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是經典中的經典,長久以來為世人津津樂道,有人說從中看到了最高境界的愛情;有人說從中悟到了經商秘決,賺了幾百萬;有人說從中看到了最真實的人性;也有人說從中悟到了佛儒道天人合一。而我,則見識了丁元英關於傳承幾千年的"孝道"的重新解讀。
什麼是孝道?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著作《爾雅》下的定義是:“善事父母為孝”。許慎認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體,和“子”字組合而成的一個會意字。
由此看出,“孝”的古文字形與“善事父母”之義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在處理與長輩的關係時應該具有的道德品質。
人間清醒丁元英對“孝”的理解,顯然更深刻更獨到:
電視劇臺詞:
①如果照顧父母,是以接受遺產為前提的話,那沒遺產的父母就該扔牆頭上了?講責任本身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本該如此。
“本來,本該”二詞一語中的,孝順應是生而為人的一個本分,不應該是被冠以任何高尚名頭或以任何條件為前提的交換,一旦摻雜了其它,便失卻了這個本分。
②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那這樣的口碑我情願不要。
孝順不以任何收穫為目的,不為得到好口碑,不為得到好人緣,不為得到世俗的讚許,也不為得到內心的平和。孝順應是自動自發來自內心最深處最本能最原始的使命感。
③如果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易。
子女對父母的孝順和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一旦有了目的性,無論是精神還是物質,就變成了交易。是交易,便有得失之心,有得失之心,便失卻了感情的純粹。
④養兒防老,那父母就是你天然的債權人,而且這種感情比山高比海深,你永遠想的就是還債報恩。所以這種文化就讓每個人都直不起腰來。你看這個民族就是老彎著腰。而老人越是覺得養兒防老,就越容易覺得吃虧,心裡就越苦。
苦的根源在於有所圖,圖而不得或圖而得少就會比較,比較就會失衡。人最怕的是欠債,欠債便有負累,親情債又最是難還,不可考量無可參考,唯有發自內心。無論是你欠我,還是我欠你,未站在同一平面上的兩顆靈魂無法實現真正的平等。
我們現在所傳承的孝道呢?真正能做到互無所圖的有幾個?!
值得深思……
[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
我是欣姐,在生活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關注我,謝謝你![心][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