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赤小豆
《松峰說疫》卷五兩處提及避瘟使用赤小豆,其一曰:“元日吞赤小豆七粒,服椒酒一杯,卻病避瘟”,其二曰:“正月七日用新布囊,盛赤小 豆置井中,三日取出,舉家皆服,男十粒,女二十粒, 瘟則遠避”。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功效。 《本草綱目》記載:“消熱毒,散惡血,除煩滿,通氣,健脾胃,令人美食……暴痢後,氣滿不能食者,煮食一頓即避瘟疫”。
02
貫眾
《松峰說疫》卷五記載避瘟方一則: “以貫眾浸水用之,或蒼朮浸水用”。 貫眾味苦澀性寒,具有殺蟲、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功效。 《本草新編》 記載:“貫眾實化毒之仙丹,毒未至,可以預防;已至,可以善解;毒已成,可以速祛”。 現代研究顯示,綿馬 貫眾最突出的藥理作用為抗病毒和抗菌。
03
車前子
《松峰說疫》卷五記載:“疫盛行, 車前子隔紙焙為末,服即不染”。 車前子味甘性寒, 功能利水通淋、滲溼止瀉、清肝明目、清熱化痰。 藥理研究發現,車前子及其活性成分桃葉珊瑚苷能抑制鼠傷寒沙門氏菌對上皮細胞的侵襲,對機體具有保護作用。
04
酒
《松峰說疫》卷五首次提出酒的避瘟作用:“凡遇瘟疫行時,出門須先飲燒酒一杯,回家時仍再飲一杯,然後食別物,但勿至醉”。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關於藥酒“醪醴”的製作和藥用價值記載,中醫認為酒性辛熱,為水谷之精華,能溫陽散寒、活血通絡、助長藥勢。班固《漢書·食貨志》稱:“酒為百藥之長”。 酒味苦、甘、辛,性熱,有毒,具有“主行藥 勢,殺百邪惡毒氣”的特性。 西晉《博物志》記載:“昔有三人冒霧晨行,一人飲酒,一人飽食,一人空腹。 空腹者死,飽食者病,飲酒者健。 此酒勢避惡,勝於他物之故也”。 現代研究表明, 酒能加速人體血液迴圈,可升高體溫、消除疲勞、祛避寒溼之惡。
免責宣告 本文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轉載請務必標明出處,分享此文出於傳播和學習交流之目的,並不對文章觀點負責,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絡刪除。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非專業人士請勿盲目試用!文中廣告由系統自動生成,內容與本號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