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父母這樣一個問題,看見孩子的內心了嗎?想必每位父母都會說:我的孩子我還不瞭解嗎?可是事實上,很多父母並未真正看到孩子的內心。
小容就是一個例子:她的孩子剛剛讀初一,在學校經常打架,三天兩頭叫家長。小容兩夫妻真是操碎了心,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軟硬兼施,孩子依舊改不了。現在提起孩子就犯愁,不知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了。
在《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一書中,作者加拿大戈登.諾伊費爾德加博爾博士透過40多年的研究發現,父母通常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擊、欺凌等問題,並未看見內心深層下的渴望和方向迷失。本書提出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根本,讓很多父母找到了方向。
1、無條件接納孩子的需求
愛孩子,首先從瞭解孩子開始,無條件接納孩子的需求,從孩子的“需要”來理解他們的行為。但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卻做不到。
比如我的好朋友加鄰居小容,她兒子剛上初中一年級,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非常好動的,每天回來除了寫作業和吃飯,其他時間就是在球場打球。前兩個禮拜,學校響應給學生“雙減”政策,說是給學生減輕壓力。到最後學校又實施“課後服務”,本來孩子每天下午正常是4.30下課,現在卻5.30下課,最重要的是每個學期要收1000多元的服務費。兒子吵著要報名,小容打過電話給兒子的班主任溝透過,班主任也建議說沒必要給孩子報“課後服務”,其實課後服務就是針對那些沒空接孩子的家長,學校就找一些稍微空閒的老師看孩子做作業。最後小容不給兒子報名,兒子氣得哭,說媽媽太不講理,這點要求都不滿足,最後每天回來氣的不吃飯。
最終小容擰不過兒子,就問他為什麼非要報“課後服務”, 他又不是很愛學習。兒子說,可以和比較會打藍球的同學一起打藍球、做運動,很好玩的,他們雖然打球,但是他們的成績很好。小容最後答應了孩子的請求,孩子立馬心情開朗了!
所以在生活中,作為父母要 從心理上去理解孩子,瞭解他們喜歡什麼或者討厭什麼,不僅看到孩子的需求,還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需求,你才真正的走進他們的心裡,才能資格與他們心靈上對話。
2、先修復關係,再糾正行為
就像書中所講到的,很多時候,父母會覺得教養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我們苦口婆心,孩子卻常常理解不了我們的一片苦心。
昨天小容打電話給我哭拆說,我要瘋掉了,我該怎麼辦,我的孩子基本上是廢了,我實在管不了啦。我問她什麼情況,她說這兩天是禮拜天,對孩子也比較放鬆,孩子做完作業想玩一下手機,我朋友就答應了,誰知一玩就是一個下午,晚上朋友回來,問手機在哪,孩子說不知道。因為那個手機沒有卡,只是讓孩子偶爾玩一下,所以小容也沒有在意。晚上10多熄了燈準備休息了,小容偷偷開啟兒子的門,只見一道光照亮了臉,兒子把手機夾在書中間偷偷的正在玩。小容那個氣一下子標出來,拿起衣架狠狠的朝落在兒子身上,孩子身紅色傷痕一道一道的顯示出來。最後又得知兒子拿著零花錢到處給同學錢花,小容更氣,但看到兒子身上的傷,想到自己下的狠手,直接心疼的哭了。兒子看到母親這樣,也傻傻的不敢上前安慰媽媽。
第二天,小容早早起來做好早餐,讓兒子吃了去學校。在飯桌上小容又教導兒子,與兒子拉近關係。
所在很多時候,在焦慮或者滿腔怒火的時候教訓孩子很容易引發孩子的焦慮。所以一旦孩子犯錯被教訓之後,作為父母一定先和孩子修復好關係,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獲得安全感,和他們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後,才能從行為上糾正他們的錯誤。
3、不給別人取代自己的機會
有人說情人之間最長情的告白就是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又何償不是呢?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會因依戀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與陪伴與否的不同而不同。
小容兩夫妻每天都要上班,晚上加班八九點才到家,接送兒子上下學就有公公負責了。所以兒子每天上學都是由公公開著電動車送往學校,下午又接回來,晚上吃完飯再回到自己家來。公公婆婆又是最疼愛孫子,只要孫子想吃什麼,公公第二天立馬去街上買回來做給他吃,自然而然,孫子也就和爺爺奶奶感情比較好了。而小容兩夫妻有時候不加班,回來也是各自拿著手機自己玩自己的,根本無心管兒子。他們始終相信一句話,讓孩子一定學會獨立,只能自己靠自己。所以在孩子的心理,感情這桿秤自然是偏向爺爺奶奶的,而對父母也產生了一定的疏離感,感覺自己就被孤立起來,心理上也就不會依戀父母。
所以作為父母,不要只顧忙於工作和其他,一定不要忽視自己的孩子,不能什麼事都丟給爺爺奶奶。特別是在教育方面,父母還是要親力親為,一定要和孩子保持緊密的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才會不給別人取代自己的機會。
五、圍繞主題寫:
當孩子的內心不被父母看見時,親子關係就會疏離,使孩子不再依賴父母,從而反抗父母,從而使父母的管教變得困難。因此父母需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才能讓孩子有個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