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是在浪費國家教育資源.......回去把店關了”,2014年某期《中國青年說》節目上,格力總裁董明珠怒懟一名青年創業家的影片,引起了大眾熱議。
面對董明珠的質疑,他據理力爭,稱知識不應該成為一個人選擇的束縛,現在年輕人缺的不是選擇,而是經歷。
他直指像董明珠那樣的上一輩人,給年輕人試錯機會太少,容忍度太低。
不得不說,這反駁也是十分霸氣了,不過,也足見他對自己的選擇是十分自信,充滿底氣的。
這個霸氣又自信的青年就是張天一,一個90後北大法學碩士高材生,畢業後沒有選擇當西裝革履、年薪百萬的光鮮大律師,而是另闢蹊徑,鑽進小廚房,當起了米粉店的老闆。
如今幾年過去,這位霸氣外漏的高材生又過得怎樣了呢?
張天一,1990年出生的湖南娃子,自小他就是別人家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成績優秀,還頗具主見,尤其喜歡透過寫文章表達自己的見解。
擁有這樣一個優秀的兒子,他的父母也是奔著培養高材生的勁頭,用心地栽培他。
高考時,張天一是奔著北大去的,不過考語文時,他又忍不住彰顯了一把自己的個性, 寫了一篇“另類”的作文,結果直接得了個零分,斷了他的北大之路。
幸好,他的其他科目考得不錯,讓他最終得以順利考進北京外國語大學。
大學期間,張天一也是一個不安分的主,不甘心按部就班地當一個乖學生,於是利用業餘時間在學校旁邊開了一個餃子館,做起了生意。大學期間,他就賺到人生中第一桶金——80萬。
雖然搞起了副業,不過人家可一點沒耽誤學業,學習成績照樣出類拔萃,本科畢業後,還憑實力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碩士。
碩士畢業後,同學們都紛紛湧進高薪體面的律師行業,可是張天一又搞起了特立獨行,他拒絕了幾個大律師行的誠意邀請,轉身跑去開起了米粉店!
身邊的親朋好友都不理解他的選擇,在他們看來,開米粉店並不需要多高的學歷,小學生也能開起來,一個北大碩士生開米粉店,不是大材小用了嗎?
不過,外界的不理解,並不能動搖張天一的決定,因為對於自己的這個決定,他可不是一時衝動,而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
在此之前,他就去做過市場調查,發現北京的律師行業趨向飽和狀態,同時他又發掘到家鄉的米粉物美價廉,具有巨大的市場前景。
就這樣,他一拍板,決定開米粉店。
2014年,張天一在北京國貿大廈的一層樓租了一個30多平米的店面,開了一家叫伏牛堂的米粉店,主營湖南的牛肉米粉。
創業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特別是餐飲業,更是公認的最辛苦的行業之一,張天一一開始,也是艱苦熬過來的。
創業初期,由於沒有那麼多資金請員工,他就一個人活成了一支團隊,擔起了廚師、服務員、會計的工作,每天起早摸黑地在米粉店忙個不停。
與此同時,他也意識到,市面上米粉店琳琅滿目,要從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提升品質、服務和口味,做到人無我有,擺脫同質化競爭。
為此,張天一積極地向有經驗的米粉老師傅討教做米粉的經驗,並且嚴格把關好食物的來源和搭配,保證為食客提供新鮮、美味的米粉。
在他的用心經營下,伏牛堂贏得了一大批食客的喜愛,小小的米粉店經常出現門庭若市的暢旺景象。
當時餐飲界主流是傳統的線下業務,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極大地受到店面面積、地理位置和經營成本的侷限。
雖然伏牛堂線上下做起來了,但張天一併不滿足於此,他致力於開拓新的銷售渠道,提高米粉店的業務量。
此時,他敏銳地察覺到,餐飲界開始流行起線上營銷新模式,於是張天一瞄準這一商機,開始在網際網路上砸錢做推廣。
同時,他推出一些簡易的促銷活動,比如客戶透過集點贊數可獲得免費贈送米粉。慢慢地,伏牛堂在線上聚集起了粉絲流量,品牌知名度也在線上做起來了。
張天一的創新思維,讓他在線上餐飲領域早早地搶佔了一塊蛋糕,伏牛堂成了知名的網際網路餐飲品牌。
2015年,國家總理還造訪了他的米粉店,與他進行交流,張天一跟總理分享了米粉店線下+網際網路的經營模式。
如今,這種經營模式已經在餐飲界遍地開花,但在當年,卻算是個創新的嘗試。
後來,有投資者看好張天一的經營模式,對他的米粉店進行了投資。有了資金支援後,張天一開始了擴張之路,大肆開設連鎖分店。
為了保證口碑,他對食材、配料、口味、包裝、製作工序、供應鏈等進行了標準化的管理,保證每家分店的品質、服務都達到統一標準。
例如,米粉原料只採用直鏈澱粉含量大於25%的早稻秈米;配方中的花椒原料產地嚴格把控;每道產品出廠時要進行辣度測試,牛棒骨熬湯時長要超過4小時等。
這種標準化作業讓每家分店的運營變得井然有序,也讓他米粉店打下了好口碑。
同樣是開米粉店,為什麼有些人開了幾十年,還是偏安一角、藉藉無名的小店,甚至有些人開著開著就被市場淘汰了,而張天一開米粉店卻開出了花?
這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他認識到品牌效應的力量,並且善於利用網際網路為品牌造勢。
這個熱愛寫作的米粉總裁,也是對品牌營銷很有一套的自媒體達人,為了打響品牌,他曾寫過一篇《北大法律碩士畢業生辭職賣米粉》的文章,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
這篇極具反差效果的文章一登出,頓時引爆網路,他的米粉品牌也被大眾熟知。
張天一本人更成了網路紅人,頻頻被各大媒體邀約,上電視、錄節目、做訪談,張天一的每一次媒體曝光,都為他的米粉品牌收割一波知名度。
此外,他還在各大雜誌如《中國青年報》、《讀者》上發表文章,更著書立作,出版了《伏牛傳》等書作。同時,他還在各大電商平臺推廣品牌,鞏固品牌在電商領域的地位。
打響品牌知名度後,張天一開始擴大線上銷售業務,他推出了盒裝米粉,在各大線上購物平臺銷售,很快就做出了名堂,達到了幾十萬盒的月銷售量。
2018年4月,張天一將品牌名由“伏牛堂”改成“霸蠻”,“霸蠻”是湖南方言,形容一個人肯吃苦、堅韌的性格,而這正是張天一想要傳遞的品牌精神。
同年,張天一再次創新,推出無界餐飲模式,讓食客可透過門店、外賣、線上、零售店快消品貨架等消費渠道去體驗霸蠻米粉。
為了活躍流量,加強與顧客的連結,霸蠻還採取了社群營銷模式,建立起餐廳社群,透過微信群、線上線下活動等,連結食客。
目前,餐廳社群人數已經達到20多萬人,他們成為了霸蠻的中堅消費群體。
品牌改成霸蠻後,張天一又透過融資手段,獲得千萬資金支援,用於門店和業務擴張。
隨後,霸蠻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地開設了60多家門店,品牌市場估值達五億。同時,霸蠻這種結合“AI大資料+線上電商新零售+外賣O2O+線下連鎖體驗店”的創新經營模式,也讓它成為線上線下數一數二的餐飲品牌。
此時的張天一可謂意氣風發,運籌帷幄,對未來充滿自信。然而,創業有風險,特別是不可預見的風險,更是令人猝不及防。
2020年春節前夕,張天一在朋友圈發出了壯志宣言:“今天起,一天一家新店,開到年三十前。”
按照他的計劃,2019年年底到2020初,霸蠻要在北京和天津地區開設十多家新店。
正當他正在大刀闊斧地投入資金擴張新店面時,一場滅頂式的危機降臨了。
2020年初,一場新冠疫情的全面爆發,讓多個行業蒙上了一層厚厚的寒霜,餐飲業更是首當其衝。
張天一的霸蠻米粉店,也難逃一劫。他的六十多家門店,不得不關門暫停營業,正在裝修的新店專案也暫停下來,收入歸零。
六十多家店的店租,500多個員工等著發薪,公司每個月要支付各種支出將近兩千萬。
人貨滯留,資金告缺,突如其來的危機,對躊躇滿志的張天一而言,如當頭一棒。不過,處事冷靜又聰明的他,很快就鎮定下來,開始謀劃應對之策。
疫情期間,線上電商火熱受捧,本身就擁有成熟電商經驗的張天一,迅速調整策略,帶領全體員工,將業務渠道全線轉移到網路直播賣貨。
眼下,線上營銷成了救急的唯一希望,為了全力衝業績,挽救公司危機,張天一將員工分為兩批,日夜輪流直播。
就這樣,霸蠻員工們個個在直播平臺熱火朝天地賣起米粉來,張天一也親自參與直播賣貨,鏡頭前的他,激情洋溢地跟食客推薦自己的產品,吸引了不少粉絲。
在他和團隊的日夜拼搏下,他們連開了1000多場直播,並取得了亮眼的業績,日均營業額數十萬,最多一天衝到60多萬。
讓張天一欣慰的是,他們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半個多月後,一筆600多萬的直播賣貨進賬,成了支撐公司熬過資金危機的及時雨。
疫情穩定下來後,霸蠻全部分店重新啟動,運營再次恢復到正規。趁著這股熱潮,公司又在電商平臺開設了一家新店,新店一開張就業績火爆,甚至一度超過線下業績。
2021年,張天一再次利用直播電商的威力,把米粉帶進薇婭直播間,一分鐘就賣出了10幾萬份,銷售額高達500萬。
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辛、企業發展壯大的歷練以及疫情市場危機的考驗,張天一再次堅定了自己的選擇,這個北大碩士法律高材生也進一步向社會證實了自己的經商實力。
今年9月,張天一在2021北京餐飲品牌大會上解讀了未來餐飲的新趨勢,足見這個新生代創業代表已經在餐飲界佔據一席之地。
張天一,這個餐飲界的90後霸氣總裁,如今已經獲得多項榮譽和頭銜,比如“中國創業新星”“福布斯亞洲30位30歲以下青年企業家”“中國90後10大影響力人物”及北大青年CEO俱樂部執行理事等。
結果證明一切,對於張天一如今的成就,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覺得,一個北大法律碩士選擇開米粉店,是一個糊塗的選擇,而是會對他豎起大拇指。
縱觀張天一的成長之路,會發現他一直很清楚自己的需要的是什麼,也知道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所在,並且一旦有了目標就堅定地朝前走,為此付出各種辛苦和努力。
有那麼一句話:做對的事情,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
這個90後的小夥子,從不給自己設限,也不願意隨波逐流,而是追隨自己的內心,堅定自己的選擇,勇闖自己的天地,可謂人間清醒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