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最不缺的就是雨水
立秋剛過,一場又一場的雨便如約而至
天地水汽氤氳
醞釀一場秋日限定的溫柔
給人無限豐富的感受
雨,是季節變化的訊號
也讓畫家們靈感頓生
山間雨景 綺麗磅礴
autumn rain
秋季,正是賞雨好時節,山間不乏綺麗的雨景。
《雨景圖》1903中國畫 中華藝術宮館藏
作者:吳石仙(1845-1916),名慶雲,字石仙,晚號潑墨道人
上元(今南京)人,近代海派畫家
吳石仙居滬時,參加了滬上著名畫會“萍花書畫社”
與吳大澂、顧澐、胡公壽、錢慧安、倪墨耕、
吳秋農、金心蘭、陸恢等名家並稱近代國畫中的“萍花九友”
吳石仙最為擅長煙雨樓,創作從米芾、高克恭兩家
參用西洋畫渲染法,雄奇壯闊,墨色淋漓
作品往往墨暈黝潤,雲流變幻,妙機迥變
尤其是四季風雨晦明,無不渲染入微
雨水飄落,匯聚成溪流,在山間曲折而下,繞過小舟,滋養樹木,在村口的人家處短暫停留。
有人於屋前撐傘佇立,彷彿在聆聽雲煙之中的風雨和鳴。“闌風伏雨秋紛紛,四海八荒同一雲“的山色雨景果真綺麗,杜甫誠不我欺。
從對景物的佈局和構圖上看,此圖都稱得上細緻獨到。畫中左側山巒重疊,於薄霧中若隱若現,近處一座小屋,為這一方雨景平添幾分人情味。
為了展現細雨在風中的動勢,畫家進行了生動的水墨渲染,墨暈黝潤,煙雲生動,山巒林壑,陰陽向背處,皆能渲染入微,晦明之機、風雨之狀,無不一一幻現而出。
驟雨傾盆 激烈動感
autumn rain
如果雨下的毫無徵兆,那隨之而來的就不只是好風景了。
這幅畫中的水鄉小鎮,就遇上了一場意外大雨。
《江南晴雨圖》1987版畫 中華藝術宮館藏
作者:王維新,別名韋欣,生於浙江溫州,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中國最早的個人銅版畫作品被國際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版畫家
一座橋,將空間一分二。
橋面之上,驟雨有傾盆之勢,從右而左,有人撐傘疾步如飛,也有人騎車迎風飛馳,每個人希望逃離這場雨,氛圍緊張激烈。橋洞之下,小船剛好避開大雨,顯得從容安定,一葉小舟竟然顯出了諾亞方舟之感。
畫家使用硬朗尖細的線條,呈現出橋上橋下的兩種對比狀態,營造出強大的情緒張力,給觀眾代入感。讓人不禁想沉入情境去思考,“如果我在畫中,是選擇偏安橋下坐看風雨,還是和雨滴來一場速度的較量?”
田園小雨 潤物無聲
autumn rain
雨除了帶給人煩惱,也許還有一些意趣。
尤其是對少年人而言。
《田園小唱——小雨》1987中國畫 中華藝術宮館藏
作者:張培成,江蘇太倉人
曾就學於中央美術學院,畢業於上海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現為上海中國畫院創作研究室副主任、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少年和小河是最好的夥伴,在屬於他們的小天地裡,盡情游泳、發呆、嬉戲。
細雨翩然飄落,雜著微風,輕輕地拍在身上,少年隨手摘一片初秋的大荷葉,和鵝一起奔跑起來,恣意和天真在潤物細無聲的雨中發芽。
畫家用富有節奏感而簡略的線條構圖,恣肆而概括,筆墨與造型融合得靈動自然,平中見趣,自在自如,有一種樸無憂無慮的樸實,彷彿讓人在畫中回到了家鄉的童年。
林間微雨 細膩動人
autumn rain
下雨時,樹木有著晴天時少見的溫柔。
《微雨》水粉畫 中華藝術宮館藏
作者:餘國宏,廣東開平人
現常住澳門和珠海兩地,現為廣東畫院海外特聘畫家
一場《微雨》,下在秋日的公園中最為合適。
岸邊生長的許是梧桐和竹子,微雨攜著和風,給林木灑上了一層溫潤的光澤,化作極細的線條潛入水中,一切都發生得如此靜謐,彷彿秋天在心頭悄悄出現的憂思。
雨後城市 溫和包容
autumn rain
雨後的城市,雖然有著不同的建築和街道,
但呈現出一種相似的包容性。
《雨後夜景》2001油畫 中華藝術宮館藏
作者:方祖燊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所資深教授、語文學者、散文作家、文藝理論家
黃昏風雨初歇,雨後夜色頗有油畫獨特的物理質感。
畫家捕捉城市中的一處街景,燈火輝煌的百貨大樓在雨後的霧氣籠罩中朦朦朧朧,馬路上雨水過後分外乾淨,倒影出燈火明暗,在安逸中又透露著從容。
從第一盞路燈開始,城市逐漸被點亮。被工作困住的人們,開始從一座座高樓中走出,在潤溼的空氣裡,感知初秋的清涼。
雨水貫穿了時間的流轉,提醒人們四季更迭。
山間的雨景,小鎮的驟雨、田園的細雨、林間的微雨、城市的雨後,在不同的場景中,雨水會讓人生出完全不同的情緒,這便是雨水的奇妙之處。
想必,畫家們也曾遇到過無法躲避的風雨,一如人生無法時時順遂。但不論風有多勁,雨有多大,一切都會雨過天晴。
人也不能兩次踏進同一個秋天,但人的一生,又擁有很多個秋天。
中華藝術宮為大家呈現館藏“雨水”,希望大家從秋雨開始,記住每一個時節的珍貴。
編輯:王璐 | 主任編輯:吳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