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工作時長、壓力大,又經常外食,對肝臟來說都會造成負擔!黃帝內經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中醫談保肝最重要就是“多休息”,尤其是在晚上11點~3點這段時間,應讓身體獲得良好的休息,就能讓肝臟功能慢慢恢復。此外,穴位按摩也可促進肝臟健康唷!
現代生活中,很多人總感覺被一種揮之不去的疲憊感“包圍”。特別是一些工作壓力大、長期精神緊張或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輕則乏力、口乾、胃口差,重則全身痠痛、夜不能寐,甚至脾氣也跟著暴躁起來。
在中醫看來,這些症狀大多與人的肝臟脫不了干係。
一方面,“肝主筋,筋司運動”
這裡的“筋”泛指全身的肌腱、韌帶等,與人的體力和活動能力息息相關。
中醫典籍《素問·經脈別論》認為,“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說明肝的氣血可以撫養筋,肝不散精氣到筋,發揮濡養作用。
肝臟功能正常,肝血充盈,人體就會筋強體壯,身體輕鬆、靈活,有較好的耐受力,勞累之後也容易恢復精力。而肝臟出現血虛、陰虛等不足時,筋就會失去“營養”,不堪重負,導致疲勞、體力下降等不適,甚至波及其他臟腑功能。
另一方面,肝臟還承擔著身體的“疏洩”功能
並透過調暢周身氣機升降,使臟腑器官各司其職、協調動作,維持正常功能,以應對各種外來“打擊”。
精神過度緊張或長期消沉抑鬱,超過肝臟的調節能力,就會導致肝失疏洩、氣機不暢,引發精神疲乏、頭暈眼花、身體調節能力和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亞健康”症狀。
舒肝
肝血肝陰養了起來後,那麼接下來便是舒肝了。這最後一步也最為重要!
肝的特性決定舒肝的重要性。由於肝有一股生髮之性,肝氣是往上走的,如果不舒肝,肝氣就無法往上走,補進去的肝血肝陰無法被身體利用,補進去的肝血也就成了“死血”, 沒有用處。
當肝的氣機理順以後,肝氣順利生髮,肝臟便會自動補肝清肝。如同“日常食用的藥只是幫助身體來治病,真正把病治好的還是身體。”這個原理,切勿盲目用藥,要把食物當藥物,而不是把藥物當食物。
按摩穴位養肝法
除了上述日常的養肝保健法,還可以透過按摩身體某些穴位來調養肝臟。
1、太沖穴
太沖穴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結合的地方向腳腕脖子方向推,推到兩個骨頭連線的盡頭就是太沖穴。即大腳趾縫往腳背上4釐米處,堪稱人體第一大要穴。
日常按摩:以大拇指或者食指的指腹按摩5-10分鐘左右即可,也可用棉籤來代替指腹。
2、合谷穴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拇指尖下的穴位便是。
日常按摩:拇指立起,以指尖點按在合谷穴處,適當用力,直至有酸脹感,並輕輕地揉動,持續約3分鐘,換另一隻手操作。
3、行間穴
行間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
日常按摩: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壓行間穴5秒鐘,壓到有酸感後,休息5秒鐘再按壓,一共20次。
4、大敦穴
大敦穴位於足大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處。
日常按摩:刺激大敦穴可以採用掐按的方式,用拇指的指尖掐按大敦穴3-5分鐘。
5、三陰交
內踝尖上3寸,胚骨後緣處。
日常按摩: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左右旋按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
6、足三里
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日常按摩:左右旋轉按壓30次。
這些人是肝病“大戶”
1、常睡不好的人
睡眠質量差會影響肝臟夜間的自我修復,經常睡不好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脂肪肝。
2、過度減肥的人
肥胖會造成脂肪肝,過度減肥同樣如此。資料顯示,20多歲女性是營養不良性脂肪肝的高發人群。
3、腸胃不好的人
消化道疾病傷害的不僅限於腸胃本身,還可能導致多機能無法正常執行。在這種狀態下飲酒,更易導致肝臟損傷。
4、患慢性病的老人
老年人慢性病高發,用藥過多易造成藥物性肝損傷;年齡增長會引起新陳代謝功能衰退,脂肪在臟器的沉積機率也會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