼中,很少有人知道這是誰,是一位怎麼樣的革命戰士,但是今天她的故事還在被繼續傳頌,總有人將這些英雄的事蹟傳揚下去。
在她逝世的第二天,全國各界的花圈放滿了鄧家院,這位一生樸實節儉的老人,在死後有了一場盛大的喪禮。
卓琳同志的遺體告別儀式則是在同年的8月10日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受邀前來的有上千位人士。許多曾與卓琳有過工作交情的同志,得知卓琳去世的訊息後,也紛紛自發前來祭奠這位昔日的夥伴,她在工廠時,經常把自己的口糧分給更加需要的人,是一位善良可愛的同志。
在鮮花、翠柏中,卓琳老人安詳地躺在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之下,她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但是在我們心中,將永遠記得這位老人,她不僅僅是鄧小平的夫人,更是為我們祖國奉獻了一生的革命鬥士。從參加革命者之後,她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堅持為祖國、人民奉獻一切,永遠有人記得她所付出的一切!
創作不易,覺得文章還不錯的朋友不妨點點關注支援一下,關注博覽歷史,重溫過往故事。感謝您的閱讀,咱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