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文化的文明大國,在這遙遙歷史長河中,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展現了不同朝代的魅力,戰亂,安泰,市井,商政,匠心,文藝,每一個字眼彷彿都在訴說著那個不同的年代。如果說歷史文獻是用文字為我們傳達了一個時代的樣子,那麼儲存至今的文物則是以藝術的形式展現了曾經的朝朝暮暮。前篇文章我們整理了部分省份的珍貴文物,今天我們繼續來整理上篇沒有提到的“鎮省文物”。
寧夏:明代牛皮封面手抄描金《古蘭經》(這本《古蘭經》曾由寧夏西吉縣南大寺阿訇關清錄祖輩數代珍藏,歷史價值極高,後捐贈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天津:雪景寒林圖(北宋畫家范寬創作的一幅絹本水墨畫,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吉林:蘇軾二賦(《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可以說是我們吉林省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屬於國家一級文物。是現存為數不多的蘇軾書法作品之一)
黑龍江:金代銅坐龍(1965年出土於黑龍江省阿城市南城城牆邊,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
青海:銅鎏金觀音造像(國寶級文物。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平)
銅鎏金觀音造像
河北:西漢劉勝的金縷玉衣(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階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當時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 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山東:紅陶獸型壺(1959年出土于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山東省博物館收藏)
陝西:西漢皇后之璽(1968年在陝西省咸陽市韓家灣公社出土,現收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是漢代皇后玉璽的唯一實物資料)
西漢皇后之璽
安徽:楚大鼎(又叫鑄客大鼎,1933年壽縣楚幽王墓出土,收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浙江: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此展品為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劍格兩面鑄雙鉤鳥蟲書銘文,正面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為:者旨於睗。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戰國越王者旨於睗劍
湖南:西漢直裾素紗蟬衣(國家一級文物,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素紗蟬衣
重慶:西漢偏將軍印章(此印系龜紐方形金印,篆刻印文“偏將軍印章”五字三行,1982年市民劉定全在嘉陵江邊拾得,捐贈給重慶市博物館收藏)
貴州:東漢銅車馬(銅車馬是東漢時期的銅鑄文物,與銅奔馬同時挖掘出土,象徵東漢時期擁有強大的武裝官僚勢力,蘊藏著極為豐富的史學知識和文物內涵)
廣西:西漢翔鷺紋銅鼓(西漢時期的金屬器,入土時胸腰已截開,1972年出土文物,現收藏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海南:宋青白釉花口鳳首壺(燒製於宋代,2002年國家文物局利用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徵集專用費用從日本購得,2008年11月15日入藏海南博物館)
臺灣: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於陝西岐山(今寶雞市岐山縣),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文物出土是考古研究的重要依據,使我國的歷史更加完整,也讓我們看到了曾經的輝煌與精彩。當然也有部分網友認為古物就應該繼續在地底深埋,這也是對古人的一種尊重。那麼,你認為文物是重見天日好還是繼續沉睡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