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 MARK: V
我使用水月雨動圈耳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水月雨還不叫水月雨的時代,當時的水月雨還只是一個被很多貼吧與論壇網友認為是 DIY 的小廠牌,生產一些在當時看來頗具考古意味的平頭耳塞。再後來水月雨成為水月雨之後,我入手了和 VX Pro 同一時代的 IX,全銅腔體,感覺有一股做舊的痕跡,聲音在今天看來很難說得上在低價位上有很強的競爭優勢,但是我個人卻還算比較欣賞。有時候我在想一個擅長於做平頭耳塞的廠家在動圈入耳這個品類上能夠做出什麼更多的東西。於是在我開始準備輸出耳機與音訊產品相關體驗內容的2018年,我購買了 Kanas Pro Edition,或者更多人會對於它的簡稱 KPE 更加熟悉。我對於 KPE 的聲音非常滿意,以至於我在知乎首發的兩篇文章裡,其中一篇的核心就是以它為核心的千元動圈入耳橫評,那篇文章也為我帶來了我在知乎的第一波流量。雖然說如今看來微不足道,但卻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批。當時的 KPE 被一些發燒友稱作低頻殘廢的水月聲,但是我當時不這麼認為,作為一個長久的 EX1000 以及 ER4B 持有者,我認為 KPE 的低頻是屬於在當時恰到好處的一個狀態。雖然說考慮到大眾口味,它在飽滿度和厚度上都確實要少一些。於是後來我在專欄文章探索的期間,KPE 的換代產品 KXXS 來了,而我在借聽了幾回後,終究也並沒有下定決心買自己的那條。我對於 KXXS 的低頻表現是不太滿意的,但是我知道這個走向在面向大眾口味的時候是更加適合的,所以說在推薦的時候考慮到素質表現,我仍然會推薦它。過了不久,我便開始聽到一些小道訊息說水月開始有旗艦動圈耳塞的企劃,而我的期待值在當時顯然是並不高的,我當時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於和 Ref 同臺登場的動圈入耳定製產品 Scarlet,可惜一直沒有機會聽到就已經無人問津了。所以等啊等,終於等到了光,我一開始以為按照水月的產品調性可能會把光命名為 Hikari,但是最終英文名字是 Illumination,這點倒是讓我有點意外。
光的整個形態都與我所見過的水月產品有很大的不同。是的,他們開始朝著真正的高階產品線進發了。我個人認為一個耳塞廠家如果同時生產動鐵和動圈產品的話,那麼它能不能夠衝擊高階,並不取決於多單元動鐵耳塞做得如何。最能夠體現研發實力的,其實是它對於動圈或者以動圈為核心的多單元耳塞的把控能力。5000元左右的價位在目前的動圈入耳市場來說,雖然說跟萬元級比起來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但是由於動圈的價格體系已經與聲音並不完全關聯了。那麼作為高階價位來說,光是絕對能夠勝任的。在多次試聽體驗之後,我決定有可能的話儘量找個機會來寫一篇文章,於是感謝我的好友介紹,我得以成功借到樣品並進行了長期的體驗,從而最終來給光下一個屬於我自己的體驗結論。
光的包裝以黑色為主,金色作為點綴,整體顯得相當豪華。包裝的內部排布也顯得非常整齊,雖然說邏輯上來說仍然有比較混亂的地方,但是已經是一個高階產品應有的樣子了。光贈送了多種不同材質、規格的耳塞套,其中包括自家的看家產品 Mis-Tip。Mis-Tip 是水月雨自家的海綿套,一開始被小四黨在小圈子內廣加傳播,被認為是能夠某種程度上解決 ER4 系列佩戴問題的一個選擇,且售價相對於類似方向的 Comply TSX100 系列要便宜得多。後來在選耳機 X-01 釋出之後也成為了標配單品。我之前所接觸的 Mis-Tip 都是細導管版本,光內建的自然是更加適合普通耳塞的正常尺寸版本,有單獨的塑膠盒進行包裝。贈送了一個藍色的皮質拉鍊收納盒,做工不錯,表面質感摸上去也沒有可以挑剔的地方,內部的空間是相對比較大的,防護效能優秀,就是不太方便隨身攜帶罷了。
光的配線,使用了凸針凹座的 0.78mm 2pin 結構,這個結構是我個人在雙針結構多種形態下最喜歡的一個。插入後無需考慮裂母座的問題,也同樣有防護效果。插頭支援更換,這是屬於自家定義的一種基於四針結構的可更換插頭方案,包裝內也附帶了不同規格的平衡插頭。
光的腔體大小要比 Kanas 系列以及 KXXS 都要小一圈,也跟傳統的類公模形態的掛耳方案不太一樣。它的腔體形狀更加規整,像是一個標準的長圓形在一個角上突出一塊進行直角處理。面板的多平面結構也與其他產品不太一樣,正如其名,面板上的幾道稜都是從插針處的一點出發向外擴散,彷彿一束髮散的光線。由於腔體通體金色拋光,在不同的燈光下都有著非常不錯的效果。雖然我個人對於金色的耳機產品並不是很熱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一大堆土豪金的耳機中,光的質感仍然是顯得相當不錯的。做工細節也是屬於水月全系金屬耳塞產品裡最好的一個。腔體採用鈦合金材質,硬度足夠高。表面經過了特別的處理,加入了 TiN 陶瓷塗層,日常使用很難給腔體表面留下什麼痕跡,當然就不用特別擔心劃傷的問題。
光的前腔體開了非常多的孔,這點與市面上常見的動圈耳塞不太一樣。眾所周知,動圈耳塞由於結構的問題需要有洩壓孔設計,但是像光這樣開這麼多、開這麼大限壓孔的還真是比較少見,這使得它在開放程度上也是比較高的。雖然說腔體整體設計比較規整,顯得有稜有角,但是由於大小要比 KXXS 這類產品還小一圈,所以說舒適度上並沒有什麼問題。當然,也比同宗同族的 Softears 家的麻將 Turii 要舒服一些,佩戴好之後看上去也沒有那麼違和。
單元配置方面,光采用了一對直徑為 11mm,振膜材料為液晶高分子聚合物球頂 + PEEK 高阻尼懸邊組合的動圈單元,屬於中大尺寸的單元,這倒是與它相對小巧的外觀形成了對比。本次體驗並沒有拿到那根金色的升級線,所以說在外觀上機金線銀,整體感上可能會受到一點影響。不過畢竟這是原線,我們所有的聲音描述也都基於這條原線。耳套也基於預設的矽膠耳套,而非 Mis-Tip。Mis-Tip 加持之後自然聲音會有更加順滑的表現。
低頻量感並不算多,控制的比較得當,比較注重速度感,收放速度比較快,但是並沒有質感偏緊的現象,而是相對保持在了比較寬鬆的狀態。飽滿度做得還不錯,下潛非常優秀,基音位於中下盤的一些樂器,會有著非常好的表現。氛圍烘托,比點到即止的程度略多些,沒有很明顯的瀰漫感。
中頻厚度適中,人聲距離相對比較近,偏向並不明顯,口型還原能力在這個價位算是不錯的。男聲表現有一定的厚度,表現聲線較粗的男聲時會感覺到了顆粒感比較少,整體比較順滑。聲線較細的男聲表現則在這個價位上算是相當優秀的。女聲就不用說了,算是水月的一貫長項,音色渲染不算多,但是各種細節和耐聽度都做得無可挑剔,線條感也比較突出。
樂器方面,用光來聽大部分的絃樂器都能帶來非常好的體驗。無論是中、小提琴還是吉他,尤其是尼龍弦吉他,樂器本身的質感反映得非常好,音色也相對比較準。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渲染,但是對於本身的樂器質感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大提琴的拉弦細節保留的不錯,泛音相對比較充沛,但是形體感相對來說還有比較明顯的進步空間。這點在聆聽一些大提琴獨奏的時候,可以較為明顯的感知到。管樂器表現在高價動圈裡面也是屬於中上的一個水準,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光對於圓號以及大號的表現的。同樣,泛音控制的不錯,基音的音色也比較準。打擊樂器有一定的刺激感,但是 Kick、Snare 也並不是特別抓耳,在聽感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聲場規模感不算很大,但是這次橫向有了非常好的一個空間感,聲音的“高度”表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但縱向其實還可以再拉開一些。人聲與樂器之間的分離度還不錯,但樂器之間的分離度其實跟更加高階的動圈耳塞比如說 Turii 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瞬態表現出色,動態則相對不那麼突出。解析能力在5000檔來說是中規中矩的水平。
光不是完美答案,這點相信水月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相對於更加高價的兄弟 Turii 來說仍然不差的音色表現,保持了自己優秀綜合素質的光顯然有更加突出的價效比。而且在如今這個高階動圈耳塞價格體系崩壞的時代,光的出現其實能夠給市場帶來一些相對合理的方向。我個人是喜歡光的,但是並不認為光的優秀能夠超出它的價位太多。5000元檔的耳塞本就已經是相當貴的了,而這一點已經被很多發燒友忘記。顯然,Turii 在很多樂器的音色上會更加取悅於傳統發燒友,但是對於很多現在發燒友來說,光的表現其實也完全能夠符合他們的口味需求。目前來看,光作為水月雨的旗艦動圈耳塞產品是足夠勝任定位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由於光的表現符合我的預期也讓我比較滿意,所以某種意義上也推動成為了我購買 Kato 的一個動機,那麼具體 Kato 是怎樣的一個表現呢?將在後面更新的文章中仔細聊一聊,光的故事就先到這裡。
【屑嚯】系列特有的購買前建議:
不建議對於密度有較高要求的燒友購買,不建議對於價格非常敏感的消費者購買。
建議看重寬鬆的動圈特性和素質之間的平衡的燒友購買,建議對於絃樂器為主小編制器樂愛好者購買。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Nov 2021
您可以在知乎、公眾號、嗶哩嗶哩、頭條、YouTube、虎撲識貨、新浪微博等平臺發現更多署名為 KingTsui 或 The TDS Studio 的圖文影片創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