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胡一刀 &無影刀
小心那個“大陸北方網友”!
解放軍報新媒體賬號“鈞正平”11月1日在社交媒體釋出了有關這個話題的一個帖子,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和議論。
起因是近日我國家安全機關公佈了三起間諜滲透危害重要資料安全的案件,“大陸北方網友”只是網友口中的一個代名詞,他們看似是在社交媒體上與你火熱地討論軍事、武器知識,分享航空、海洋知識的網友。而背後實際是偽裝很深、很具有迷惑性的間諜,以及一些臺灣“網軍”人員。
別以為間諜離你很遠,他們可能想從你身上套取關於我國經濟執行、科技發展、國防軍事等方面的重要資訊,然後透過大資料分析研判,形成有價值的情報。
01
今年的11月1日,是我國《反間諜法》頒佈實施的第七個年頭。
在這七年裡,間諜人員,尤其是那些透過網路活動的間諜人員,越來越善於偽裝。而且他們把目標越來越多地盯向了大陸普通網友,他們則經常以“大陸北方網友”的形象出現。
那麼,哪些行為屬於間諜行為?很多人對這個問題並不清楚,概念上似是而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間諜行為包含五種:
第一種,是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危害我們國家安全的活動。
第二種,是參加間諜組織或者接受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的任務。
第三種,是間諜組織及其代理人以外的其他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機構、組織、個人與其相勾結實施的,竊取、刺探、收買或者非法提供國家秘密或者情報,或者策動、引誘、收買國家工作人員叛變的活動。
第四種,是為敵人指示攻擊目標。
第五種,是進行其他間諜活動的。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那些間諜人員及其活動透過五花八門的手段,在各個領域展開。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是,據《環球時報》披露,某海洋公益組織近年來接受境外非政府組織資助,在我國境內設立海洋垃圾監測點,蒐集海洋監測資料等敏感資料並向境外提供。
該海洋公益組織釋出的“研究報告”
2021年被國家安全機關依法處置前,這家打著“海洋公益”旗號的組織,在我國基本覆蓋自北向南海岸線,輻射了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區域。其中,有22個監測點靠近軍事目標,直接威脅我軍事安全。
看看,這還是“海洋公益”嗎?
2019年6月,我國家安全機關接到群眾舉報,該群眾在參加一次海洋公益論壇期間瞭解到,這家海洋公益組織在我國境內沿海城市設立海洋監測點,蒐集海洋監測資料。
該組織要求合作機構在選擇監測點時提交詳細經緯度、地理資訊等資料
這家組織負責人對各監測點有關人員撒謊說,“這是國家有關部門需要的資料,所有監測資料均為官方蒐集和使用”,然後要求各地監測點每兩個月向該組織上報“監測資料”。
但是,當國家安全機關調查核實後發現,有關部門從未接受過這家組織提供的資料資訊。
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家組織還有著複雜的境外背景:自2014年以來,持續接受20多家境外機構資助;在2018至2019年這一年多時間裡,就接受了200多萬元境外資金,其中只有一筆資金向有關部門備案。
在得到境外資金資助後,這家所謂“海洋公益”組織又幹了哪些事情呢?
依據某境外研究機構制定的流程,這家組織在我國沿海地區設立海洋垃圾監測點,蒐集垃圾種類、重量、分佈密度等資訊,形成併發布中國海洋垃圾地圖和研究報告。
該海洋公益組織開展海洋垃圾收集活動
這些海洋垃圾監測點位置,是如何選定的?
據國家安全機關調查,該組織要求合作機構根據其工作要求(監測點需在無人清理的海灘),提交備選監測點的詳細經緯度、地理位置、地貌水文、現場照片等資料。該組織根據以上資料確定監測點,並派人到監測點實地考察,甚至會指定具體的監測點。
而部分靠近軍事目標的監測點,就是該組織選定的,例如,在上海的某處監測點對面就是某軍港,在周邊已被圍欄攔住的情況下,該組織仍會選擇透過繞行灘塗的方式進入監測點開展活動。
2018年4月,這家組織在上海多個地點進行了垃圾及海洋拖網資料調查,蒐集經了緯度、環境、地質、海洋流量等資訊。2020年12月起,該組織要求蒐集上報海洋潮汐和海灘坡度資料。
今年2月,某國一家研究機構公開發表了一篇“科研文章”,誣稱上海海岸線的垃圾密度是澳大利亞和美國的10倍
而就是這些敏感資料,該組織曾直接提供給境外相關機構。
02
這家所謂“海洋公益”組織的所作所為,已經對我國軍事安全構成現實威脅。依據《反間諜法》和《反間諜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其有關行為屬於“間諜行為以外的其他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環球時報》稱,據國家安全機關辦案人員透露,該組織已經受到相關處罰。而且,依據《反間諜法》的相關規定,責令該組織進行整改,關停22個涉軍監測點,消除不良影響。該組織被“警告”及“沒收違法所得”。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一些。
比如,今年5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某境外諮詢調查公司透過網路、電話等方式,頻繁聯絡我國內大型航運企業、代理服務公司的管理人員,以高額報酬聘請行業諮詢專家的名義,與我境內數十名人員建立“合作”,指使其廣泛蒐集提供我航運基礎資料、特定船隻載物資訊等。
辦案人員進一步調查掌握,相關境外諮詢調查公司與所在國家間諜情報機關關係密切,承接了大量情報蒐集和分析業務,透過我境內人員所獲的航運資料,都提供給該國間諜情報機關。
此外,今年3月,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國家某重要軍事基地周邊建有一可疑氣象觀測裝置,具備採集精確位置資訊和多型別氣象資料的功能,所採集資料直接傳送至境外。
後查明,有關氣象觀測裝置由李某網上購買並私自架設,類似裝置已向全國多地售出100餘套,部分被架設在我重要區域周邊,有關裝置所採集資料被傳送到境外某氣象觀測組織的網站。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等勢力危害我國家安全的行為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領域,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敵情形勢越來越突出,給我國經濟社會安全平穩發展帶來了風險隱患。
而且,資訊化大資料時代,資料的使用、處理和傳輸早已走進人們的工作和生活,資料應用為行業發展、企業生產和人們工作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因資料洩漏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面對這些新的偽裝下間諜刺探活動,我們該如何應對和防範?
一位公共安全問題專家告訴“補壹刀”,這種針對開源資訊的獲取,並做成情報,最終可能危害國家安全的情況,已經屢見不鮮。而最重要的防範工作,是從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入手。
這位專家說,第一,國內一些航空愛好者、航海愛好者被別有用心的境外勢力所利用,因此我們要有針對性地對個人、組織、協會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教育他們不要被一些短視的利益所誘惑。
第二,對不法行為的苗頭,有關部門需要透過各種措施,手段及時發現。
第三,對有可能會影響國家安全的資料,需要進行立法管理。
這位專家認為,不光是海洋,其實很多方面的資訊都是開源的,都有可能被蒐集利用,比如航空、海洋,甚至家庭的供電、供水等資訊,都有可能被蒐集用於損害我們國家安全。
而開源資訊領域的情報蒐集,可以說防不勝防,因為真正有情報分析能力的人,從媒體公開報道的訊息中,都能夠找到可用於情報分析的資訊。我們只能說去強化全社會防範的意識,情報蒐集者實際上有時候就是在拼“七巧板”,我們就要想辦法讓他拼不齊,這是非常重要的。
03
在“大陸北方網友”中,除了境外間諜情報人員之外,我們還要提防一個特殊群體,那就是臺灣“網軍”。
臺灣“網軍”不僅負責一些網路戰和網路攻擊行動,而且還肩負著攪亂兩岸輿論、在熱點問題上撕裂兩岸情感、挑動對立的任務。
根據2016年的報道資料,民進黨之前釋出的《國防政策藍皮書》特別強調“整合當前軍事單位與資訊、通訊、電子技術能力,從而在陸、海、空軍種組成武裝部隊的結構上組建獨立的第四軍種部隊”。
而這就是臺灣“網軍”。當時的臺灣“網軍”據稱主要針對網路安全和網路戰架構上增強其相關能力。
但是,最近幾年來,臺灣“網軍”的活動越來越活躍,也越來越廣泛。我們不得不對其提高警惕。
不少專家告訴“補壹刀”,如今在島內語境下的“網軍”,當然也指那些透過間諜行為套取情報及重要資訊的人員,但更多是指受僱於特定政治背景的個人或組織。他們有系統、有組織、使用假賬號,在網路上進行政治攻防、刺探網路情報,並試圖顛覆輿論、帶動輿論風向。
復旦大學網路空間國際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教授告訴“補壹刀”,現在的臺灣“網軍”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從最嚴格的意義上來說,直白一點說,除非那個人告訴你他是網軍,否則沒有證據能證明他是網軍。但是,這個問題,仍然是值得高度關注的,並且確實需要各方,包括普通網民和監管機構,都對此做好相應的準備。這主要是基於如下的理由:
首先,有充分的證據顯示,社交媒體已經成為兩岸三方力量博弈的一個主要場域。
其次,有一些有限的直接證據和很大量的間接證據顯示,臺灣的大量所謂“網軍”或者是網路戰力量,確實已經用各種方式,滲透進入大陸的網路空間,並且實施了各種各樣的行動,這種行動也已經在相當程度上對網路輿論生態,乃至國家安全,形成了全面的衝擊和挑戰。
第三,整體來看,目前主要還是經典的心理戰和輿論戰的範圍之內。他們採取的策略主要是去人為製造撕裂,製造某種爭議性的矛盾,倒不是完全服從於統“獨”議題,而是對大陸所有話題進行負面性影響,這是它的目標。
沈逸教授認為,從已有的各類碎片化的資訊的整理與還原來看,臺灣的“網軍”的影響途徑,要麼是透過直接買的賬號進行具有“中央廚房操盤”特徵的輿論引導,要麼是透過MCN公司去投放的單子,間接引導正常或者灰色的水軍賬號發揮作用,目前來看主要是發揮了負面的影響。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對臺灣“網軍”形成一種基本的認識,那就是這種網路戰的力量,與我們說的那種和臺灣同胞個體之間的交流近似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可以說,會對大陸與臺灣之間正常的交往構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和障礙。
究其本質而言,臺灣“網軍”的目標,一是以挑唆大陸網民負面情緒,製造群體撕裂等為目標;另一方面,則是“自導自演”轉口島內,阻斷島內網民正常的資訊獲取與交流等,繼而為臺灣島內的臺獨力量服務。
面對這種情況,給我們有關部門提出的要求是,第一,要能精準識別;第二,在管控上,無非就是把“網軍”和普通的臺灣同胞做了有效的識別之後,對這部分“網軍”力量就是做正常的應對及“消滅”。
對大陸普通網民來說,為避免被帶節奏,上網的時候不要太情緒化。普通網民很難提升對“網軍”真實身份的識別能力,這是超出大多數網友具體能力之外的。我們要提升在網上文明討論的素養,需要謹慎、避免情緒化、避免一些刻板印象、多看看大家即時的共享資訊,最基本的是要保持對政府的信任。
此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網友也要多長個心眼。提高警惕、仔細甄別,千萬不能被居心不良的那個“大陸北方網友”給利用了。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