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調強祛邪,尤重溼熱毒瘀
張鳴鶴先生認為:關節病的形成,內與體質虛弱、正氣不足,外與感受風寒溼熱等外邪相關;是外邪引動內邪,內外合邪而發病。
其中臟腑積熱,溼熱毒邪侵蝕筋骨,流注經絡,著而成瘀,是形成疾病活動的病理關鍵。
治療首當祛邪,以清熱解毒利溼,活血通絡止痛為治療大法,使邪氣消除,正氣漸復。
熱毒證主要表現為關節區域性皮色發紅、腫脹、積液、灼熱、疼痛劇烈,且呈搏動樣跳痛感,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伴高熱持續不退,有慢性感染病灶,如扁桃體炎、咽炎、口腔潰瘍、淋巴結炎等。
化驗檢查多伴有血沉、抗“O”、粘蛋白、γ球蛋白或類風溼因子陽性。
若邪滯經絡,形成瘀血痺,多同時兼見皮下結節紅斑、色暗,或發熱、口乾不欲飲,舌體胖或紫暗、瘀斑,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等。
本證治療,張老還強調:溼熱為患,若只清熱則溼不退,只祛溼則熱愈熾,只有溼熱兩清,分消其熱,才能溼去熱清毒解,從而杜絕瘀血之源流。
活血通絡,經脈疏通,血脈周流,則溼熱、邪毒無所依附,兩相結合,相得益彰。
清熱解毒多選金銀花、蒲公英、地丁、白花蛇舌草、黃柏、板藍根;利溼消腫多選土茯苓、薏苡仁、土貝母;活血通絡多選桃仁、紅花、土鱉蟲、露蜂房、全蠍等。
偏於上肢者,重用土貝母、地丁;偏於下肢者,重用土茯苓、薏苡仁;關節腫脹明顯或下肢浮腫者,加車前草、防己;有慢性咽炎、扁桃體炎者,加射干、玄參、山豆根等。
此法對活動期類風溼性關節炎療效尤其顯著。
02分型辨證,同時注重辨病
對關節病的治療,張老既不拘於《內經》“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亦不限於吳鞠通“痺之因於寒者固多,因乎熱者亦復不少”的論述,而是以關節區域性為辨證要點,綜合病人的整體情況進行辨證治療。
通常將處於活動期之關節病分為溼熱毒盛、陰虛血熱、瘀血內阻三種類型;將處於穩定期之關節病分為衛表不固、陽虛寒盛、寒熱錯雜、肝腎虧損等證型。
在此基礎上,他還結合現代藥理學的研究成果,根據不同關節病的病理變化,進行辨病治療,選擇出一系列針對不同關節病的有效藥物。
如通用於類風溼性關節炎各期的,可選用雷公藤、青風藤、土貝母、土茯苓等;適於手足關節腫脹疼痛的,可選用威靈仙、遠志、貓眼草、露蜂房等;
骨性關節炎,通用夏枯草、桃仁、紅花、王不留行、皂刺、穿山甲等;風溼性關節炎,遊走性疼痛,多選用桂枝、細辛、川椒、羌活、川芎等;
強直性脊椎炎,重用生地、熟地、葛根、土鱉蟲、赤芍、白芍等;牛皮癬性關節炎,涼血滋陰與清熱利溼藥配伍,然後據陰虛與溼熱的偏重,用量有別,藥對主要有生地配土茯苓、丹皮配地膚子等。
03妙用引經,選藥部位分明
正確運用引經藥,能引導藥物直達病所,切中要害。
張老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既博採眾家之長,又用於探索,大膽創新,摸索岀許多新的引經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其對遊走性關節痛,因其病變在肌膚、經絡,故治療應以疏經通絡,祛風止痛為主,常加入藤類藥物,如青風藤、海風藤、忍冬藤、雞血藤等。
痛在上肢,重用羌活、威靈仙;痛在下肢,重用獨活、川牛膝、千年健、鑽地風;周身疼痛加用桂枝、秦艽、川椒等。
其次,對固定性關節痛,因病邪已深入筋骨空竅,故常根據病變的關節不同,用藥亦各異。
如額頜關節痛,張口、咀嚼困難時,用白芷、細辛有卓效;頸椎關節痛,轉動不靈時,重用葛根、白芍;
胸腰椎痛,伴下肢麻木、重著、痠痛者,用狗脊、續斷、土鱉蟲、紅花;膝關節痛,活動後加重者,用全蠍;
下肢小關節痛,或腳跟痛者,用兩頭尖、皂剌;肩關節痛,抬舉活動困難者,用細辛、麻黃、威靈仙;
胸鎖關節痛,咳嗽尤重者,用香附;腰骶關節痛,彎腰、下蹲活動受限者,用伸筋草、赤白芍等。臨床驗之,屢用屢效。
04蠲痺止痛,集清補於一爐
臨床上常有一類關節病,如強直性脊椎炎,其病變部位多位於骶髂關節及胸腰關節,屬中醫督脈循行處,臨床表現主要為青年男性伴有腰背晨僵脹痛感,如“4”字試驗陽性,骶髂關節有骨質疏鬆,關節面變窄,模糊或骨質破壞等特徵改變。
當累及髖關節時,多出現兩髖搏動性疼痛,且有觸壓痛,或有股部肌肉萎縮,舌紅、脈細數,血沉明顯增快等陰虛血熱的表現,此時,張老多主張標本同治,集滋陰清熱與補腎壯督於一爐。
滋陰清熱多選用生地、龜板、鱉甲;補腎壯督多選用補骨脂、續斷、仙靈脾、仙茅、熟地等。
再如牛皮癬性關節炎,多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伴低燒、口渴喜飲、舌質紅絳而苔黃膩等陰虛兼溼熱之證,治療時除重用生地、石斛、丹皮等滋陰涼血扶其正外,更配薏苡仁、土茯苓、白花蛇舌草,利溼消腫祛其邪,相反相成,祛溼不傷陰,滋陰不戀邪,確有獨到之處。
05頑痺夾虛,軟堅補虛並舉
對關節病“久痛入絡”,“久病多虛”而應用活血化瘀、益氣補虛的治療,歷來論著者頗多。
張老在前人的基礎上,常根據疾病性質的不同,結合現代醫學的優勢,凡關節或關節周圍處出現增生、結節,倡用軟堅散結方藥。
如治療骨關節炎,他認為疾病的重點是因“骨質增生”所致。
《內經》雲:“堅者軟之,結者散之”,且本病病程較久,多發於老年體弱氣虛之人,因而提出軟堅散結、活血益氣並舉的治療法則,治療重用夏枯草、威靈仙、穿山甲、皂刺軟堅散結,並用桃仁、紅花、雞血藤、赤芍活血通絡止痛,酌加黃芪、楮實子、當歸益氣生血。
再如頑痺患者,關節附近多出現皮下結節,小者如豆,大者如棗。
張老認為,此乃溼熱鬱蒸,火邪煎熬津液為痰,痰濁附結於筋骨所致。治以清熱利溼,軟堅散結,化痰通絡並施。
清熱利溼必用三妙或四妙散;軟堅散結常用夏枯草、兩頭尖、急性子、莪術、桃仁;化痰通絡常用白芥子等,對緩解臨床症狀,減輕病人痛苦有顯著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