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令人品味無窮,其描寫內容無所不包,今天就來看看詩詞中描寫的那些色彩,感受一下古人衣食住行裡的五彩斑斕。
植物之色
大自然裡的顏色,當然是最天然的,我們一睜開眼,到處都是色彩,而有些自然之物的顏色是會隨著時間變化的,比如各種花兒、樹,隨著春夏秋冬發生變化,並在詩人們的筆下凝成絢麗的色彩印象。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花的顏色最受人喜愛,李清照經常在詞裡寫一些植物和顏色,在這首詞裡,她重點寫了桂花,盛讚桂花的美與品性。
桂花有兩個主要特點,一個是香氣,一個是它的花樣。桂花多是淡黃色的,叫金桂,也有偏紅色的,稱為丹桂,小小的一朵朵地擠在一起,十分可愛。
李清照第一寫的就是桂花的顏色和香氣,說它色黃輕柔,香氣濃郁,溫雅柔和。為了突出桂花,李清照還拿其它花來做對比,尋常花朵都是有紅有綠的,互相襯托,但桂花不需要,如此色淡香濃的它就已是花中一流了。
至於下片中提到的梅花、菊花,雖然沒有直接描寫顏色,但也間接地突出了色彩,梅花是紅與白,菊花則大多為黃色,只寫名字就足以讓人在潛意識裡想象出色彩了。
女子妝容之色
李白說“雲想衣裳花想容”,這古代女子身上的顏色更是多了一層嬌豔。紅色的胭脂,黛色的眉筆,鵝黃的花鈿,想想詩詞裡的描寫就讓人心旌搖曳。
唐代岑參在《敦煌太守後庭歌》裡寫有“美人紅妝色正鮮,側垂高髻插金鈿”,秦觀在《減字花木蘭》裡寫“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諸如此等女子紅顏,意趣淡雅,頗引人遐思。
五代詞人牛嶠,想來對女子之事很是得心應手了,在《女冠子》中洋洋灑灑、詳詳細細地寫了女子約會時情態:
綠雲高髻,點翠勻紅時世。月如眉,淺笑含雙靨,低聲唱小詞。
眼看惟恐化,魂蕩欲相隨。玉趾回嬌步,約佳期。(其一)
錦江煙水,卓女燒春濃美。小檀霞,繡帶芙蓉帳,金釵芍藥花。
額黃侵膩發,臂釧透紅紗。柳暗鶯啼處,認郎家。(其二)
星冠霞帔,住在蕊珠宮裡。佩丁當,明翠搖蟬翼,纖珪理宿妝。
醮壇春草晝綠,藥院杏花香。青鳥傳心事,寄劉郎。(其三)
綠髮高髻,點翠勻紅,額間塗額黃,身穿紫紅裙,頭戴芍藥金釵,透過紅紗,可見美人細眉深靨,含笑歌唱,而窗外春草晝綠,杏花淺紅嬌豔。
這一番柔媚的描寫,真是細緻到顧盼生情了。
食物之色
俗話說“食色性也”,吃乃是所有人每日的頭等大事,可怠慢不得,而這吃食中的顏色,同樣重要。
好的顏色能讓人食慾大增,不恰當的顏色則讓人大倒胃口。比如牛肉的紅色,看起來新鮮美味,而反方顏色,如藍色,想象一下一碗藍色的高湯端在眼前,那真是看一眼胃都難受。
自古寫美食之句眾多,如杜牧就在他那詩名長到離譜的《新轉南曹未敘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吳興書此篇以自見志》中寫有“越浦黃柑嫩,吳溪紫蟹肥”,橘子明黃而鮮嫩多汁,吳溪紫蟹肥嫩鮮美。我們常見的螃蟹一般都是青黑色,也確實有一種蟹在生時有一層紫色,這種蟹黃豐厚,煮熟後也是鮮紅色,味道同樣鮮美。
吃貨蘇軾寫過無數美食,但有一首卻是小眾——《戲詠饊子贈鄰嫗》:
織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
把吃食和佳人合二為一,單這第一句吧,寫得還挺雅緻,“織手”、“玉色”,還以為她是在幹什麼呢,其實是在和麵。
所謂的饊子其實就是一種油炸麵食品,用麵粉製成,細如麵條。古代女子的首飾中曾流行過一種鐲子,一圈圈地連在一起,就像同時戴著好幾個手鐲,也叫環釧,這饊子的形狀就和環釧頗為相似。
和好面後,把它往油裡一煎,就會炸出金黃焦脆的樣子,色澤黃亮,香脆好吃,想想就流口水。
當然,這種油炸食物不能多吃,那多上火啊!所以,這個時候就該茶水上場了。茶湯的顏色如何,這可也是個大講究,古人文雅,喝茶是雅事,茶色自然也看重。
白居易曾收到過友人贈送的茶葉,那是從四川寄到長安的新茶——《蕭員外寄新蜀茶》:
蜀茶寄到但驚新,渭水煎來始覺珍。
滿甌似乳堪持都,況是春深酒渴人。
嫩綠可人的新茶被喜出望外的白居易用清澈的渭水煎熟,綠色芽葉在水中舒展,泛起了白色的浮沫,白居易形容它“滿甌似乳”,咂摸一口,唇齒生香,真是美極了。
古人喝茶要看茶湯顏色,也要搭配茶具,好的茶具,能和茶湯相得益彰,不僅是味覺上,視覺上更是一種享受。
古時曾將青瓷奉為茶具中的上品,陸龜蒙有句十分經典的形容“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形容簡直了!
而青瓷中的秘色瓷更是精品,是唐代皇親國戚的專屬,工藝絕對保密,它的顏色是“雨過天青雲破處”、“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雲”,文字真是美極了!古人可太會描寫了。
想象一下,把清茶煮成淡紅色,倒入天青色的茶具中,淡紅的茶湯變成了微妙的綠色,光看著就賞心悅目。
不管是自然本色、女子之美還是食色之相,生活中處處都是斑斕的顏色,它們或明媚或清淡,無一不在裝點著我們的生活。而令人驚歎更是古人的妙筆生花,能把日常的色彩描寫得這麼驚豔,怎麼不讓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