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末,黃軒主演的電影《烏海》上映。
首日排片10%,對一部文藝片不能算少,首日票房237萬,最終票房預期不會超過1000萬,實在太過於慘淡。
即使是在文青雲集、對文藝片評分最為友好的豆瓣平臺,開畫評分也只有6.2分,註定沒有什麼口碑可言。
這部此前入圍了西班牙聖塞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文藝片,竟是如此質量與反響,確實出乎很多影迷的意料。
2020年,戛納電影節因疫情停止頒獎,導致很多入圍電影,轉去了西班牙聖塞電影節,讓這屆的聖塞電影節成為了創辦以來的“超級大年”。
因此,《烏海》入圍主競賽單元,只獲得一個小獎(費比西影評人獎),在所有人看來,都是“情有可原”,更迫切地期待一睹其真容,甚至期待該片與兩位主角(黃軒、楊子姍),能在國內各個獎項中,有所提名與斬獲。
誰想,卻是這樣一部極無聊、無趣、兼無語的電影,影片充斥著【負能量】、讓所有觀眾看後都十分壓抑。
包括黃軒飾演的男主角“楊華”, 幾乎出場的所有人物,行事都很極端化,充滿著戾氣,看不到半點寬容、體諒與理解。
基本可以斷言,完全就是靠著竭力渲染負能量,描繪出一個破敗不堪、人心險惡的內蒙小城,迎合了某些外國評委的口味,才得以入圍國外電影節的。
聖塞電影節主席的評價:【當我們看到影片《烏海》的時候,我們極其喜歡:我們喜歡影片的劇情和導演的講述方式;我們也十分欣賞導演精心構造的電影美學,就像我們看到的許多中國電影中的puesta en escena都非常出色;目前影片都有這樣有趣的一個潮流,就是雖然不是驚悚片,但是整個影片卻充滿著這樣的氛圍】(hay una corriente muy interesante en este aspecto que va unida además al género del thriller, cosa que permite que haya una atmósfera muy curiosa)
說實話,這樣純粹負能量的電影拍出來,對演員自身也是嚴重的損耗,而不會有任何技藝上的提高,比如黃軒與楊子姍那場宛如“潑婦罵街”的夫妻爭吵戲,直接把人看出了戲,啞然失笑。
並基本可以斷言,憑這麼負能量的影片,是不可能讓黃軒在今年華語影壇的評選中,有什麼個人權威獎項的收益的。
此前的黃軒,最早確是以一部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文藝片《推拿》在影壇嶄露頭角,得到各路名導演賞識,
其後,主演了電視劇《紅高粱》《羋月傳》《女醫傳》的男二號,收視率年度冠軍的《翻譯官》男主角,讓黃軒一步步一個腳印地有了知名度,讓此前一直肯定認可他演技、卻又猶豫他票房號召力的大導演們,終於敢用他來主演自己的電影。
2017年底,馮小剛《芳華》,陳凱歌《妖貓傳》,接連兩部大導電影的男主角,可以為“白樂天”一個鏡頭在寒風下裸身幾個小時的苦功,"劉峰"這樣催人淚下的成功角色;
以及合計20億的一番主演票房成績, 連續三次提名了導演協會這個權威業內獎的年度最佳男主角,直接讓黃軒躋身一線演員之列,成為演技派小生的領軍人物, 在流量營銷時代逆勢而上, 一時間可謂前程無量,宏圖似錦。
到《烏海》之前,黃軒已經是連續5部“一番主演電影”,票房過億,(《芳華》14.2億,《妖貓傳》5.3億+海外票房=6億,《非凡任務》1.6億, 《只有芸知道》1.6億 《1921》5億,),令他的一番主演票房資料,達到27.7億,在所有85後演員中,暫居榜首。
如果參照這幾部影片的投資成本,可以說:《非凡關係》小虧,《妖貓傳》與《如果芸知道》小賺,《芳華》大賺。
雖然誰都知道,黃軒實際的個人票房號召力有限。真正肯不計影片質量,純粹為他個人去刷票房的死忠粉絲,也遠比不了那些當紅流量明星,但他過往的票房成績, 確實也算是經過市場充分檢驗, 撐住了這些良好資源。
要知道,能連續5部一番電影,全部票房破億的男星,公認的六大超一線中生(吳京、徐崢、沈騰、黃渤、鄧超、王寶強)以下,也並沒有幾個人,所以,黃軒當然是穩穩的一線電影小生,這樣的票房成績,就足以讓他可以“良性迴圈”,獲得更多更好的資源。
原本2021年,可以算是黃軒事業表現優異的一年, 主演《山海情》這樣眾星雲集,兼有極高口碑與熱度的獻禮電視劇,首次提名白玉蘭獎視帝。
在眾星雲集的獻禮大片《1921》擔綱第一主演。演技發揮都完全不孚眾望,沒有被配戲的老戲骨們明顯比下去。
他在《長津湖》《我和我的父輩》兩部國慶大片的戲份雖不多,表現也贏得一片好評,
可惜,這一年的成功,全被年末這部口碑、票房包括獎項註定全面崩盤的《烏海》給毀了。——可想而知,《烏海》此後會一次次被提及,作為黃軒「完全扛不起票房,成績全靠蹭大導與題材」的明證。
從《蘭心大劇院》《第一爐香》到《烏海》,一部部上映前被影評人吹噓,入圍國際電影節,上映後便“現出原形”,前撲後繼,一撲再撲的文藝片,足以證明:此路不通!
當此前一直別有用心、鼓勵此類文藝片、貶抑商業電影的臺灣金馬獎被全面封殺後,
當某些冷門文藝片,竭力迎合外國評委口味,入圍國外電影節,爭取獎項,再以此來給影片“貼金”的流程,再也唬弄不了廣大影迷觀眾,也不可能帶來實際口碑與票房了。
當拍得好的劇情片、型別片,甚至質量好的純商業片,同樣可以獲得國內權威電影獎項的鼓勵與表彰後,
類似《烏海》這種竭力宣揚陰暗面,充斥負能量,令觀眾充滿壓抑感的冷門文藝片,在將來電影市場,路只會越走越窄,作為一線演員的黃軒,此次主演的馬失前蹄,得不償失,同樣會令其他演員們,再不敢輕易涉足:
——而這對整個中國電影的良性發展,恰恰正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