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2月下旬,毛澤東主席在會見非洲尚比亞和阿爾及利亞領導人時,曾先後談及他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思想。同年4月,他又指派鄧小平代表中國政府,在聯合國的一次特別會議上向全世界闡述他的這一思想。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思想,是毛澤東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國際形勢的重大變化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的具有深遠意義的科學論斷,是他為社會主義新中國確立的戰略思想。
“三個世界劃分”戰略思想的內涵極其豐富,主要有:
一、明確“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的國際定位。
二、明確世界的格局,指出“目前世界上各種政治力量經過長期的較量和鬥爭,發生了急劇的分化和改組。現在的世界實際上存在著互相聯絡又互相矛盾的三個方面,三個世界。美國、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是第一世界;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是第三世界;處於這兩者之間的發達國家,是第二世界。”
三、明確社會主義中國對國家之間關係的基本主張,即“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都應當建立在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反對任何國家違背這些原則,在任何地區建立霸權和勢力範圍;各國的事務應當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國家不論大小,不論富貧,應該一律平等,國際經濟事務應該由世界各國共同來管,而不應由一兩個超級大國來壟斷;國際貿易應當建立在平等互利、互通有無的原則基礎上;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援助,應當嚴格尊重受援國的主權,不附帶任何政治、軍事條件,不要求任何特權或藉機牟取暴利;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必須實用、有效、廉價、方便”。(以上引言均摘自鄧小平在聯大的發言稿。毛澤東曾仔細審閱此發言稿,並批示“好,贊同”。見《毛澤東年譜之6》第527-528頁)
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提出後,在國際上引起巨大反響,受到各國人民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熱烈擁護和支援。由於認真貫徹這一戰略思想,即使在毛澤東去世以後,中國的國際聲譽和地位也不斷提高。1981年黨中央透過的《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依然對毛澤東提出的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予以充分肯定。1984年5月29日,鄧小平在會見巴西領導人時指出:“中國的對外政策,主要是兩句話。一句話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另一句話是中國永遠屬於第三世界。中國現在屬第三世界,將來發展富強起來,仍然屬於第三世界。中國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的命運是共同的。中國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欺負別人,永遠站在第三世界一邊”。(《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56頁)這番話與“三個世界劃分”的思想是一致的。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之後,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後,卻不再提實踐證明是正確、有遠見的關於“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而把西方鼓吹的“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認定為當今世界的兩大“特點”,視為觀察、判斷國際形勢的“金科玉律”。
其實,“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是基於西方流行的兩種國際關係理論:“力量均衡論”和“相互依存論”的觀點。
“力量均衡論”或稱“均勢論”,是西方國際關係學中影響最大、歷史最久的傳統理論。其核心思想是認為大國間維持均勢有利於國際局勢的穩定,然而這一理論概念一經提出就引起了許多爭論。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證明由於帝國主義時代各國發展的不平衡規律,大國之間的“力量均勢”只能是暫時的。在當前形勢下,基於“均勢論”演變而成的是“政治多極化”,同樣備受爭議。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推行的戰略是獨霸全球,因而明確反對“多極化”觀點,即使對與其價值觀相同的歐洲國家鼓吹“多極化”也不能容忍。美國前國務卿賴斯還曾專門在英國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為所謂“多極世界”的觀點對世界和平與穩定有害無益。
“相互依存論”興盛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也就是世界格局因力量對比變化而出現重大變動時期。贊同這一論點的美國學者約瑟夫·奈曾明確指出,相互依存並不必然導致合作,在一定的國內和國際條件下,它也可能產生衝突。不少西方學者自己都承認“相互依存”是以西方國家為主,仍是窮國弱國對富國強國的依附,仍是少數幾個大國支配世界政治、經濟。建立在“相互依存論”基礎上的“經濟全球化”,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之必然,但仍然是由西方大國所主導,而發展中國家則處於不平等、不公正、不合理的從屬地位。
不難看出,無論是“政治多極化”還是“經濟全球化”,都是西方大國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炮製出來的,藉以維繫其主導的所謂“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繼續主宰世界。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怎麼能以西方的這些理論作為研判國際形勢、確定外交方針政策的依據呢?這豈非咄咄怪事!
不幸的是,一段時間以來,在這種錯誤思潮影響下,有的部門竟然提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為了走和平發展道路,必須把搞好與美國等其他大國的關係作為外交工作的“首要”,而中美關係又是“重中之重”。它還認定中美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交融。有的中國學者甚至提出中美兩國是“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這種錯誤、荒謬,根本違反馬列主義原則和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的言行,給中國的外交事業造成了不良後果。
主要是:
一、模糊世人對美國壟斷資本統治集團的帝國主義(或稱霸權主義)本質的認識;掩蓋中美分歧的實質在於反霸與稱霸的矛盾;淡化老一輩領導人諄諄告誡的“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重大任務。
二、以與美國等大國為伍為榮,在聯合國等國際場合強調“五常團結”,忘卻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第三世界朋友把我們抬進去的”,忘卻老一輩領導人關於為第三世界“伸張正義”的教誨,使第三世界國家對中國大失所望,漸漸疏遠。
三、把社會主義國家外交的基本原則置之腦後,做出諸如以“反恐”為名不支援巴勒斯坦人民用暴力反抗侵略的鬥爭,以“維護核不擴散”事業為由,配合美國對伊朗、朝鮮等中、小國家施加一輪又一輪的“制裁”等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這是在給社會主義新中國“抹黑”。
令人欣慰的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再強調要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察世界、認識世界,不能搞民族虛無主義,數典忘祖,妄自菲薄。他還以實際行動逐步糾正過去一段時間的外交失誤。2014年2月,習近平同志在一次講話中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要怕西方說什麼。這是我們國家的文化軟實力,也是我們抵禦西方價值觀滲透的強大思想武器。”
黨的十九大更加明確地向世人表明,中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中國對此有充足的信心,因為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各個方面,中國的社會主義與西方資本主義截然不同,具有連西方一些人士也不得不承認的優越性。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理所當然地會奉行根本有別於西方列強的外交政策。習近平同志日前在南非召開的金磚國家首腦會議上重申了中國的一貫立場,即中國現在是發展中國家,而且永遠屬於發展中國家。近日,他又主持召開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有力地推動了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程序。
理論源於實踐,又受實踐的檢驗。事實清晰地表明,當今世界的格局依然是“三個世界”,而不是什麼“多極化”、“一超多強”。特朗普就任總統一年多,美國這個唯一超級大國奉行名為“美國優先”,實為赤裸裸的“霸權主義”政策,造成“天下大亂”的局面。美國不僅肆無忌憚地干涉發展中國家的內政,揮舞“制裁”大棒,而且對其盟國也以各種藉口進行打壓、欺詐。更有甚者,它為實現一己私利,竟威脅退出它與盟國關係的基石——北約;目前又採取各種手段試圖癱瘓二戰以後國際經貿體系的主要機制——世界貿易組織,並且揚言如美國的訴求得不到滿足,它將退出世貿組織。其氣焰之囂張幾近瘋狂。
對於中國,特朗普政府無視中方為穩定中美關係做出的各種努力,公然在其宣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中國列為其主要戰略競爭對手;近來更是製造輿論,誣指中國是對美國的威脅,甚至是比俄羅斯還要更大、更嚴重的威脅。它無端挑起對華貿易戰,並且在臺灣、南海等各方面挑戰中國的主權。其高官四處挑撥其他國家同中國的良好合作關係。就連日前中國同薩爾瓦多建交,美國也橫加干涉,威脅停止對薩爾瓦多的援助,企圖以此阻止其他中美洲國家效尤。特朗普善變的嘴臉,在朝核問題上表現得尤其明顯。當他與金正恩在新加坡會談順利時,他說感謝中國的支援;當美朝就半島無核化問題談判不順時,他非但不進行自我反思,反而諉過於中國,罵中國從中進行了“破壞”。凡此種種表現,鮮明地顯示美國的終極目的就是透過給中國製造各種麻煩,以遲滯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美國的霸權主義對中國的和平發展,乃至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構成了最為嚴峻的威脅。要和平,要發展,世界各國人民就必須聯合起來,同美國的霸權主義進行堅決的鬥爭。
在這關鍵的歷史時刻,重溫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根據現實世界形勢制訂應對策略、方針政策,具有刻不容緩的緊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