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提問:7歲的小朋友,被大人吵了就要跳樓正常嗎?
孩子今年暑假剛滿7歲,一個月前孩子奶奶吵了她,她就要拿著凳子去陽臺跳樓。我們耐心開導了好久,奶奶也不敢吵了。今天我沒控制住脾氣,打了她,後來奶奶給我說竟然又拿著凳子去陽臺。當父母真的太難了,是孩子有心理問題嗎?平時很活潑,跟小朋友也玩的到一起,是不是應該去看心理醫生?
回覆:童年成長管教應遵循:循序漸進、防範於未然原則。成長無小事,時時、處處都身在“十字路口”。
生命,被賦予了繁殖能力+生長週期+小部分損傷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質組合形態。人類,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成長髮育速度最緩慢的社群性高等級哺乳動物。出生之時連支配自己身軀的能力都沒有、一歲左右才能逐步試探性地練習直立行走、三歲之後方可基本實現基本行動能力自主、15歲以後【根據各國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齡從15歲到21歲不等,我國規定18歲以上、體力+智力發育正常的的人為完全民事行為成年人】初步具備完全獨立生存能力......人類孩子成長髮育的速度比“蝸牛”還慢。
《荀子·勸學》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任何自然物質的變化都是緩慢的,成長最快速的自然生命估計非竹筍莫屬。但是,它依然需要數週才能從破土長至成林。出生時約50釐米、之後生長速度最快之年每年長高不超過20釐米,按我國人均身高170釐米計算,每個人都鉚足了勁地生長、長到成年人平均身高最快也需要長6年以上,而人類實際停止長高的年齡約在20週歲。
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之中最具智慧的高等級哺乳動物,也是唯一具備抽象思維能力並進化總結出抽象社會生存文明的高智商哺乳動物。人類個體成長並不侷限於肉身成長,更重要的是個人智慧思維意識的不斷成熟完善。因此,認定一個人是否成年其一是看其身體是否發育完全,其二便是看其思維智力水平是否具備獨立辨識人類社會真、善、美、醜、惡的能力。
和同伴一起分享快樂成長時光、按照社會財富配給制度換取生活物資補給、有條不紊地打理自己的私人生活、遇事冷靜籌劃出相對最優的解決方案......人類個體智慧能力比搭建“羅馬城”更緩慢,現代人類孩子出生之後上小學-大學畢業十多年依然還是個孩子。然而,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卻需要從點滴、從生活的微細部分入手,每時每刻&一絲一毫都不可懈怠、放縱。
南瓜承壓試驗
美國科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南瓜試驗。為了試一試南瓜的抗壓耐受力有多強,科學家在很多同時生長的小南瓜上加砝碼,砝碼的重量就是小南瓜成長時所能承受的極限。這樣,不同的南瓜壓不同的砝碼,其中一個南瓜壓得最多。從一天幾克到幾十克、幾百、幾千克,當這個南瓜成熟的時候,上面已經壓了幾百斤的重量。最後的實驗是把這個南
瓜和其他南瓜放在一起,大家試著一刀剖下去,看質地有什麼不同。當別的南瓜都隨著手起刀落噗噗地開啟的時候,這個南瓜卻把刀彈開了,把斧子也彈開了,最後這個南瓜是用電鋸鋸開的:它果肉的強度已經相當於一株成年的樹幹!
南瓜試驗告訴我們,自然生命對自然生存環境的適應能力是極強的,只要不是突如其來、超越某一時刻承載能力的壓力都能被克服。同樣,人類對孩子的成長教育引導亦需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切不可指望一口美食喂出一個胖子、一次嚴格管教成就一位大師。
溫室中的花朵,需要漸進適應自然環境生存;放生圈養的動物之前,需要對它進行無數次野化生存能力訓練。同樣,對孩子社會生活習性的教養亦需要從防範於未然開始,要做好行為規範引導、治未病、懲小惡、絕大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兒時偷針,長大偷金。”童年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是每孩子人格特質生成的關鍵時期。同時,由於自然生命個體對利己性營養補給的佔有天生具有同類“排異性”。因此,進化出高等級抽象社會文明、創造出大量社會消費物資剩餘價值的人類,必須從小教導孩子適應勞動創造消費財富、不偷&不搶社會公共或他人合法財產、等價值交換所需物資等基本人類分工協作規則。
《兒時偷針、長大偷金》的民間故事:
從前,某家人老年得子,從小嬌慣的不得了,無論孩子要什麼,都想盡辦法滿足他;不管做錯了什麼事,從來都不會責罰他。
某日,村裡來了個貨郎擔,大家都圍在邊上東看西看,孩子記起他母親曾說過缺一根繡花針,於是就從貨郎擔裡拿起一根繡花針,也沒付錢,就拿回家送給了他母親。 這位母親在得知繡花針的來歷後,不僅沒指出孩子的錯誤,反而一個勁地誇他能幹。
從此以後,只要家裡缺什麼,孩子就會從別人家偷偷地拿來,他母親不但不批評他,還會替他遮著掩著。 漸漸地,這個孩子從偷雞摸狗發展到了偷金竊銀,打砸搶殺,等到他的母親覺得事態嚴重,再想要阻止時,已然來不及了。
終於有一天,東窗事發,獨生子在偷盜大額金銀過程中被抓了個正著,因為情節嚴重,被判了死刑。行刑前,他藉口想吃母親的一口奶,卻將母親的乳頭咬掉,以此責怪母親縱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育就是要對人類社會違法亂紀行為進行“防微杜漸”式的治理,就是要讓孩子接受成長生活實踐的磨礪和檢驗。但是,人類對孩子的成長教育磨礪和檢驗絕沒有統一標準,沒有多大之前不能管教、多大之後應該如何管教的通行範例。所以,童年成長管教應遵循"循序漸進、防範於未然"原則。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育鄰人:以鄰里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里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群鄰里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