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眼下,世界各國正面臨著新一輪“大洗牌時刻”,混亂與動盪仍在不斷蔓延,大變革和大疫情帶來的影響,也深刻地影響著國際局勢。
11月4日,世界又發生了3件大事,每一件都意味深長。
先說第一件事,美國優先?拜登提出了一個新方案,25個國家和地區反對!
3日,據日本媒體報道,為了普及電動汽車,美國提出了一項“稅收抵免方案”,並將其納入了拜登政府的1.75萬億美元支出框架。
據悉,該方案將稅收抵免金額,增加至每輛車1.25萬美元,但僅限於在美國設有工廠並生產的電動汽車。而總部在境外,並生產銷往美國的電動汽車,甚至不能享受過去的優惠政策。
而此訊息一出,包括歐盟、德國、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在內的25個國家和地區,由各自的駐美大使聯名,共同向白宮發去了聯合公開信。
在信中,25位大使指責美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新方案又和美國所主張的“氣候政策”自相矛盾,且會導致可供美國民眾選擇的電動汽車款型驟減。
對此,怎麼看?
1,美國的傳統車企著急了,拜登政府也焦慮了,
今年4月,美總統拜登就已經公開表示:“(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遠遠落後了”。不錯,儘管美國擁有特斯拉,但美國還有更多的像福特、通用一樣的傳統車企。
毋庸置疑的是,在遠超萬億量級的電車市場,以中日德為代表的汽車製造大國,相較於美國已經掌握優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本土車企需要更多的支援,拜登承諾的1700億美元補貼還遠遠不夠。
2,為了踐行“美國優先”,白宮甚至連盟友都不放過。
必須要指出的是,美國一向自詡為“自由貿易的堅定捍衛者”,可真相卻是美國不止一次違反WTO世貿規則,並實施了很多不合理的貿易保護措施。
要知道,汽車產業可謂是“製造業的明珠”,其產業鏈甚至能貢獻一國10%左右的GDP。更何況,在電車這一新領域,可以為美國創造海量的就業崗位。
顯然,利益面前無盟友,一向霸道的美國能允許“自己喝湯,盟友吃肉”嗎?
3,要注意事情實際發生的時間點,很難不引人聯想。
須知,這份聯名信的落款時間是10月29日,第二天就要召開G20領導人峰會,緊接著還有長達2周時間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COP26)。
而這兩場峰會,聚焦的都是氣候與環保,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這樣一個關鍵節點,美國的眾多盟友卻聯手施壓,勢必是為了在接下來的一系列談判中,爭取到更多的籌碼。
還要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想要“重塑美國的領導力”,力爭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成為領導者,絕對少不了盟友的配合。
可是,“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而電車這塊“大蛋糕”,就是美國盟友向拜登開出的價碼:一句話,得加錢!
接下來,談談第二件事,還不死心?烏克蘭繼續造謠:俄羅斯在往邊境增兵!
就在今天,烏克蘭國防部副部長馬利亞爾表示,據可靠情報顯示,俄羅斯將在12月至1月間,往俄烏邊境增加兵力。
不得不說,烏克蘭確實“嘴硬”。
要知道,針對美國媒體釋出的“俄羅斯正在往俄烏邊境增兵”這一訊息,俄方已經做出澄清。
在美媒公佈的衛星圖片中,俄軍只是在斯莫稜斯克州部署兵力,而該州並不與烏克蘭接壤,這很明顯是俄方正常的軍事調動。
因此,俄外交部發言人甚至在今早表態:“這不僅僅是一個假新聞,而且是美國媒體界的虛假活動”。
毋庸置疑的是,俄羅斯早已看清問題的本質,可烏克蘭卻依舊在“睜眼說瞎話”,實在是讓人感到既可悲又可笑。
對此,怎麼看?
第一,不得不說,烏克蘭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堪稱是“忠心耿耿”。
畢竟,在美國媒體的謊言被戳穿之後,烏克蘭依舊不願鬆口,硬是想讓俄羅斯坐實“往俄烏邊境增兵”的惡名,不愧是美國心中的“反俄馬前卒”。
至於烏克蘭的想法,無非是想要渲染緊張局勢,為加入北約找理由罷了。再不濟,爭取西方的軍事援助也不錯。
第二,這是一套“組合拳”,美國的小心思不難猜。
要注意,美國海軍的兩艘軍艦,已經駛入了緊鄰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黑海。可以說,這是實質性的軍事威脅,而汙衊俄軍增兵一事,則是“輿論戰”。
同時也別忘了,美國中情局局長昨天剛剛秘密訪俄,可見“邊打邊談”是美國的老把戲了。
第三,“俄烏問題”是老生常談,美國挑起俄烏矛盾的手段也很嫻熟,只要有需要就會不吝使用。
至於現在,氣候峰會、伊核談判以及第二次“普拜會”這三件事,美俄都存在利益衝突,正是烏克蘭上場的“最佳時機”。
只是,大國博弈、小國遭殃,烏克蘭可再別“一條道走到黑”啊!
最後,簡單聊一下第三件事,埃及總統府宣佈:12月起正式“遷都”!
當地時間3日,埃及總統府發表宣告稱,根據埃及總統塞西的指示,埃及政府將從今年12月起,開始遷往新行政首都。
實際上,“遷都”計劃是在2015年就確定的,當時埃及政府表示,將用五到七年的時間,興建一座新的行政首都,用來承載開羅的各大政府機構。
據悉,新行政首都將建設在開羅以東的一片沙漠之上,大約位於開羅和蘇伊士運河之間,佔地面積為700平方公里,至少有110萬套住宅,可容納500萬人居住。
不錯,建設這個行政首都的目的,就是為了緩解首都開羅的“人口大爆照”。
作為埃及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開羅不僅是埃及最大的城市,也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只不過,超2200萬人居住於此,導致開羅也面臨著極其嚴重的交通擁堵和大氣汙染問題。
正因因此,埃及政府才規劃了這一專案,目的是在疏散人口、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也將商務功能一併帶去,使之成為埃及的政治和金融中心。
不得不說,這個計劃很宏大,野心也不小。但所幸的是,在中建公司的深度參與之下,埃及新行政首都的一期建設工程終於“結出碩果”。
可以預見的是,這座城市將為埃及經濟注入新動力,蘇伊士運河和紅海地區都將受惠,全世界也因此見證了“基建狂魔”的速度與質量。
有理由相信,未來類似的合作專案還會更多,因為這是兩國關係的典範,更是“合作共贏”理念的生動詮釋。
相比之下,貪婪無度的美國,已經落了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