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魏晉時期舉辦“偶像創造營”,那,那肯定是不現實的。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創造營不適那個時代。魏晉,是什麼樣的風貌?魯迅先生曾說:魏晉時代是文學的自覺。
最為耳熟能詳的故事,比如:殺伐果決的曹操寫下了《觀滄海》,仕途不順的曹植,作成《七步詩》。
而存在於歷史課本和公考選擇題中的名字——顧愷之,更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神話。
01 魏晉愛豆顧愷之
顧愷之,人稱三絕——才絕,痴絕,畫絕。他的認識深刻,讓人歎服。為人低調情商高。
相傳在寺廟中,做佈施登記的時候,分文未捐的顧愷之揮筆寫下100萬。說完,要了一面空白的牆,大筆一揮,在牆上繪成一幅《維摩詰圖》,獨留眼睛沒有落筆。
接著讓寺廟散佈一則訊息,廣邀各位來看他畫眼睛,收門票!很快,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門票錢很快漲到了100萬。
這幅《維摩詰圖》已經隨著歲月化為了平凡的塵土,但是這位才子的其他作品,我們還是有機會觀賞的。
02 《女史箴圖》,宮規?還配上了,插畫?
《女史箴》是晉代張華撰寫的文章,意在規範宮廷婦女的行為,教導人們樹立高尚的德行。被當時奉為“苦口陳箴,莊嚴警世”的名篇。這幅偉大的作品,《女史箴圖》則是顧愷之為其繪製的畫作。
這幅畫共有12段,以寫實為主,切實地再現了文中場景。畫面的佈局錯落有致,人物為主題,間雜山水、走獸,畫面豐富活潑,更能凸顯出作者心中的心境。
《女史箴圖》以歷代光輝事蹟為借鑑,比如,第一段中詮釋的是漢元帝率宮人看鬥獸,後宮佳麗美人在座。有一黑熊突然躍出圍欄,直逼漢元帝,馮婕妤挺身保護漢元帝。
畫卷中,馮婕妤長頻寬衣,身材柔弱,危機來臨時,她表現出的勇敢無畏讓人歎服。與之相稱的是身邊的兩個武士,他們手執武器,但面露驚惶之色,這更加突出了馮婕妤臨危不懼的精神。至於其它宮女、驚慌失措的神態更是與馮婕妤的昂首挺立形成鮮明的對照,更突出地表現了馮婕妤的勇敢與忠誠。
顧愷之在這一段繪畫中,充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的不同形象和性格。更是運用對比的方式,突出了主角的鮮明個性。
再比如,在第四段中描繪的是三個女子對著鏡子梳妝的情景。畫面中,女子優雅文靜,顧影自憐。身邊擺設著鏡臺餐具,十分精緻。
配文“人鹹知修其容,而莫知飾其性。”意思是,每人都愛護自己的外貌,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內心的道德修養。
從圖文的搭配來看,這是此畫的一個缺陷。因為單從畫面來看,我們無法看出文字中的深意,不能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缺少神韻。
貢布里希在《藝術發展史》曾經提到“繪畫是從知道的到看到的歷史”。我們的繪畫藝術,是一個從可知到可見再到可知的過程。顯然,這幅《女史箴圖》只是一個從可知到可見的過程。
03 何以——以形寫神?
在中國漫長的美術發展史上,顧愷之實現了以形寫神的轉變。到底是才子造時勢,還是時事造才子呢?
曾經有人討論,畫什麼最難。一位畫家的回答是:畫犬馬最難,畫鬼魅最易。原因是:犬馬可見,人人可評。而鬼魅存於想象之中,無據可考。
相傳匈奴使者來訪時,曹操為了捉弄他,特意和侍衛換了服裝。幾句言談之後,匈奴離去。私下裡有人問他覺得曹操其人如何,他回答:平平,我倒覺得他身邊那個侍衛氣宇不凡。
魏晉,是一個注重思想的時代,是一個推崇精神風貌的時代。出於藝術的考量和時代的呼喚,以形寫意的畫風鋪陳開來。而開創了這一先河的,正是才子顧愷之。
《洛神賦圖》的繪畫靈感來自曹植的華美篇章《感甄賦》,這位將懷才不遇的痛苦傾訴於文字之中。顧愷之這一次的配圖是二次創作,實現了可知可見再到可知的境界。
04 《洛神賦圖》——我滴個神啊!
洛神賦圖一共分為七個部分,主角為曹植與一位洛神娘娘。至於為什麼畫面偶爾會出現多個洛神娘娘,是為了表達洛神娘娘不同的行動軌跡和姿態。你也可以理解成動態圖。發揮你的想象!畫者只能幫你到這兒了。
初臨落水,置身險境。洛神出現,邂逅相遇。翩若驚鴻,宛若游龍。人神對晤,情誼綿延。無奈,人神殊途,洛神駕六龍雲車離去。曹植駕舟追趕,未果。
失落的情郎席地而泣,身邊的兩根蠟燭已經燃盡,難道他在次哭坐了一夜?兩夜?
洛神終究沒有出現,情郎心灰意冷,重新騎上馬匹,回到原來的生活之中。
這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大概是所有古裝言情劇的藍本。觀此畫時,我們關注的不單是畫了什麼,而是說了什麼。
縱觀整幅繪畫,畫者在忠實於原著故事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了自身的想象力與繪畫本身的特性。畫面中運用大量的意象,促成了自然界、人界和仙界的交織。進而傳達了人神之間的感情。
繪畫內透過顏色、技法、對空間的佈置來傳達了視覺、聽覺效果;對真實的景物的描摹,如山水自然,則將虛幻的虛擬具象化,不時出現的靈獸、祥瑞以及衣袂飄飄、瀟灑自在的仙人,使得畫面豐富而虔誠。
顯然,這幅畫因為以形寫神,使得大才子顧愷之的藝術成就又高出了很多層次。
05 他的一滴墨,天上一顆星
如果說經濟的發展造就了更高階的藝術,這句話是不全對的。因為,顧愷之的畫作,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經典,不會因為年代久遠而被低估,更不會被遺忘。
我們無法全然體會那個時代的空氣,而且世界上不存在感同身受,更何況相隔千年。
可是,可是,就是這麼巧。在他的筆下,我們感受到了它所要傳達的精神,感嘆著他的感嘆,嘆息著他的嘆息。這就是藝術的超然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