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前段時間給女兒讀這套《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不一定吧!》的書。
我不禁眼睛一亮,然後把書一合,叫上憨憨和妹妹,“走,爸爸考你們一個小問題!”
我拿出一個紙杯,指著杯口問她們,“為什麼這個紙杯是卷邊呢?”
兩個小傢伙被問的有點懵圈,就連老婆也被這個問題吸引了過來,不過她也沒給出好的答案。
“因為更好看吧?”
“是為了喝起來方便嗎?”
“是為了更好拿嗎?”
……
她們七嘴八舌地給出了各種答案。
不過我也沒告訴她們結果,而是大家一起做了一個實驗。
我把其中一個紙杯的卷邊給捲起來,變成這個模樣。
接著,我又拿了另外一個正常的紙杯,也在裡面倒滿水。
提起正常紙杯時,很順利地就抓起來了。
而提起沒有卷邊的紙杯時,結果,杯子被抓變形了,仍然不容易把它提起來。
Part.2
那次跟孩子們的討論,我覺得特別有意思。因為這跟被動地傳授知識不同,它需要孩子們有很多觀察、思考、探索的過程。
就像那個杯子卷邊的問題,女兒說是因為“漂亮”。確實觀察下來,捲了邊的杯子,視覺效果上更柔和。
而兒子說是因為“喝水更容易”,如果不卷邊的話,邊沿會比較尖銳,容易劃傷嘴唇。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儘管實驗結果證明,捲了邊的杯子會更堅固,拿水杯時會更容易。可是憨憨和妹妹的想法有錯嗎?那也未必,她們都有自己的理論依據。
而這正是我想看到的,讓孩子在觀察、思考、實驗中探尋答案,這比我們機械地給她們輸入答案,要有效得多!
Part.3
前幾天我推薦了《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不一定吧!》的書,它裡面就是教孩子培養這種“觀察、思考、實驗”的思維方法。
但我覺得光是這套書還不夠,有一部紀錄片也是尤其值得推薦,它的名字是《像烏鴉一樣思考》,這是日本NHK教育頻道播出的,而《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不一定吧!》也是NHK開發的書籍。
這部紀錄片在B站的評分高達9.8,一部教育紀錄片的分值能這麼高,也真是奇蹟!
這部紀錄片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思維方法,它把思維方式分成4個步驟,分別是:
觀察、假設、實驗和評估
因此,裡面每個案例都是讓孩子結合這四個步驟去思考。
比如這個蠟燭問題,她找了一長一短兩根蠟燭,點燃,一起放入一個倒扣的玻璃杯裡。
因為氧氣不夠,蠟燭過了一會兒會熄滅。
那麼她就會問孩子一個問題,讓他們猜測一下,究竟是長蠟燭先熄滅呢?還是短蠟燭先熄滅?還是說一起熄滅?
Part.4
我特別喜歡這個節目,真是對啟發孩子思維特別有好處!
這部紀錄片一共有20集,每集很短,大概10分鐘左右。
每集會分為三個部分,包括:
在觀察中思考,德德尼翁動畫,和蒼井優的思考練習。
1 第一部分是“在觀察中思考”
她會給孩子觀察生活中的現象,然後透過不同的小實驗,去揭露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比如有一集裡,有一個火車問題,就是火車經常會發出“哐當哐當”的聲音。
於是她就會引導孩子去觀察,發現鐵軌上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原來鐵軌不是連續的,而是會有聯結器,將兩段鐵軌連線在一起。
那麼這個假設是否正確呢?於是她又引導孩子做一個實驗。
她用兩張桌子拼接在一起,然後把小車推出去,在經過縫隙的時候,果真小車發出了聲響。
2 第二部分是“德德尼翁動畫”
這是三個動畫小人,他們會引導孩子在觀察中進行假設,分析問題,並得出自己的結論。
比如有一次他們看到水坑旁邊的腳印。於是他們就在猜測,這些腳印到底是誰留下的?
有人猜測是恐龍的腳印:
這裡有一位叫做“蒼井優”的主持人,她會教孩子如何進行實驗,最後進行評估。
比如用推車推氣球,她會帶孩子做兩個實驗。
第一個實驗,氣球直接綁在車上,然後推出去,看看氣球的運動方向是啥?
第二個實驗,氣球外面再罩一個罩子,也是推出去,看看氣球的運動方向是啥?
Part.5
《這是理所當然的嗎?不一定吧!》這套書,點選這裡有介紹。
《像烏鴉一樣思考》這部紀錄片真是值得推薦的,不過之前我看的時候,它全是日語,網上有陸陸續續的中文翻譯的版本,也不是很全,所以一直也沒有推薦。
後來總算看到B站將它全部引進了,不過估計引進的費用還是蠻高的,因此B站上收看是收費的,要買會員才行。
我當時給孩子看的,就是B站的這個版本:
本來我已經把B站的觀看連結放到後臺,準備推薦給你們了。可是我總覺得有些缺憾,畢竟為了一部紀錄片,再去專門買個會員,可能很多人就放棄了。
於是,我還是有點不死心,想繼續找找,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沒想到,真的給我找到了!
我發現,網易公開課有引進了這部烏鴉思考的紀錄片,而且全部配上了中文翻譯。
關鍵是,目前來看,內容都是免費的,也不用花錢去買什麼會員!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這部紀錄片的免費時間有多長?將來會不會恢復成收費?我覺得,還是及早給孩子看吧!
早點給她們更多的思考和啟發,對孩子的學習、乃至未來的生活和工作,都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