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本質是人適應環境的一種潛能。智力開發即挖掘人的潛能,提高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的活動,主要途徑是透過教育。德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卡爾·H.G.威特所著《卡爾威特的教育》詳細地講述了老威特的教子過程,其早期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由天賦和遺傳決定的,而是由出生後的早期教育決定的;儘可能早、儘可能多、儘可能正確地開發孩子的智力,這樣孩子就能成為天才。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早期智力開發決定了孩子的未來發展水平。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學習知識和積累智慧的重要工具。嬰幼兒識字和閱讀書籍是早期智力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即詳細講述早期識字如何促進智力開發;然後給出實際生活中嬰幼兒的特點教會孩子識字的具體方式方法。
一、嬰幼兒識字的三大作用
第一,生理發育上,識字能促進嬰幼兒神經網路的發育,使孩子具備天才頭腦的生理條件。
人的聰明才智來自先天遺傳基因還是後天智力開發?近日,中科院院士、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在上海科普大講壇上指出,遺傳基因是正常神經網路形成的必要條件,但形成不同神經網路的很多因素來自後天。人的大腦有上千億個神經細胞。神經細胞相互連線,組成一個複雜的神經網路,實現感知、運動、思維等各種功能。大腦活動時,神經細胞會生成電訊號,透過突觸進行資訊傳遞。在這個過程中,突觸本身具有可塑性,可以改變釋放或接收化學物質的量。“神經可塑性是神經系統進行資訊處理的關鍵,也是大腦認知學習的關鍵。”
神經可塑性是所有認知行為的基礎。大腦在學習時會產生突觸功能和結構上的修飾,神經系統就會產生認識行為上的改變。神經元在人出生前就已經存在,但是神經網路大部分是在出生後形成的。塑造神經網路的主要因素是後天環境和經驗引起的電活動。人在出生後,具有不同功能的網路都有一個關鍵的形成期,例如視覺系統形成的關鍵期為1-3歲,語言系統則在2-7歲,抽象與邏輯則在12歲左右。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在功能上發生聯絡的部位,也是資訊傳遞的關鍵部位。關鍵期內的電活動可以穩固或修飾神經突觸連線,對網路成形有重大影響。突觸連線越多,腦功能越好。人的記憶或知識的學習即靠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突觸的建立而形成。圖1是突觸的建立過程。
圖1 突觸的建立
孩子在出生時大腦有上千億的神經細胞,兩歲時這些細胞之間的連線就變得非常複雜。腦細胞間連線越豐富的孩子就越有學習力。因此,不難理解孩子兩三歲能學會人類的大部分語言,記住見過的物品。這些所有記憶的內容都需要神經網路的突觸建立而實現。圖2就是一個人類腦部神經網路突觸不斷建立的腦回路模型。
圖2 不同年齡段腦細胞迴路網連線模樣
嬰幼兒的記憶方法是採用右腦拍照式記憶,可以使只看到過一次的事物像照片一樣印在腦子裡,記憶量大、快速,且記憶質量很高,一旦記住就很難忘掉。中國漢字具有音、形、義三方面的特點,每個漢字都是有機聯絡的符號刺激物。教嬰幼兒識字即給嬰幼兒建立一個刺激其腦部神經網路突觸大量建立的環境,有力促進腦部發育,奠定一個天才的物質基礎。
第二、嬰幼兒識字增大孩子詞彙量,能同時促使孩子“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同步發展。
智力的第一因素是語言(聽覺語言和視覺語言)能力,而語言能力主要取決於詞彙量,教孩子儘早識字,會使他的詞彙量迅速增加。人的語言分為聽覺語言(聽話說話)和視覺語言(識字閱讀)。聽覺語言作用於聽覺器官,主要用於日常對話和交往。視覺語言作用於視覺器官,它是人類高層次的語言,能發展成無聲的內部語言,即“思維流”。掌握視覺語言,並由它轉化形成的內部語言,建立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如果一個孩子的視覺語言滯後發展,錯過了人生早期這一發展最佳期,其所受到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提倡嬰幼兒識字,主要是讓孩子習慣世界上還有“字”和“書”這種東西,而且知道大家都喜歡讀它。像孩子看慣了“物”,就能隨時隨地辨認“物”—樣,孩子很早形成識字閱讀敏感,並化為習慣,就會從小習慣於用兩種思維工具學習和思考問題,使“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同步發展。
第三,識字促進孩子早期閱讀和知識獲得,培養孩子的思維力,理解力和學習力,建立良好的活躍的思維習慣。
閱讀學習是個體進行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閱讀能力是對一個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素,是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近年來早期閱讀已是我國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視的一個新課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地把幼兒的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元號的興趣。有關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閱讀能力,是在3-8歲期間形成的。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如果不識字,那麼獲得知識的途徑極大受限。一方面,孩子識字,儘管只是模仿大人的讀音,然而這個過程並不是被動的。在饒有興趣的學習中,他要仔細觀察字的形狀(如“眾”字是三個“人”在一起),聯想和字對應的實物和動作(如學“貓”字就想到家裡的小花貓,學“吃”字他就做扒飯到嘴裡的動作),分析、比較新字和認識的某個字的形狀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如教“拌”字,就想到和“打”字都有提手旁,不過一邊是“丁”,一邊是“半”)。顯而易見,識字對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等,都有極大的益處。
另一方面,識字達到一定數量的字之後,便能看書看報,這就又為孩子開闢了一條獲得大量新知識的渠道。研究表明:人的知識有80%是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的豐富又會反過來促使孩子更好地思考,因為頭腦裡積累的材料多了,材料與材料之間相互聯絡、溝通的可能性便會大大增加,這樣孩子思考起來便會更靈敏、更豐富。
二、識字教育的具體實踐方法
下面結合嬰幼兒的特點,給出一些識字教育的具體實踐方法。
其實簡單點說,早期教育就是“從生活中教,在遊戲中學;教在有心,學在無意;玩中有學,學中有玩;對牛彈琴,只管耕耘”。或者說,看見什麼教他什麼,不要認為孩子小,覺得他們聽不懂。其實成人都太小看孩子了,嬰幼兒的記憶力、理解力、接受力都非常強。比如,在家裡經常播放《三字經》《論語》,一段時間後發現孩子會背誦大部分內容。孩子就像海綿一樣,會吸收整個環境。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環境非常重要。這裡給出三種簡單可行的方法。
1.家裡的東西貼字:把家裡的物品貼上相應的漢字,如床邊貼上 “床”這個字,沙發上貼上“沙發“二字,電視機上貼上”電視機“三個字等等依次類推,孩子天天見,很快就記住常見物品的漢字了。
2.巧用字卡片:購買一些無圖的字卡片(無圖是為了避免孩子看圖而不去記字的樣子,同時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也把字卡片稱為字寶寶),利用這些字寶寶給孩子做遊戲,比如把所有動物的字放到一起開動物園,讓孩子挑出“貓”“狗”“象”“鹿”在哪裡啊?把生活常見用品的字組成超市,讓孩子買東西或賣東西,孩子興致盎然,玩的不亦樂乎,既得到了家長的陪伴,又促進了早期智力發育。
3.指讀:帶孩子去玩,遊玩過程中遇到路邊或建築物上的任何字,都有意識地讓孩子看一看,指著讀一讀;每天晚上睡前讀一本書,必須指讀。
由於嬰幼兒精力旺盛,專注時間較短,每次指讀的時間不可太長,可以每次幾分鐘,隨時隨地指讀,讓幼兒在“玩”中學,幼兒玩什麼家長就隨機教什麼,而不必根據家長的心意和計劃,更不可想方設法地阻止孩子玩耍,妨礙孩子的正常發展,或者逼迫孩子記憶一個個漢字,加重孩子的精神負擔,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響孩子社會性的發展。這樣就會適得其反。真正的智力開發,就是要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按照規律,透過環境和教育的作用,使孩子圓滿地完成每一個敏感期的發展任務,在智慧、性格諸方面協調發展,成為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社會成員。
合理科學地引導嬰幼兒識字,刺激其腦部神經網路突觸的建立,為孩子後天的學習奠定物質基礎;促使孩子“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同步發展,建立早期閱讀的習慣,培養活躍的思維習慣,培養良好的學習力,為後期孩子的順利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