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過拉肚子的體驗,有時是在一陣腹部絞痛之後,伴隨幾個屁到來的波濤洶湧的便意,讓你必須要奔向廁所,隨著一陣排山倒海,瞬間感覺通體舒暢。
而有時則是沒有腹痛感,僅僅只是放屁次數增多、大便排出不成型!
在臨床上,拉肚子的學名為“腹瀉”,它是消化系統疾病最為常見、較典型的症狀表現。
但是,腹瀉未必就是疾病到來的訊號,有很多因素都可能會影響腸道正常形成、儲存和排出糞便。
比如以下幾大因素,都會造成排便、腹瀉、放屁的次數增加:
1、飲食影響
大便形成、儲存和排出的過程,都是在腸道內完成的。食物經過了胃、胰腺、肝臟的消化,配合進入小腸吸收之後,剩餘的食物殘渣就會逐漸變成糞便、排出體外。
所以,大家吃進腹中的食物,就會對糞便狀態造成影響。比如近期吃下了大量產氣食物、油膩或含蛋白質過多的食物、含有病原體的食物等,都可能會造成腹瀉、放屁次數增加;
2、情緒影響
腸胃功能紊亂想必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它在臨床也被稱為胃腸神經官能症。要知道,人體任何的活動,都是大腦支配神經產生的結果,腸胃蠕動也離不開神經系統的運轉。
如果近期處於情緒過度緊張、過於焦慮、生活或工作困難、巨大的情緒打擊等環境中,這種不良情緒就會透過大腦皮層導致下丘腦功能紊亂,繼而影響到腸胃道功能。
這種非器質性的病變,會造成多個異常症狀,比如患者排便習慣紊亂、腹瀉、放屁次數增加、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3、病原體感染
腸道原本就有大量的菌群,但這些菌群都是互相制衡、在平衡的狀態。一旦有病原體入侵,又或者是某一菌群數量驟增,就可導致腹瀉出現。
這些病原體包括了病毒、細菌、寄生蟲等,而病原體感染又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一般急性腹瀉都與輪狀病毒、大腸桿菌等感染有關。
而慢性腹瀉則和慢性阿米巴原蟲感染、慢性細菌性疾病、結核感染、念珠菌感染等疾病有關;
4、腸道疾病
除了病原體感染之外,任何可影響腸道健康的疾病,都有可能會造成腹瀉出現。
比如腸動力疾病與腸易激綜合徵、小腸吸收不良、大腸癌變、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腸道腺瘤性息肉病等,都會影響到腸道功能、導致腸道蠕動紊亂、菌群紊亂並繼發腹瀉;
5、其他器官疾病
就如上文中提到的一般,從食物消化吸收、到變成糞便,有多個器官都參與其中,這包括了肝膽疾病、胰腺疾病、慢性胃部疾病等。
除此外,如果患者存在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腎上腺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也可能會合並腹瀉。
總而言之,拉肚子看似僅僅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在它的背後卻有多個原因作祟。因此,在頻頻有拉肚子症狀、飲食和生活調整無效時,大家就應當提高警惕並向著疾病方面考慮。
在必要的情況下,還需及時就醫進行相關篩查,以免錯過疾病最佳診斷和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