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風的自我檢測
中風病即突然發生的腦缺血或腦溢血,由於腦部血液供應障礙造成的區域性損傷,腦溢血、腦血栓形成的急性發生,皆為中風,也叫卒中,中風的發生一般是有預兆的。
如能掌握這些特點,積極預防將有特殊的意義。
二、中風早期徵兆有以下幾點:
1、同側區域性或肢體出現麻木、軟弱無力、嘴角歪斜、流口水,這是因為暫短的頸內動脈供血不全的結果,也是中風的第一訊號,有了這個訊號、約有1/3的人遲早會發生腦中風。
2、突然出現說話困難,或聽不懂別人說話,偏盲,單眼黑朦,提示大腦中動脈供血不全,影響了皮層的語言和視覺中樞。
3、突然感到眩暈、足底發輕、站立不穩,睜眼時覺得周圍物體搖晃、旋轉、四周物體有跳動感,或突然兩腿發軟,猝然跌倒,但倒後症狀又減輕等變化,說明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
4、短暫的意識不清或嗜睡。
5、突然出現難以忍受的頭痛,尤其是侷限性的劇痛,伴有噁心或嘔吐,多是腦動脈內壓突然升高、腦出血的前驅徵兆。
總之,上述這些症狀,不管持續地久暫,都是腦中風的早期訊號,不可忽視。當出現症狀時,應儘量安靜下來,臥床休息,尋求解決辦法,在醫生指導下堅持治療,可能避免中風的發生。
三、中醫防治有高招!
中風,從名字上來講,是從哪兒來的呢?是從風上得的。一般來說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外邪的風,另一種就是身體裡面的風。
在身體裡,肝也是主風的,所以它叫肝風內動。有時候兩種風一結合起來,就會導致人發生神經系統的疾患。不管是血壓高引起的,還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中風,都是大腦缺血、缺氧,對神經系統進行壓迫的結果。或者是某些神經系統受到了損壞,從而導致對軀體不能正常支配,在中醫範疇裡邊,我們就叫中風。
中風這種疾病,也是可以用艾灸進行調理的。中醫史上有位名醫叫承淡安,他本來是一個針灸大家,是研究針和灸的。他後半生特別推崇的就是艾灸。為什麼呢?
他在治療一個有十多年中風史的病人的時候,就用艾灸的方法給治好了。
他因此而感慨說:“灸法之功偉哉!”就是艾灸太偉大了,它不是針藥或者藥食之力所能比的。所以他認為,治療中風,艾灸比其他方法都要好。
現在中風的人越來越多了,簡單的手腳麻木,這已經是中風的先兆了。還有一些舌頭不靈活的,像這些凡是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的,都有可能是中風,或者說是中風的前兆。這時候,可以進行預防,預防的時候,可以灸百會、足三里,這裡還可以加上風門。凡是神經系統的疾患,大都可以灸百會穴。
百會穴怎麼找呢?首先把兩個耳朵往前折,一折以後會出現兩個耳尖,把這耳尖向上連線,連線的正中點,就是百會穴。這個穴位不光只是對中風可以使用,像失眠等神經系統的問題,包括情緒、心志不好,或者是憂鬱症,這些跟神經系統有關的疾患,都可以使用百會穴。而且它可以降血壓,血壓低的灸這兒可以升血壓;血壓高的灸這兒可以降血壓。它是進行雙向調節的一個穴位。
灸這個穴位時,用艾絨直接灸。事先可以拿一塊兒小膠布,上邊切個眼,把這個眼正對著百會穴貼著,這樣灸的時候就不容易燎到頭髮。注意這個眼不能太小,否則把這膠布都燒了。做直接灸的時候,為了使艾絨好放,可以先抹點兒凡士林油,這樣可以起到粘合的作用。在以前,多用大蒜,切成片以後用蒜側面那個汁在這個穴位上一抹,擱點兒艾絨就粘上了,要不然面板乾燥的人放艾絨時容易掉。
治療方面,一般以百會穴調治大腦神經系統的問題,然後再取區域性附近的穴位,比如說上肢患側的肩髃穴,患側的曲池穴,當然也可以加灸合谷穴、環跳穴、陽陵泉穴。如果肝氣鬱結,
經常嘆氣的,還可以加灸太沖穴。這些穴位都是在灸治的過程中常使用的。
提示:文中方法,需要中醫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