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顏 編輯:李津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
ID:hunyinyujiating99
他們是《小城春秋》中男女主人公原型,
在革命的洪流中相遇,雙雙奔赴愛情與信仰。
她身懷六甲被捕,骨肉和信仰只能選擇一個,
生死之際,她用生命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抉擇。
她將身上唯一值錢的手錶送給劊子手,懇求道:“請你不要對著我的肚子開槍,對準我的腦袋吧!”
梁惠貞和王海萍,這對生長在大海旁、椰林下的瓊崖伉儷,
將一片冰心交給了黨,他們唱著《國際歌》,走完了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01
他們不顧世俗,因愛結合,卻因理想分道揚鑣
1905年,梁惠貞出生在海南瓊山府城鎮一箇舊式家庭。父親梁萬勝是清朝官員,家境富裕。父母送她去匹瑾中西女學堂讀書,梁惠貞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深得父母疼愛。
母親希望把梁惠貞培養成溫柔賢淑的大家閨秀,常用一首上海歌謠教導她:“清早起來,叫孩子們,掃掃地,澆澆花,煮水洗臉,泡碗好茶喝,三兩個斯文朋友,下下棋,散散步,做些針線活。”
吳儂軟語,卻入不了她的心。梁惠貞出生的年代,並非歌謠中的歲月靜好。列強割據華夏,清政府腐朽無能,正是中國存亡之際。與此同時,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新女性”的風潮漸漸吹到了海南。
梁惠貞也受到了新思想的薰陶。女學堂畢業後,她進入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現瓊臺師範)。此時的她,越發對自己的舊式家庭看不慣。父親娶了三房妻妾,家裡事事靠傭人;母親的雙足被裹得扭曲變形,犯煙癮時涕淚橫流的樣子更是讓她心痛。
梁惠貞不想過母親那樣的生活,她一心想衝出女性束縛的牢籠。她穿上新式服裝,剪短髮,與男生一起走上街頭,參加各種各樣的學生運動……
對保守的父母來說,梁惠貞太過叛逆,為了讓她收心,父母想為她擇一門門當戶對的婚事,梁惠貞堅決反對。
原來她早已心有所屬。讀書期間,她與一名來自文昌的少年林熙春相戀了。1921年,兩人不顧家人反對走到了一起。次年,梁惠貞生下一個女兒,取名林甘熙。對這份愛,她心甘情願,無怨無悔。
1926年,梁惠貞從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畢業。畢業前夕,她加入了共產黨。畢業後,她擔任澄邁縣女子學校校長,並秘密參加黨的地下工作。
外表看起來,梁惠貞穿著學生裝,留著齊耳短髮,溫和沉靜,站在學生之中,甚至還有幾分靦腆柔弱,但她的內心卻異常堅韌。
1927年4月22日,國民黨發動瓊崖四二二事變,向共產黨員舉起屠刀,整個海南被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狂風知勁草。嚴峻的革命形勢,對每一名共產黨員的革命信念都是一種考驗。這個時候,林熙春動搖了。
他覺得為此喪命不值得,提議和梁惠貞一起到海外避禍。梁慧貞堅決反對。不久,梁惠貞考取了上海國立暨南大學師範學院,出於安全,組織將她轉移到了上海。
至此,她和林熙春徹底分開了。他們不顧世俗,因愛結合,卻因理想分道揚鑣。當愛情與理想背道而馳,梁惠貞堅定地選擇了後者。
1927年仲秋,林熙春突然闖進梁家,奪走了6歲的女兒林甘熙。隨後,林熙春取道越南遠赴法國留學。女兒林甘熙就此下落不明。
02
在愛情和信仰之間,他們不約而同做了同一個選擇
丈夫離去,女兒被搶,梁惠貞心痛難抑。但這條路,她走得義無反顧。
大革命失敗後的上海,局勢更加險惡。梁惠貞親眼看到許多同志人頭落地,血流成河,她也看到無數同仁,在敵人眼皮底下勇敢地周旋。王海萍就是其中一位。
王海萍和梁惠貞一樣,也來自海南。讀書時,他成績優異,總是名列前茅,被譽為“瓊崖才子”。1922年秋,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滬江大學。
王海萍思想活躍,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很快成長為一名嚮往革命的進步青年, 1925年五卅運動中,王海萍表現優異,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赴上海前,父母執意要求他必須完婚才能離家。為了學業,王海萍不得不應下。但結婚當晚,王海萍沒有進洞房,而是拉著小舅子在堂屋聊了一整晚,談人生、談理想,他對小舅子說,“志存高遠,志在中華曙光。”
第二天一早,王海萍匆匆搭上了北上的輪船。
在愛情和信仰之間,他們不約而同做了同一個選擇。工作中,懷揣同樣理想的兩顆心也悄悄地靠近。最打動梁惠貞的是王海萍意志堅定,有擔當,遇到問題從不退縮。這一點,他和林熙春截然不同。
1928年,兩人經過組織同意,正式結為夫妻,共同從事地下工作。那是他們婚後少有的團聚時刻,雖不長久,卻讓梁慧貞感覺激情澎湃且甜蜜溫馨。幾個月後,王海萍被派去福建指導工作,他們暫時分開了。
1929年秋,梁惠貞由上海南下福建,擔任省委地下交通員。在廈門鼓浪嶼虎巷8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這對分別一年之久的夫妻再度重逢。
這是一棟兩層磚木結構的樓房,面積不到200平方米,生活辦公都在一處,這也是他們夫妻倆最後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
能再次聚首,夫妻兩個格外珍惜。鼓浪嶼,素有“海上花園”之稱。海岸蜿蜒,各式西歐風格的建築,依山而建,青石小道,曲徑通幽,偶有琴聲或歌聲,從窗或小徑瀉出,舉目遠眺,海天一色,雲霞柔美。
閒暇時,他們在海邊散步,低低說著旁人聽不懂的家鄉話,那是屬於他們兩人獨有的世界。
但是,兩人並沒有沉迷於花前月下的愛情,反而更加積極地投身於革命事業。梁惠貞頻繁往來於廈門與上海之間,為黨蒐集和傳遞情報。
她常穿著一雙平底布鞋,外罩一件米黃色外套,這個穿著樸素而雅緻的姑娘,沉著冷靜地完成了許多重要任務。
梁惠貞與時任福建軍委書記的王海萍等共同策劃了1930年5月25日廈門思明監獄破獄鬥爭。武裝隊經過周密部署,武裝隊僅用10分鐘,零傷亡,一舉從監獄成功營救出了被關押的40多名同志,一時震驚海內外。
這之後不久,梁惠貞懷孕了,這讓他們對未來擁有了更多期待,更加充滿了奮鬥的激情。眼見梁惠貞行動日益不便,組織和王海萍不止一次地勸說她暫停工作準備生產。她總是說,沒關係,再等等。革命工作更需要她。王海萍說服不了他,只能輕輕嘆口氣,在她每次出門前細細叮囑一遍又一遍。
但腥風血雨無情地淹沒了這份寧靜和浪漫。1931年3月25日,設在鼓浪嶼虎巷8號的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遭到破壞,包括梁惠貞在內的6位同志不幸被捕。此時梁惠貞已懷孕6個多月。
03
她將手錶送給對劊子手,請不要對著我的肚子開槍
敵人得知梁惠貞是共產黨領導人的妻子,興奮異常,千方百計地想從她身上獲取情報。利誘不成,就對她施以重刑,企圖靠著嚴刑拷打來讓眼前的孕婦屈服。
可梁惠貞始終守口如瓶,堅貞不屈。她對難友們說:“我的愛人對我說,痛快才是人生,死也要痛快地死,為了信仰而犧牲,是如願以償了!”
1931年5月1日凌晨,梁惠貞被押赴刑場。臨刑前,她無限愛憐地摸著自己隆起的肚子,再有一個多月寶寶就要出生了。
劊子手提起槍,她忽然要求停下。
“怎麼,怕了?”
梁惠貞沒有理會,她將手錶摘下,徑直遞給劊子手:“這塊表交給你,請你不要對著我的肚子開槍,對準我的腦袋吧!”
人生是一場又一場艱難地抉擇,她的答案從未改變。
在生命和信仰之間,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可她的心,痛啊……
作為母親,她多希望孩子還能活下來,看一眼這世界,只看一眼也好。
然而,殘酷的槍聲響起,她的生命被定格在26歲。
梁慧貞的犧牲對王海萍來說,是永遠不可撫平的創傷。短短几個月,他瘦了許多,鬍子更長了,從前滿臉笑容的他,變得十分嚴肅。
白天,他用忙碌的工作麻痺自己,長夜卻分外難熬。那難以名狀的錐心之痛,總是藉著夜色掩映,猙獰著,攫住他。
戰友黃一石回憶,一次,他和王海萍兩人搭乘離開廈門去福州的輪船,疲倦之極的王海萍睡了一覺醒來,低唱《國際歌》,一遍又一遍,唱得悲壯激昂,唱到最後,泣不成聲。
但過了一會兒,他擦乾眼淚,反過來安慰流淚的黃一石,“小鬼,不要哭了,革命總是要犧牲的,幾個同志犧牲了,還有全省的幾千個同志在奮鬥,共產黨人總是殺不盡斬不絕的。”
王海萍並沒有就此傷心沉淪,反而更加堅定了革命信仰。妻子選擇的路,他要替他們娘倆繼續走。他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到:“自然我絕不怕困難的,不因此悲痛消極,只有再接再厲地前進,為同伴們算總賬!”
1931年7月,廈門中心市委成立,王海萍任市委書記兼軍事部長,繼續領導同志們展開鬥爭。在王海萍的領導下,閩南各地的革命武裝迅速壯大,革命根據地得到了不斷髮展。王海萍等人領導的地方黨組織和武裝力量,積極配合中國工農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開創了閩南革命鬥爭的新局面。
1932年夏天,由於叛徒出賣,王海萍在廈門中山公園被捕,隨後被殘忍殺害,時年28歲。
他倒在了他們一起戰鬥過的地方。梁惠貞和王海萍,這對生長在大海旁、椰林下的瓊崖伉儷,將一片冰心交給了黨,他們唱著《國際歌》,走完了短暫而燦爛的一生。
1956年,作家高雲覽將他們的故事寫成小說《小城春秋》,成為當時的暢銷書。1981年,同名電影被搬上熒幕,傳遍大江南北。
他們兩個,正如小說中那首詩歌所描繪的,
“把你手裡的紅旗交給我,
同志,如同昨天別人把它交給你。
今天,你挺著胸脯走向刑場,
明天,我要帶它一起上戰地。
讓不倒的紅旗像你不屈的雄姿,
永遠鼓舞我們前進,走向勝利。”
參考文章:
1、 紅色伴侶王海萍梁惠貞:未到而立之年先後犧牲(海南日報)
2、 王海萍、梁惠貞:紅色伴侶的三個歷史鏡頭(海南日報)
3、 海口傳奇“自由女”梁惠貞的青春往事(南國都市報)
4、 小城春秋原型梁惠貞:衝破傳統尋找革命理想(海南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