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為活化紅色歷史遺蹟、弘揚艱苦卓絕的革命精神,廣東海洋大學石城紅色研學隊於2021年7月20日前往了位於雲浮市云城區腰古鎮水東村的水東程氏大宗祠,對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輕工職業學校”)在抗日戰爭時期,遷入水東程氏大宗祠作為辦學點的歷史進行調研和學習。
據瞭解,水東程氏大宗祠始建於清朝乾隆十七年(即1752年),是程頤、程顥後人所建,呈現了粵皖建築風格的特點,其佔地之廣、規模之大是雲浮少有的。據村委會工作人員講解,程氏祖宗在選址時充分考慮了風水地理因素,水東程氏大宗祠依山傍水而建,豐富了其質樸而廣闊的氣韻。到達水東程氏大宗祠後,團隊開始進行參觀,進入大門,是雅緻開闊的庭院,偏院牌匾上有著後人的題字:“浩然理學今仍新,如坐春風六百年”,昭示著程朱理學對後世影響之深。祠堂內天井內種有四株植物,分別為羅漢松、石榴、木蘭及含笑。據悉,該院的羅漢松樹齡已超過六百年。
程氏大宗祠偏院景觀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梁梓嘉 攝)
隊員們對程氏大宗祠內陳設的歷史展板進行參觀學習,展板配備了相關文字註釋和程朱理學的起源和發展以及程朱理學對後世的影響。隊員們透過瀏覽在宣傳欄中展示的內容,初步瞭解了程朱理學的深刻思想內涵。村委會工作人員表示,村民受程朱理學崇文重教的影響,水東村尊師重教的風氣盛行,村民們也十分注重文化修養、重視文化教育。據程氏家族有世代傳承的家規家訓,程氏子孫承襲先祖的理學之道,要求後代多行義、禮、智、信的“善事”,做到至仁至聖,自覺維護社會美好和諧,時刻保持道德修養,廉潔自律,潔身自好。
隊員在參觀程氏大宗祠內的歷史展板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溫錦添 攝)
理學思想質樸而深遠的意蘊和崇文重教的優秀傳統吸引了輕工職業學校遷址前來辦學。隊員們透過實地調研深入瞭解了抗日戰爭時期輕工職業學校遷至程氏大宗祠辦學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輕工職業學校的前身——廣東省立高階工業職業學校為躲避戰亂,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輾轉辦學史,最後於1945年1月遷至雲浮腰古,在程氏大宗祠辦學,直至1946年從雲浮腰古遷回廣州。
隊員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參觀了宗祠門口的歷史展牆,得知在輕工職業學校遷徙辦學期間,由於惡劣的學習條件和生活環境,直到抗戰勝利時,原本的百名學生到畢業時僅剩七人。工作人員向隊員們介紹如曾銓柱、鍾寶焜、黃元亮等為國家建設有重要貢獻的人才,他們分別為衛為星發射任務、軍工裝備製造方面的工科類人才,曾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隊員們深刻地感受到輕工職業學校師生們在面臨著惡劣環境的巨大挑戰時辦學的艱辛。
程氏大宗祠門口的歷史展牆(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溫錦添 攝)
經過一下午的學習,隊員們深刻感受到輕工職業學校不忘初心、心懷 “工業救國”的偉大志向,揹負沉重裝置遷址繼續辦學,為國家培養人才。直到抗戰勝利,其堅持辦學的決心保護了教育資源,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了人才。學生們心繫國家命運,發奮圖強,以實現工業救國。結束參觀後隊員們再次回顧在祠堂門口處寫著“理學文章留萬古,光風霽月祝千秋”的楹聯,結合今日的調研學習,隊員們更加深刻理解了理學思想注重個人氣節品德、強調社會責任感、注重培養重義輕利的價值觀,瞭解其獨特的理學意蘊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和作用。
石城紅色實踐隊參觀結束後在程氏大宗祠門口進行了合影留念,通過了解和學習在抗日戰爭期間,輕工職業學校遷入程氏大宗祠的歷史,隊員們感悟先輩艱苦卓絕、奮發圖強的堅定信念,感嘆今日和平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瞭解了輕工職業學校紅色革命旅途的艱辛,深刻感受到了輕工職業學校師生矢志工業救國、心繫國家命運的強烈社會責任感。在學習理學文化意蘊和輕工職業學校的輾轉辦學歷後,隊員們今後將更加註重培養個人品格,提升自身文化修養的同時保持廉潔自律的良好道德、自覺維護社會和諧美好、更加堅定向紅包精神靠近的步伐,做勇於承擔使命責任、堅定初心不改的時代新人。
石城紅色實踐隊在程氏大宗祠門口合影留念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溫錦添 攝)
作者:廣東海洋大學石城紅色研學隊
編 輯 | 包奕喬(信陽師範學院)
校 對 | 新媒體小組
統 籌 | 衚衕洲
審 定 | 楊振宇